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及自然通风冷却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909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及自然通风冷却塔,第四钢筋混凝土主梁依次与相互平行的第一钢筋混凝土主梁、第二钢筋混凝土主梁和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垂直连接,第五钢筋混凝土主梁依次与相互平行的第一钢筋混凝土主梁、第二钢筋混凝土主梁和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垂直连接;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与第一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通过至少一根第一玻璃钢次梁连接,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与第二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通过至少一根第二玻璃钢次梁连接;本技术将玻璃钢梁引入淋水装置,在满足工艺专业布置要求和结构专业安全可靠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返工率,减少了施工制作时间,节省了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特别涉及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及自然通风冷却塔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2、在双曲线型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淋水构架中梁柱众多,且布置特殊,有相对于塔轴线对称布置的,也有相对于塔中心旋转布置的,对于超大型冷却塔(淋水面积≥10000m2的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每一层各种柱子总数超过300个,每一层各种梁总数超过1200个(其中主梁超过300个,次梁超过800个),所以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装置的总体特点就是:布置特殊、梁柱众多且梁柱形式众多。

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淋水构件存在如下问题:(1)淋水构件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荷载大,对于地基承载力要求高;(2)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需要提前根据不同的构件形式制作不同的模板,施工制作时间长,一旦方向和尺寸出错,必须重新制作;(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腐蚀性能差,冷却塔内的循环水一般具有腐蚀性,需要在淋水构件的表面涂刷防腐蚀涂层;(4)防腐蚀涂层在常年的淋水环境中,会逐渐脱落,需要在投产运行后重新补刷,增加了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且停产容易造成经济损失;(5)淋水装置梁端均为铰接设计,常规的钢筋混凝土梁端要做成缺口梁的形式,配筋也要按照缺口梁进行加强,梁端的异形本就为模板制作带来难度,加之缺口梁部位钢筋加强,导致钢筋稠密,混凝土难以浇捣密实,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及自然通风冷却塔,柱子和主梁仍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实现大跨度布置,满足通风要求,对于布置不受工艺影响的次梁,采用玻璃钢结构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调整常规的梁平面布置,将玻璃钢梁引入淋水装置,从而在满足工艺专业布置要求和结构专业安全可靠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返工率,减少了施工制作时间,节省了工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

4、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应用于淋水构件塔筒内部,相邻且平行的第一钢筋混凝土主梁和第二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布置有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分别与第一钢筋混凝土主梁和第二钢筋混凝土主梁平行;

5、第四钢筋混凝土主梁依次与第一钢筋混凝土主梁、第二钢筋混凝土主梁和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垂直连接,第五钢筋混凝土主梁依次与第一钢筋混凝土主梁、第二钢筋混凝土主梁和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垂直连接;

6、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与第一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通过至少一根第一玻璃钢次梁连接,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与第二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通过至少一根第二玻璃钢次梁连接。

7、作为本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限定,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位于第一钢筋混凝土主梁和第二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的中间位置。

8、作为本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限定,各第一玻璃钢次梁和各第二玻璃钢次梁均位于第四钢筋混凝土主梁和第五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

9、作为本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限定,第一玻璃钢次梁与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通过第一镀锌螺栓、第一镀锌螺母、第一橡胶垫片和第一氯丁橡胶垫块连接;

10、第一玻璃钢次梁的端部插入到第三钢筋混凝土梁一侧的缺口中,第一镀锌螺栓的一端嵌入到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中,第一镀锌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玻璃钢次梁后通过第一镀锌螺母连接;

11、第一玻璃钢次梁与第三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第一镀锌螺栓上套设有第一氯丁橡胶垫块,第一镀锌螺栓与第一玻璃钢次梁之间的第一镀锌螺栓上套设有第一橡胶垫片。

12、作为本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限定,第二玻璃钢次梁与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通过第二镀锌螺栓、第二镀锌螺母、第二橡胶垫片和第二氯丁橡胶垫块连接;

13、第二玻璃钢次梁的端部插入到第三钢筋混凝土梁另一侧的缺口中,第二镀锌螺栓的一端嵌入到第三钢筋混凝土主梁中,第二镀锌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玻璃钢次梁后通过第一镀锌螺母连接;

14、第二玻璃钢次梁与第三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第二镀锌螺栓上套设有第二氯丁橡胶垫块,第二镀锌螺栓与第二玻璃钢次梁之间的第二镀锌螺栓上套设有第二橡胶垫片。

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

16、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应用于淋水构件塔筒边缘,倾斜的钢筋混凝土塔筒与第一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通过多根竖向钢筋混凝土主梁连接;

17、多根竖向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通过至少两根第二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连接,各相邻的第二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自下而上依次布置;

18、第一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与相邻的第二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通过竖向玻璃钢次梁连接,相邻的两第二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通过竖向玻璃钢次梁连接。

19、作为本技术第二方面进一步的限定,钢筋混凝土塔筒的底端与第一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的形成的角部区域,通过竖向玻璃钢次梁、将钢筋混凝土塔筒与第一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连接。

20、作为本技术第二方面进一步的限定,倾斜的钢筋混凝土塔筒与第一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之间的最顶部的第二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与倾斜的钢筋混凝土塔筒通过竖向玻璃钢次梁连接。

21、作为本技术第二方面进一步的限定,竖向玻璃钢次梁与第一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通过第三镀锌螺栓、第三镀锌螺母、第三橡胶垫片和第三氯丁橡胶垫块连接;

22、竖向玻璃钢次梁的端部插入到第一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一侧的缺口中,第三镀锌螺栓的一端嵌入到第一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中,第三镀锌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竖向玻璃钢次梁后通过第三镀锌螺母连接;

23、竖向玻璃钢次梁与第一水平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第三镀锌螺栓上套设有第三氯丁橡胶垫块,第三镀锌螺栓与第一水平玻璃钢次梁之间的第三镀锌螺栓上套设有第三橡胶垫片。

24、作为本技术第二方面进一步的限定,竖向玻璃钢次梁与第二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通过第四镀锌螺栓、第四镀锌螺母、第四橡胶垫片和第四氯丁橡胶垫块连接;

25、竖向玻璃钢次梁的端部插入到第二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一侧的缺口中,第四镀锌螺栓的一端嵌入到第二水平钢筋混凝土主梁中,第四镀锌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竖向玻璃钢次梁后通过第四镀锌螺母连接;

26、竖向玻璃钢次梁与第二水平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第四镀锌螺栓上套设有第四氯丁橡胶垫块,第四镀锌螺栓与第二水平玻璃钢次梁之间的第四镀锌螺栓上套设有第四橡胶垫片。

27、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9、1、本技术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通过调整常规的梁平面布置,将玻璃钢梁引入淋水装置,从而在满足工艺专业布置要求和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6.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荣荣张永飞王旭峰陈德文韩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