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802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包括固定板、驱动电机、旋转臂、联动轴、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二滑块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板开设有U型通孔,所述U型通孔的圆心处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通孔处,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伸出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臂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臂上开设有跑道型通孔;所述联动轴穿过所述U型通孔和所述跑道型通孔;所述第一滑块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套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滑槽固定于所述第一滑槽上;所述第二滑块固定于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且套设于所述第二滑槽上,所述第二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储能器件生产,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


技术介绍

1、储能器件指的是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池具有正极、负极之分。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2、储能器件在组立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上料机械手,上料机械手夹持材料后向上移动以与其他材料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避免与其他材料或设备干涉,当上料机械手上移到安全位置后再平移到目标位置的上方,到达目标位置上方后再向下移动并松开材料,从而完成上料动作。传统的上料机械手通常是设计两套电机,一部电机是实现向上向下的竖直移动,另一部电机是实现向前向后的水平移动,这种结构非常适合或大件材料或较长距离的材料转移,但是这种结构需要使用到两个电机驱动,产品结构也较为复杂,操作较为不稳定,场地空间占用较大,容易导致上料机械手工作异常,进而使得出现不良品的概率升高生产和制造成本也会大幅度升高,从而降低了上料机械手的产品竞争力,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品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利用更为简单的结构实现储能器件的上下料,使得产品结构更加简单,场地空间占用更小。

2、上下料时,夹持组件夹住材料,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臂旋转,联动轴在旋转臂的带动下沿u型通孔的轨迹带动夹持组件移动,由于旋转臂上设置有跑道型通孔,当联动轴上升和下降时均可以利用跑道型通孔的空隙位置滚动,从而实现材料的上升和下降。其只需要使用到一个电机驱动即可实现材料的上升、平移和下降,产品结构也较为简单,操作稳定,场地空间占用小,上料机械手工作异常的几率也因此降低,进而使得出现不良品的概率升高生产和制造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从而提高了上料机械手的产品竞争力,以此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品质要求。

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包括固定板、驱动电机、旋转臂、联动轴、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二滑块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板开设有u型通孔,所述u型通孔的圆心处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通孔处,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伸出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臂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臂上开设有跑道型通孔;所述联动轴穿过所述u型通孔和所述跑道型通孔;所述第一滑块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套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滑槽固定于所述第一滑槽上;所述第二滑块固定于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且套设于所述第二滑槽上,所述第二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夹持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

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联动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位置与所述u型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轴承的位置与所述跑道型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6、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一端的夹持电机,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夹持电机连接。

7、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滑块为横向滑块,所述第一滑槽为横向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为纵向滑块,所述第二滑槽为纵向滑槽。

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型通孔的两端处均固定有可感应联动轴位置的感应器。

9、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

1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上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

1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装置。

1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装置为两个极性相斥的磁铁,两个所述磁铁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末端。

1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

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上下料时,夹持组件夹住材料,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臂旋转,联动轴在旋转臂的带动下沿u型通孔的轨迹带动夹持组件移动,由于旋转臂上设置有跑道型通孔,当联动轴上升和下降时均可以利用跑道型通孔的空隙位置滚动,从而实现材料的上升和下降。其只需要使用到一个电机驱动即可实现材料的上升、平移和下降,产品结构也较为简单,操作稳定,场地空间占用小,上料机械手工作异常的几率也因此降低,进而使得出现不良品的概率升高生产和制造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从而提高了上料机械手的产品竞争力,以此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品质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位置与所述U型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轴承的位置与所述跑道型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一端的夹持电机,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夹持电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为横向滑块,所述第一滑槽为横向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为纵向滑块,所述第二滑槽为纵向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通孔的两端处均固定有可感应联动轴位置的感应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上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两个极性相斥的磁铁,两个所述磁铁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位置与所述u型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轴承的位置与所述跑道型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一端的夹持电机,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夹持电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为横向滑块,所述第一滑槽为横向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为纵向滑块,所述第二滑槽为纵向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器件组立机构的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通孔的两端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红袁湘龙戴余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联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