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及差速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723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1
本技术属于差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及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和主减齿轮,所述主减齿轮同轴套设在差速器壳体的外侧,并与差速器壳体通过花键结构联接,且主减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本技术连接处的端面平面度高,搅油损失更低,有利于提升传动效率,可以避免急加速或急减速会产生敲击声等异响问题,发生脱焊时,花键结构依旧能够承担扭矩的传递,确保车辆在一定时间内依旧能够正常行驶,不会导致车辆突然骤停而出现安全事故,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差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及差速器总成


技术介绍

1、差速器总成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使车轮能够独立旋转,从而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稳性。无论在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电动汽车上,都是靠差速器总成将动力传递到车轮半轴上驱动车辆行驶。因此差速器总成的可靠性也是大家重点关注的一项指标。在汽车减速器箱中,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主减齿轮等。

2、差速器和主减齿轮在装配时,需要将主减齿轮设置在差速器的壳体上,以进行扭矩的传递,且连接方式一般包括螺栓连接、焊接或花键。在装配时若采用螺栓连接,一方面是会增加重量,另一方面连接后螺栓端部突出,随着主减齿轮的转动,螺栓突出的部分也会参与搅油,导致搅油损失大,传动效率低。采用花键或者焊接的连接方式连接处的端部平面度更高,搅油损失较低,有利于提升传动效率。若采用花键联接,虽然能保障差速器和主减齿轮之间扭矩的传递,但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主减齿轮还会受到轴向的作用力,即使花键齿侧或齿顶采用过盈配合设计,但仅靠花键装配要求的过盈量难以有效抵抗其轴向受力,主减齿轮容易发生轴向窜动,可靠性及稳定性较差。另外即使花键之间设置有轴向锁止结构,抑制轴向窜动,但由于花键长期处于润滑油环境中,长时间的运行下会发生微动腐蚀,花键之间的侧隙变大,急加速或急减速会产生敲击声等异响问题。若采用焊接连接传递扭矩,焊缝位置需要承担较大径向受力,但焊接时焊缝有时会出现微裂纹、气孔等不易发现的缺陷,在车辆长时间的运行下,导致出现焊缝开裂脱焊的风险,而主减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脱焊后,扭矩无法传递,导致车辆骤停而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油损失小,可避免长期行驶下急加速或急减速会产生敲击声等异响问题,且连接处脱焊后可避免车辆骤停而出现安全事故,提高了行驶可靠性及安全性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及差速器总成。

2、本技术的内容提供一种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和主减齿轮,所述主减齿轮同轴套设在差速器壳体的外侧,并与差速器壳体通过花键结构联接,且主减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3、更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侧上环向设置有外配合面,所述主减齿轮的内圈上环向设置有内配合面,主减齿轮与差速器壳体通过花键结构联接后,内配合面与外配合面相互配合,所述主减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的焊接处位于内配合面与外配合面之间。

4、更进一步地,所述花键结构包括外花键和内花键,所述外花键设置在差速器壳体的外侧,并在差速器壳体的轴向上位于外配合面的一侧,所述内花键设置在主减齿轮的内圈,并在主减齿轮的轴向上位于内配合面的一侧。

5、更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壳体外侧上用于设置外花键的区域为锥面一,所述主减齿轮内圈上用于设置内花键的区域为锥面二,所述锥面二与锥面一的锥度相匹配。

6、更进一步地,所述外花键与差速器壳体外侧之间及内花键与主减齿轮内圈之间具有螺旋角。

7、更进一步地,还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设置主减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用于对花键结构进行轴向锁止。

8、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结构为卡簧,内花键和外花键上环向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簧设置在卡槽内。

9、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结构为弹性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弹性件上,且弹性件和限位件位于主减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并在径向上与主减齿轮、差速器壳体抵接。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内花键与内配合面之间及外花键与外配合面之间均设置有间隔。

