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BDU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077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9
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BDU。一种智能BDU包括壳体、PCB板、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所述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和PCB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PCB板上设有控制模块和BMS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BMS模块电连接。智能BDU内集成BMS模块,能够提高BDU的集成度,相比于传统的BMS和BDU分开设置的方案,该方案的占用空间较小,BDU的体积较小,能够降低成本,使得BDU内部的零件排列更加整齐,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bdu。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动力电池中,bdu和bms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bdu(batterydisconnect unit)为电池系统的高压大电流分配单元,通过高压电气接口与整车高压负载和快充线束连接,包含预充继电器、总正继电器、总负继电器、快充继电器等器件,使得整个bdu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为电池监控系统,与bdu和电池模组连接,用于智能化管理电池,监控电池状态。

2、bms一般与bdu分开布置,但,bms板bdu分开布置时,集成度较低,且bdu引出汇流排需要有防护帽进行防护,不利于电池系统的监控。

3、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智能bdu,是在bdu的外部设置一个用于安装bms的基座,并为bms设置外壳,以将bms固定在bdu的壳体上。但是,bdu和bms仍为两部分,集成度仍不够高,体积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bms和bdu分开设置,集成度不够高、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bdu。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bdu,包括壳体、pcb板、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所述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和pcb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pcb板上设有控制模块和bms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bms模块电连接。

3、可选地,pcb板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集成所述控制模块及bms模块。

4、可选地,pcb板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板和bms板,所述控制板和bms板固定在所述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上,所述控制模块布置在所述控制板上,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预充模块和灭弧模块,所述bms模块布置在所述bms板上,所述控制板与所述bms板通过导线电连接。

5、可选地,控制板设置有一个,所述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并列布置,所述bms板和控制板中的其中一个固定在所述主正接触器背向所述主负接触器的一侧,另一个固定在所述主负接触器背向所述主正接触器的一侧;所述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的顶端设置有接触器铜排,所述接触器铜排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池模组的铜排连接的固定螺孔,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固定螺孔的避让孔。

6、可选地,定义所述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的并列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底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第一穿孔,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穿孔对应连通的第二穿孔,所述导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

7、可选地,还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底端设置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第一支撑孔,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孔沿左右方向对称分布,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孔对应连通的多个第二支撑孔,所述支撑件穿设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支撑孔和第二支撑孔内,且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bms板和控制板的相邻的一侧。

8、可选地,壳体包括主壳和盖板,所述主壳的前后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为开口结构,所述开口供所述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装入所述主壳内,所述盖板封盖所述开口,所述盖板支撑所述bms板和/或控制板。

9、可选地,盖板与所述主壳可拆卸连接。

10、可选地,主壳包括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对应连接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的中心位置和底板的左右两侧的中心位置,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的相近侧相连;在左右方向上,所述顶板的尺寸小于所述底板的尺寸,在前后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尺寸小于所述底板的尺寸,以使所述盖板、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共同围成所述避让孔。

11、本技术的智能bdu,将传统bdu中控制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的电器件设计成控制模块,并与bms模块布置在pcb板上,以使智能bdu内集成bms模块,提高智能bdu的集成度,相比于传统的bms和bdu分开布置的方案,该方案的占用空间较小,bdu的体积较小,能够降低成本,使得bdu内部的零件排列更加整齐,更加安全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BDU,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PCB板、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所述主正接触器(3)、主负接触器(4)和PCB板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其中,所述PCB板上设有控制模块和BMS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BMS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板(6),所述控制板(6)上集成所述控制模块及BMS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板(6)和BMS板(5),所述控制板(6)和BMS板(5)固定在所述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上,所述控制模块布置在所述控制板(6)上,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预充模块和灭弧模块,所述BMS模块布置在所述BMS板(5)上,所述控制板(6)与所述BMS板(5)通过导线(8)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6)设置有一个,所述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并列布置,所述BMS板(5)和控制板(6)中的其中一个固定在所述主正接触器(3)背向所述主负接触器(4)的一侧,另一个固定在所述主负接触器(4)背向所述主正接触器(3)的一侧;所述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的顶端设置有接触器铜排(2),所述接触器铜排(2)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池模组的铜排连接的固定螺孔(21),所述壳体(1)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固定螺孔(21)的避让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的并列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主正接触器(3)的底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第一穿孔,所述主负接触器(4)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穿孔对应连通的第二穿孔,所述导线(8)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支撑件(7),所述主正接触器(3)的底端设置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第一支撑孔,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孔沿左右方向对称分布,所述主负接触器(4)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孔对应连通的多个第二支撑孔,所述支撑件(7)穿设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支撑孔和第二支撑孔内,且所述支撑件(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BMS板(5)和控制板(6)的相邻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主壳(11)和盖板,所述主壳(11)的前后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为开口结构,所述开口供所述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装入所述主壳(11)内,所述盖板封盖所述开口,所述盖板支撑所述BMS板(5)和/或控制板(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主壳(11)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11)包括顶板(111)、底板(116)、左侧板(113)、右侧板(114)和两个连接部(112),两个所述连接部(112)分别对应连接所述顶板(111)的左右两侧的中心位置和底板(116)的左右两侧的中心位置,所述左侧板(113)和右侧板(114)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112)在左右方向上的相近侧相连;在左右方向上,所述顶板(111)的尺寸小于所述底板(116)的尺寸,在前后方向上,所述连接部(112)的尺寸小于所述底板(116)的尺寸,以使所述盖板、顶板(111)、左侧板(113)和右侧板(114)共同围成所述避让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bdu,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pcb板、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所述主正接触器(3)、主负接触器(4)和pcb板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其中,所述pcb板上设有控制模块和bms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bms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板(6),所述控制板(6)上集成所述控制模块及bms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板(6)和bms板(5),所述控制板(6)和bms板(5)固定在所述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上,所述控制模块布置在所述控制板(6)上,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预充模块和灭弧模块,所述bms模块布置在所述bms板(5)上,所述控制板(6)与所述bms板(5)通过导线(8)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6)设置有一个,所述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并列布置,所述bms板(5)和控制板(6)中的其中一个固定在所述主正接触器(3)背向所述主负接触器(4)的一侧,另一个固定在所述主负接触器(4)背向所述主正接触器(3)的一侧;所述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的顶端设置有接触器铜排(2),所述接触器铜排(2)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池模组的铜排连接的固定螺孔(21),所述壳体(1)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固定螺孔(21)的避让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bdu,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主正接触器(3)和主负接触器(4)的并列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主正接触器(3)的底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第一穿孔,所述主负接触器(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友林唐新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天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