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托料机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托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750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托料机构,包括托架和防倾翻组件,防倾翻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捆绑件、第二柔性捆绑件、第一驱动总成以及第二驱动总成;第一柔性捆绑件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移动端,第二柔性捆绑件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移动端,第一移动端与第一驱动总成连接,第二移动端与第二驱动总成连接,第一驱动总成和第二驱动总成分别连接于托架的相对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倾翻组件,使收紧或松开光伏组件的控制方式简单,防倾翻效果好,不损伤光伏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托料机构,属于光伏。


技术介绍

1、托架用于承载光伏组件,安装机器人在工作时,需要将光伏组件从托架上抓取后再运送至安装位置;安装机器人在场内移动时,光伏组件连同托架一同随安装机器人移动,以方便向安装机器人供料;为避免光伏组件损伤,光伏组件均以竖直状态摆放在托盘上,托盘放置在托架上,在安装机器人移动过程中,由于地面振动、上下坡等因素,竖直状态的光伏组件容易发生倾翻。

2、相关技术中,采用可以翻转或滑动的防倾翻挡架结构,不仅需要控制防倾翻挡架的翻转或滑动,还需要根据剩余光伏组件的数量,控制防倾翻挡架前后移动,以保证可以有效挡住光伏组件倾翻,控制方式复杂。

3、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方式简单且能够防止光伏组件倾翻的托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料机构,控制方式简单且防倾翻效果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托料机构,包括托架和防倾翻组件,所述托架用于承载光伏组件,所述防倾翻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捆绑件、第二柔性捆绑件、第一驱动总成以及第二驱动总成;

4、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移动端,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移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均与所述托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总成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总成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总成和所述第二驱动总成分别连接于所述托架的相对两侧,

5、所述第一驱动总成控制所述第一移动端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二驱动总成控制所述第二移动端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固定端,使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和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交错捆绑所述光伏组件或者松开对所述光伏组件的捆绑。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沿所述托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驱动总成在所述托架的固定位置与所述第二驱动总成在所述托架的固定位置存在高度差,使所述第一移动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端存在高度差。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沿所述托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移动端处于相同高度,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端处于相同高度。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为带状件或绳状件,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为带状件或绳状件。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包括第一捆绑部件和与所述第一捆绑部件连接的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包括第二捆绑部件和与所述第二捆绑部件连接的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所述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捆绑部件包括第一移动端,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所述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捆绑部件包括第二移动端;或者,

10、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以及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均为整根可伸缩的部件。

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倾翻组件还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以及所述第二滑轮均连接于所述托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绕过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绕过所述第二滑轮。

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托架包括底架、第一立柱以及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以及所述第二立柱均连接于所述底架,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一滑轮通过第一滑轮座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二滑轮通过第二滑轮座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

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托架还包括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邻设置,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邻设置,所述第四立柱与所述第三立柱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四立柱相邻设置,

14、所述第一驱动总成控制所述第一移动端在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四立柱之间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总成控制所述第二移动端在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三立柱之间移动。

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总成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杠、第一滑轨以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滑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所述第一丝杠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块并与所述第一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的所述第一移动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总成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杠、第二滑轨以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滑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所述第二丝杠穿设于所述第二滑块并与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的所述第二移动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或者,

16、所述第一驱动总成采用电动推杆或油缸,所述第二驱动总成采用电动推杆或油缸。

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托架包括第一靠垫、第一立架、第二靠垫以及第二立架,所述第一立架以及所述第二立架均连接于所述底架,所述第一立架包括所述第三立柱,所述第二立架包括所述第四立柱,所述第一靠垫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架,所述第二靠垫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架,所述第一靠垫以及所述第二靠垫均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所述第一靠垫以及所述第二靠垫朝向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撑面均为倾斜面,所述第一靠垫与所述第二靠垫之间具有供货叉上料的空间。

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9、1、通过在托架上设置防倾翻组件,在安装机器人移动时,防倾翻组件能够捆绑光伏组件,使光伏组件处于收紧状态;在安装机器人工作时,防倾翻组件能够松开对光伏组件的捆绑,以便安装机器人的机械臂抓取光伏组件,不会干涉安装机器人作业;

