一种控释特性受机械刺激影响的聚氨酯微胶囊外壳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51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释特性受机械刺激影响的聚氨酯微胶囊外壳的制备方法,包括,去离子水和聚乙烯醇混合得到水相A;在水相A中加入油相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得到乳液;去离子水与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乙二醇混合得到水相B;将乳液滴入水相B中恒温搅拌得混合液;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真空抽滤,用乙醇洗涤,抽滤后置于空气中室温干燥,得到聚氨酯微胶囊外壳。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所制备的聚氨酯微胶囊外壳在受到外界机械刺激时具有较好的控释特性,释放速度可以根据机械刺激进行调控,能够在环境中稳定发挥作用,实现对电力设备微小损伤初级发展阶段的有效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科学和工程,具体涉及到一种控释特性受机械刺激影响的聚氨酯微胶囊外壳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微胶囊封装技术是一种利用成膜材料包覆内部芯材从而形成稳定核-壳结构的表面改性技术,因其方便灵活、分散均匀、易于内部物质储存、运输、活性稳定等特点逐渐成为一种较好的材料封装手段。在自修复材料中,将微胶囊作为贮存和释放修复剂的载体,可以为材料提供较为精密的芯材释放和保护机制,从而实现材料的自主修复,有效延长基材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维修等成本和费用。微胶囊封装技术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微胶囊外壳的形成。微胶囊外壳不仅决定了微胶囊的稳定性、保护性能和释放特性,还直接影响着微胶囊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效果。

2、目前常用微胶囊外壳的化学制备方法主要有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是指在微胶囊内部直接进行单体或前驱体聚合反应从而形成微胶囊外壳的方法。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外壳的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相对简单、反应效率较高,易于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布。但通过该方法形成的微胶囊壁较为坚硬,部分制备过程需要考虑原始材料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导致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释特性受机械刺激影响的聚氨酯微胶囊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水和聚乙烯醇混合得到水相A,其中,去离子水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00~150ml:1~3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水和聚乙烯醇混合得到水相A,混合温度为30~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在水相A中加入油相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得到乳液,其中,水相A与油相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体积比为15~18: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释特性受机械刺激影响的聚氨酯微胶囊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水和聚乙烯醇混合得到水相a,其中,去离子水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00~150ml:1~3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水和聚乙烯醇混合得到水相a,混合温度为30~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在水相a中加入油相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得到乳液,其中,水相a与油相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体积比为15~18: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水与二月桂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王明伟刘喆余鹏程姚翔曦丁超黄宇李朝杰樊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