11、本技术的内容还提供一种差速器总成,设置有如上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连接处的端面平面度高,可避免连接处参与搅油,因而搅油损失更低,有利于提升传动效率。扭矩传递过程中,花键结构可承担大部分的径向受力,因而焊缝所受的径向受力大大减少,主要承受轴向受力,从而可以延长焊缝的寿命。另外,相较于仅设置花键结构的连接方式,本技术的花键结构在长时间运行下发生微动腐蚀,由于焊缝对主减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的固定,可以避免急加速或急减速会产生敲击声等异响问题。即使焊缝存在当焊缝微裂纹、气孔等不易发现的缺陷而导致长时间行驶下发生脱焊时,花键结构依旧能够承担扭矩的传递,确保车辆在一定时间内依旧能够正常行驶,不会导致车辆突然骤停而出现安全事故,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可靠性和安全性,尤其是针对低速高扭大功率商用车、乘用车及渣土车等大型车辆上,其行驶可靠性及安全性的提升更为明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差速器壳体(1)和主减齿轮(2),所述主减齿轮(2)同轴套设在差速器壳体(1)的外侧,并与差速器壳体(1)通过花键结构(3)联接,且主减齿轮(2)与差速器壳体(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外侧上环向设置有外配合面(11),所述主减齿轮(2)的内圈上环向设置有内配合面(21),主减齿轮(2)与差速器壳体(1)通过花键结构(3)联接后,内配合面(21)与外配合面(11)相互配合,所述主减齿轮(2)与差速器壳体(1)之间的焊接处位于内配合面(21)与外配合面(11)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花键结构(3)包括外花键(31)和内花键(32),所述外花键(31)设置在差速器壳体(1)的外侧,并在差速器壳体(1)的轴向上位于外配合面(11)的一侧,所述内花键(32)设置在主减齿轮(2)的内圈,并在主减齿轮(2)的轴向上位于内配合面(21)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差速器壳体(1)外侧上用于设置外花键(31)的区域为锥面一,所述主减齿轮(2)内圈上用于设置内花键(32)的区域为锥面二,所述锥面二与锥面一的锥度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花键(31)与差速器壳体(1)外侧之间及内花键(32)与主减齿轮(2)内圈之间具有螺旋角。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设置主减齿轮(2)与差速器壳体(1)之间,用于对花键结构(3)进行轴向锁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止结构为卡簧(7),内花键(32)和外花键(31)上环向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簧(7)设置在卡槽(6)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止结构为弹性件(8)和限位件(9),所述限位件(9)设置在弹性件(8)上,且弹性件(8)和限位件(9)位于主减齿轮(2)与差速器壳体(1)之间,并在径向上与主减齿轮(2)、差速器壳体(1)抵接。

9.如权利要求3-5、7、8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花键(32)与内配合面(21)之间及外花键(31)与外配合面(11)之间均设置有间隔(5)。

10.一种差速器总成,其特征是,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差速器壳体(1)和主减齿轮(2),所述主减齿轮(2)同轴套设在差速器壳体(1)的外侧,并与差速器壳体(1)通过花键结构(3)联接,且主减齿轮(2)与差速器壳体(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外侧上环向设置有外配合面(11),所述主减齿轮(2)的内圈上环向设置有内配合面(21),主减齿轮(2)与差速器壳体(1)通过花键结构(3)联接后,内配合面(21)与外配合面(11)相互配合,所述主减齿轮(2)与差速器壳体(1)之间的焊接处位于内配合面(21)与外配合面(11)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花键结构(3)包括外花键(31)和内花键(32),所述外花键(31)设置在差速器壳体(1)的外侧,并在差速器壳体(1)的轴向上位于外配合面(11)的一侧,所述内花键(32)设置在主减齿轮(2)的内圈,并在主减齿轮(2)的轴向上位于内配合面(21)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齿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差速器壳体(1)外侧上用于设置外花键(31)的区域为锥面一,所述主减齿轮(2)内圈上用于设置内花键(32)的区域为锥面二,所述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峰鲁方俊刁鑫伟袁润逸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车时代电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