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09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振动马达,属于振动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通讯终端上的振动马达。包括马达主体和电源导线;马达主体的一端设有端盖,另一端设有偏振块;端盖上设有触点;电源导线包括起始端和终端,其起始端与马达主体端盖上的触点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其中马达主体端盖外侧还设有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三个开口,电源导线的终端依次穿过该三个开口、且在该三个开口处绕成S形结构后再与外接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大幅度提高电源导线承受外来拉力、有效防止电源导线从焊点处脱落;避免导线在支撑件的开口中可能会由于振动等外力所造成的滑动现象以及有效避免导线在扭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扭力而使导线金属丝断裂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振动马达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机、传呼机、对讲机等通讯终端上的振动马达。技术背景 在业界,微型马达包括微型振动马达一般是指直径在5mm以下的电机,例如 ZL200420028399. 6号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微型振动马达,主要由外壳、空心轴、此贴及轴承构 成的定子和转子及带偏心配重块的旋转轴,空心轴和轴承为整体的通孔轴套, 一端带有偏 心配重块的穿过注塑空心轴的通孔后与转子线圈支撑底座上的固定构件连接,偏心配重块 置于外壳外的旋转轴端上。 随着微型振动马达在移动电话、个人卫星通讯设备、个人掌上电脑、游戏机,玩具、 家用电器、振动牙刷以及保健按摩装置上的普遍应用,对于微型振动马达的改进也是在不 断进行的,但是目前得改进都集中在如何减小马达体积、减轻马达重量以及如何更合理的 配置马达自身内部空间等微型振动马达形状和结构上的改变,人们忽略了微型振动电机的 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微型振动电机和传输电能的导线之间的连接关系,目前的普遍做法是 将导线焊接在电机主体端盖的触点上,施加在电源导线上的拉力都将由焊接点来承受;由 于焊点较小,导致结合力不高,且由于微型振动电机在运行时,其自身是处于一种振动状 态,所以很容易导致导线从焊接点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大幅度提高电源导线承受外来拉力、有效防止电源导线从焊点处脱落的振动马达。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振动马达,包括马达主体和电源导线;所述马达主体的一端设有端盖,另一端 设有偏振块;所述端盖上设有触点;所述电源导线包括起始端和终端,其起始端与所述马 达主体端盖上的触点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马达主体端盖外侧还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三个开口,所述电 源导线的终端依次穿过该三个开口、且在该三个开口处绕成S形结构后再与外接电源连 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壳体和设有导线出口的尾 盖;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尾盖的外形与所述壳体安装腔开口相配合,且封堵住所 述壳体的安装腔开口 ;所述马达主体和所述支撑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安装腔中、且所 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马达主体和尾盖之间;所述电源导线的终端穿过并伸出所述尾盖的导 线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壳体安装腔开口两侧处设有铆接片,所述 尾盖两侧设有与铆接片相配合的铆接槽;所述壳体与所述尾盖通过铆接方式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面和与支撑面垂直的支撑 耳;所述支撑耳抵在所述马达主体端盖上,所述支撑面抵在所述尾盖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三个开口中的两个设置在支撑面的边缘, 并在支撑面的边缘形成缺口 ;或者所述三个开口依次设置在支撑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支撑件两侧设有铆压部,所述电源导线通 过铆压方式固定在所述支撑件的三个开口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电源导线中用于穿过支撑件的开口绕成S 形结构的部分导线外面裹有软性材料缓冲层。 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中,所述马达主体端盖外侧还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三个开口 ,所述电源导线的终端依次穿过该三个开口 、且在该三个开口处绕成S形结构后再与外接电源连接。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独特的支撑件,将原本完全由焊接点承受的力分散到支撑件上,可大幅度提高电源导线承受外来拉力、有效防止电源导线从焊点处脱落。 2、本技术中,所述支撑件两侧设有铆压部,所述电源导线通过铆压方式固定在所述支撑件的三个开口中。这种结构使得导线与支撑件的连接更加紧密,避免了导线在支撑件的开口中可能会由于振动等外力所造成的滑动现象;所以这种结构可以将外来拉力完全转移到支撑件上,只要支撑件和导线自身能够承受外力即可,焊接点处一点也不受到外力影响,所以可极大的提高电源导线承受外力的性能,是本技术的优选结构。 3、本技术中,所述电源导线中用于穿过支撑件的开口绕成S形结构的部分导线外面裹有软性材料缓冲层。由于将这部分导线包裹在软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中,有效避免导线在扭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扭力而使导线金属丝断裂。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振动马达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振动马达中支撑块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支撑块的前视图。图号说明 1 、马达主体,11 、端盖,12、偏振块,13、触点,2、电源导线,21 、起始端,22、终端,23、 缓冲层,3、支撑件,31、开口,32、支撑面,33、支撑耳,34、铆压部,4、壳体,41、安装腔,411、安 装腔开口,42、铆接片,5、尾盖,51、导线出口,52、铆接槽。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被更好的理解,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 图1至图4显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 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振动马达的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振动马达中支撑块 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支撑块的前视图。 本实施例是一种圆柱形振动马达,包括马达主体1、电源导线2、支撑件3、壳体4和 设有导线出口 51的尾盖5。 所述马达主体1的一端设有端盖11,另一端设有偏振块12 ;所述端盖11上设有触 点13 ;所述电源导线2包括起始端21和终端22,其起始端21与所述马达主体1端盖11上 的触点1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4内设有安装腔41 ;所述尾盖5的外形与所述壳体4安装腔开口 411相 配合,且封堵住所述壳体4的安装腔开口 411 ;所述马达主体1和所述支撑件3固定设置在 所述壳体4的安装腔41中、且所述支撑件3设置在所述马达主体1和尾盖5之间;所述电 源导线2的终端22穿过并伸出所述尾盖5的导线出口 51 ; 所述马达主体1端盖11外侧还设有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上设有三个开口 31, 所述电源导线2的终端22依次穿过该三个开口 31、且在该三个开口 31处绕成S形结构后 再与外接电源连接; 所述壳体4安装腔开口 411两侧处设有铆接片42,所述尾盖5两侧设有与铆接片 42相配合的铆接槽52 ;所述壳体4与所述尾盖5通过铆接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件3包括支撑面32和与支撑面32垂直的支撑耳33 ;所述支撑耳33抵 在所述马达主体1端盖11上,所述支撑面32抵在所述尾盖5上; 所述三个开口 31中的两个设置在支撑面32的边缘,并在支撑面32的边缘形成缺 □; 所述支撑件3两侧设有铆压部34,所述电源导线2通过铆压方式固定在所述支撑 件3的三个开口 31中; 所述电源导线2中用于穿过支撑件的开口 31绕成S形结构的部分导线外面裹有 软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23。(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不再设置壳体4和尾盖 5 ;所述支撑件3直接通过卡扣连接方式固定在该种马达主体1端盖11上;所述电源导线2 的终端直接与外接电源电连接。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将支撑件3固定在马 达主体1端盖11上,例如采用铆接方式。 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具有以下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马达,包括马达主体(1)和电源导线(2);所述马达主体(1)的一端设有端盖(11),另一端设有偏振块(12);所述端盖(11)上设有触点(13);所述电源导线(2)包括起始端(21)和终端(22),其起始端(21)与所述马达主体(1)端盖(11)上的触点(1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主体(1)端盖(11)外侧还设有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上设有三个开口(31),所述电源导线(2)的终端(22)依次穿过该三个开口(31)、且在该三个开口(31)处绕成S形结构后再与外接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绍平方绍彬项瑞坚夏太红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