20、2、防倾翻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捆绑件、第二柔性捆绑件、第一驱动总成以及第二驱动总成,第一驱动总成控制第一柔性捆绑件的第一移动端远离或靠近第一固定端,第二驱动总成控制第二柔性捆绑件的第二移动端远离或靠近第二固定端,使第一柔性捆绑件和第二柔性捆绑件交错捆绑光伏组件或者松开对光伏组件的捆绑,控制方式简单,防倾翻效果好,不损伤光伏组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1)和防倾翻组件(2),所述托架(1)用于承载光伏组件(100),所述防倾翻组件(2)包括第一柔性捆绑件(21)、第二柔性捆绑件(22)、第一驱动总成(23)以及第二驱动总成(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托架(1)的高度方向(H),所述第一驱动总成(23)在所述托架(1)的固定位置与所述第二驱动总成(24)在所述托架(1)的固定位置存在高度差,使所述第一移动端(212)与所述第二移动端(222)存在高度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托架(1)的高度方向(H),所述第一固定端(211)与所述第一移动端(212)处于相同高度,所述第二固定端(221)与所述第二移动端(222)处于相同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21)为带状件或绳状件,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22)为带状件或绳状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21)包括第一捆绑部件(21a)和与所述第一捆绑部件(21a)连接的第一弹性部件(21b),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22)包括第二捆绑部件(22a)和与所述第二捆绑部件(22a)连接的第二弹性部件(22b),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1b)包括所述第一固定端(211),所述第一捆绑部件(21a)包括第一移动端(212),所述第二弹性部件(22b)包括所述第二固定端(221),所述第二捆绑部件(22a)包括第二移动端(222);或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翻组件(2)还包括第一滑轮(25)和第二滑轮(26),所述第一滑轮(25)以及所述第二滑轮(26)均连接于所述托架(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21)绕过所述第一滑轮(25),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22)绕过所述第二滑轮(2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包括底架(11)、第一立柱(12)以及第二立柱(13),所述第一立柱(12)以及所述第二立柱(13)均连接于所述底架(11),所述第一固定端(211)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2),所述第一滑轮(25)通过第一滑轮座(27)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13),所述第二固定端(221)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13),所述第二滑轮(26)通过第二滑轮座(28)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还包括第三立柱(14)和第四立柱(15),所述第二立柱(13)与所述第一立柱(12)相邻设置,所述第三立柱(14)与所述第二立柱(13)相邻设置,所述第四立柱(15)与所述第三立柱(14)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立柱(12)与所述第四立柱(15)相邻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总成(23)包括第一电机(231)、第一丝杠(232)、第一滑轨(233)以及第一滑块(234),所述第一丝杠(232)与所述第一电机(231)连接,所述第一滑轨(2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2)和所述第四立柱(15),所述第一丝杠(232)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块(234)并与所述第一滑块(23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34)与所述第一滑轨(23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21)的所述第一移动端(212)与所述第一滑块(234)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总成(24)包括第二电机(241)、第二丝杠(242)、第二滑轨(243)以及第二滑块(244),所述第二丝杠(242)与所述第二电机(241)连接,所述第二滑轨(2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13)和所述第三立柱(14),所述第二丝杠(242)穿设于所述第二滑块(244)并与所述第二滑块(234)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44)与所述第二滑轨(24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22)的所述第二移动端(222)与所述第二滑块(244)连接;或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包括第一靠垫(161)、第一立架(171)、第二靠垫(162)以及第二立架(172),所述第一立架(171)以及所述第二立架(172)均连接于所述底架(11),所述第一立架(171)包括所述第三立柱(14),所述第二立架(172)包括所述第四立柱(15),所述第一靠垫(161)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架(171),所述第二靠垫(162)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架(172),所述第一靠垫(161)以及所述第二靠垫(162)均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100),所述第一靠垫(161)以及所述第二靠垫(16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1)和防倾翻组件(2),所述托架(1)用于承载光伏组件(100),所述防倾翻组件(2)包括第一柔性捆绑件(21)、第二柔性捆绑件(22)、第一驱动总成(23)以及第二驱动总成(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托架(1)的高度方向(h),所述第一驱动总成(23)在所述托架(1)的固定位置与所述第二驱动总成(24)在所述托架(1)的固定位置存在高度差,使所述第一移动端(212)与所述第二移动端(222)存在高度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托架(1)的高度方向(h),所述第一固定端(211)与所述第一移动端(212)处于相同高度,所述第二固定端(221)与所述第二移动端(222)处于相同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21)为带状件或绳状件,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22)为带状件或绳状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21)包括第一捆绑部件(21a)和与所述第一捆绑部件(21a)连接的第一弹性部件(21b),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22)包括第二捆绑部件(22a)和与所述第二捆绑部件(22a)连接的第二弹性部件(22b),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1b)包括所述第一固定端(211),所述第一捆绑部件(21a)包括第一移动端(212),所述第二弹性部件(22b)包括所述第二固定端(221),所述第二捆绑部件(22a)包括第二移动端(222);或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翻组件(2)还包括第一滑轮(25)和第二滑轮(26),所述第一滑轮(25)以及所述第二滑轮(26)均连接于所述托架(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柔性捆绑件(21)绕过所述第一滑轮(25),所述第二柔性捆绑件(22)绕过所述第二滑轮(2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包括底架(11)、第一立柱(12)以及第二立柱(13),所述第一立柱(12)以及所述第二立柱(13)均连接于所述底架(11),所述第一固定端(211)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2),所述第一滑轮(25)通过第一滑轮座(27)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13),所述第二固定端(221)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13),所述第二滑轮(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涛王元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丽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