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99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包括车床和安全门,所述车床左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外表面顶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上料机器人,所述工作台外表面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移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料盘。本技术通过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的设置,分别便于对车床加工所需上料的工件进行支撑,通过上料机器人的设置,便于将第一料盘或者第二料盘顶部所放置待加工的工件,夹取并转移至车床的内部,而达到了对车床的内部进行自动上料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加工,具体为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1、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它主要用于轴类零件或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杂回转内外曲面和圆柱、圆锥螺纹等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孔、扩孔、铰孔及镗孔等。

2、如中国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的车床”,其公告号为:cn219358682u,该申请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外壳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刀座,所述工作槽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所述外壳的侧面转动连接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拉杆,本技术,通过设置了连接块、拉杆、安装架、转动杆、扭簧、固定块、滑动杆簧、安装块、推板,实现了方便对于机床进行维护,避免了车床的外壳打开时较为繁琐,需要将多个螺栓打开才可以对内部的零件进行维护,同时在进行维护修理时会使车床无法进行使用,避免了打开时消耗过多的时间,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上述技术中的车床由于缺少对工件进行自动上料的功能,在加工过程中往往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装夹到车床夹具中,整体的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同时极大的增加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具备能够进行自动的上料作业,极大的提高了整体加工作业效率的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中的车床由于缺少对工件进行自动上料的功能,在加工过程中往往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装夹到车床夹具中,整体的生产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包括车床和安全门,所述车床左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外表面顶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上料机器人,所述工作台外表面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移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料盘,所述工作台内腔左侧的中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架,所述第二移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料盘。

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螺杆的左端与第二螺杆的左端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左侧固定连接于工作台内腔左侧的下端。

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螺杆的右侧与第二螺杆的右侧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工作台内腔底部的中端。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左端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移动架的表面活动连接于第一通槽的表面,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左端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移动架的表面活动连接于第二通槽的表面。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正表面的四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四个所述螺栓的表面与工作台的正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检修板。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床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安全门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滑轨的表面。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床左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安全门的底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技术通过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的设置,分别便于对车床加工所需上料的工件进行支撑,通过上料机器人的设置,便于将第一料盘或者第二料盘顶部所放置待加工的工件,夹取并转移至车床的内部,而达到了对车床的内部进行自动上料的效果,通过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第一螺杆、第二齿轮、第二螺杆、第一移动架和第二移动架的设置,使得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顶部所放置的工件能够循环切换至上料机器人的作业区域,保证了上料和车床的加工作业能够连续不间断的运行,提高了整体加工作业的效率,在整体配合的作用下,实现了本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能够对车床内部进行自动上料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整体加工作业的效率,给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11、2、本技术通过防护罩的设置,达到了对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四周进行防护的目的,通过支撑板的设置,达到了对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进行稳定支撑的目的,通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设置,达到了对第一移动架和第二移动架进行容纳的目的,通过检修板的设置,便于人员对工作台的内部进行检修维护,通过滑轨的设置,达到了对安全门进行支撑导向的目的,通过气缸和固定杆的设置,便于对安全门进行滑动开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包括车床(1)和安全门(9),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1)左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8),所述工作台(8)外表面顶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上料机器人(2),所述工作台(8)外表面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杆(18),所述第一螺杆(18)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架(15),所述第一移动架(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料盘(3),所述工作台(8)内腔左侧的中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19),所述第二螺杆(19)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21)啮合,所述第二螺杆(1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架(16),所述第二移动架(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料盘(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18)的左端与第二螺杆(19)的左端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防护罩(17),所述防护罩(17)的左侧固定连接于工作台(8)内腔左侧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18)的右侧与第二螺杆(19)的右侧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工作台(8)内腔底部的中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8)顶部的左端开设有第一通槽(13),所述第一移动架(15)的表面活动连接于第一通槽(13)的表面,所述工作台(8)顶部的左端开设有第二通槽(14),所述第二移动架(16)的表面活动连接于第二通槽(14)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8)正表面的四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7),四个所述螺栓(7)的表面与工作台(8)的正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检修板(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1)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轨(10),所述滑轨(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安全门(9)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滑轨(10)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1)左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气缸(11),所述气缸(1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安全门(9)的底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包括车床(1)和安全门(9),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1)左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8),所述工作台(8)外表面顶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上料机器人(2),所述工作台(8)外表面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杆(18),所述第一螺杆(18)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架(15),所述第一移动架(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料盘(3),所述工作台(8)内腔左侧的中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19),所述第二螺杆(19)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21)啮合,所述第二螺杆(1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架(16),所述第二移动架(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料盘(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18)的左端与第二螺杆(19)的左端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防护罩(17),所述防护罩(17)的左侧固定连接于工作台(8)内腔左侧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18)的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亚许玲郑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逸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