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物种的多个病原体复合扩增体系及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22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物种的多个病原体复合扩增体系及检测试剂盒。所述复合扩增体系能从多动物来源的混合样本中最多同时扩增出6种经济动物(猪、牛、羊、鸡、鸭和鹅),共38种动物病原体的核酸片段。所述动物病原体包括猪病病原体16种,反刍动物病病原体7种,以及禽病病原体15种。含有所述复合扩增体系的检测试剂盒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获得一种单次检测动物种类及病种多、准确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的动物病原体检测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局限性,满足畜禽养殖企业、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及科研院所等单位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酸检测,特别涉及一种跨物种的多个病原体复合扩增体系及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1、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各大畜禽养殖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畜禽养殖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各种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危害较大的病原体成为限制畜禽养殖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旦此类病原体在养殖区爆发,不仅会对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到人类健康。近些年来,畜禽疫病检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混合感染情况。除了多种病毒重复感染被同时检出,还出现病毒和高致病性细菌的交叉感染。单一检测技术不能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需要分多次检测,导致操作复杂,费时费力。难以应对综合性疫病爆发的早期检测。而且,部分大型养殖集团既养猪,又养反刍动物和禽类。此类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加上病原体感染的复杂性,亟需建立一种新技术,能快速、准确、具体地检测多物种中的多类病原体。

2、目前,动物疫病病原体主要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elasia法,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原理,操作简单、方便快速是其突出特点,但其最大的缺点是灵敏性不足,操作复杂,易造成假阳和假阴性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扩增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物组合和复合扩增PCR MIX,所述引物组合靶向扩增38种动物病原体的核酸偏度,所述动物病原体包括猪水疱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3型、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布鲁氏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生殖道弯曲杆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小反刍兽疫病毒、羊痘病毒、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扩增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物组合和复合扩增pcr mix,所述引物组合靶向扩增38种动物病原体的核酸偏度,所述动物病原体包括猪水疱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3型、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布鲁氏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生殖道弯曲杆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小反刍兽疫病毒、羊痘病毒、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鸡白痢沙门氏杆菌、鸡毒支原体、鸡滑液囊支原体、禽呼肠孤病毒、鸭瘟病毒、鸭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禽巴氏杆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扩增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组合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合扩增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f1和所述r1的终浓度为0.1μm;所述f2和所述r2的终浓度为0.12μm;所述f3和所述r3的终浓度为0.08μm;所述f4和所述r4的终浓度为0.15μm;所述f5和所述r5的终浓度为0.18μm;所述f6和所述r6的终浓度为0.2μm;所述f7和所述r7的终浓度为0.11μm;所述f8和所述r8的终浓度为0.22μm;所述f9和所述r9的终浓度为0.1μm;所述f10和所述r10的终浓度为0.15μm;所述f11和所述r11的终浓度为0.18μm;所述f12和所述r12的终浓度为0.18μm;所述f13和所述r13的终浓度为0.22μm;所述f14和所述r14的终浓度为0.18μm;所述f15和所述r15的终浓度为0.22μm;所述f16和所述r16的终浓度为0.11μm;所述f17和所述r17的终浓度为0.22μm;所述f18和所述r18的终浓度为0.1μm;所述f19和所述r19的终浓度为0.15μm;所述f20和所述r20的终浓度为0.18μm;所述f21和所述r21的终浓度为0.18μm;所述f22和所述r22的终浓度为0.2μm;所述f23和所述r23的终浓度为0.11μm。所述f24和所述r24的终浓度为0.22μm。所述f25和所述r25的终浓度为0.11μm;所述f26和所述r26的终浓度为0.15μm;所述f27和所述r27的终浓度为0.2μm;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劲能梅兴林周咏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雄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