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接机构及行李防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69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0
本技术涉及行李传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承接机构及行李防落装置,其包括,支撑部件,包括开合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开合板前端的支撑板;升降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升降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内的推动组件;展开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的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内的移动组件、其能够实现扩大承接面积的效果,并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对不同大小的行李摆正,同时起到挪动较大包裹的位置,使得较大包裹能够尽可能的处于输送带的中间位置的作用,以无需刻意的将行李放到输送带中间位置,起到一个防落作用的效果,操作方便,摆正操作效率提高,降低工作人员劳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行李传送,特别是一种承接机构及行李防落装置


技术介绍

1、在乘坐飞机时,需要托运行李,在托运时,只需要将行李放置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的传送带上,并打开电机,使传送辊转动,从而转动传送带,使得行李在传送带的作用下传送至下一个地点,实现行李的自动传送,减少了人工搬运行李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在使用过程中,在对较大的行李传送过程中,由于传送带宽度有限,导致行李输送时,需要尽可能的将行李放到输送带的中间位置,对于较大包裹则需要挪移位置才能传送,使得操作不便,且由于行李的形状、尺寸和重量各异,容易出现行李在传送过程中出现偏移或倾斜的情况,导致行李传送不顺畅,而为了确保行李能够顺利通过传送带,工作人员会进行人工摆正的操作,人工操作效率较慢并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传送带宽度有限,需要尽可能的将行李放到输送带的中间位置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接机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支撑部件,包括开合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开合板前端的支撑板;升降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升降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内的推动组件;展开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的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内的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内的导向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上的延伸组件。

5、作为本技术承接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上的限位槽、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座、设置于所述限位座下端的挡板、设置于所述挡板上端的第一弹簧、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座上端的支座;其中,所述限位座位于第一弹簧内,所述第一弹簧与支撑板下端固定连接。

6、作为本技术承接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座内的转座、设置于所述转座上端的第一蜗轮、设置于所述转座下端的螺纹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螺纹槽;其中,所述转座贯穿支座并与支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第一螺纹槽螺纹连接。

7、作为本技术承接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于支座前端的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后端的转杆、设置于所述转杆外表面的第一蜗杆、设置于所述转杆外表面的第二蜗杆、设置于所述支座内的双向丝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上的第二蜗轮;

8、其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座并与支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与第一蜗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蜗轮与第一蜗杆相啮合。

9、作为本技术承接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座内的滑槽、设置于所述滑槽内的移动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座左端的第二螺纹槽;

10、其中,所述移动座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槽与双向丝杆外表面螺纹连接。

11、作为本技术承接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支座内的第一导向槽、设置于第一导向槽内的第二导向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的第三导向槽、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向槽内的导向座、设置于所述导向座上的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的滚轮。

12、作为本技术承接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延伸组件包括设置于移动座上的连接槽、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的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簧上端的连接柱、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上端的固定板、以及设置于固定板右端的延伸板;其中,连接柱与连接槽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延伸板固定连接。

13、本技术的承接机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动力组件、升降组件和推动组件,从而在对较大的行李进行输送时能够扩大承接面积,并通过设置的导向组件、移动组件和延伸组件的配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扩大承接面积,解决了传送带宽度有限,需要尽可能的将行李放到输送带的中间位置的问题,达到了承接面积扩大,无需刻意的将行李放到输送带中间位置,起到一个防落作用的效果。

14、鉴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对于较大包裹则需要挪移位置才能输送,使得操作不便,并需要工作人员人工摆正产生偏移或倾斜的行李的问题。

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李防落装置包括承接机构,以及,连接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前端的连接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下端的第二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端的转动座;拨动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座左端的伸缩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伸缩组件左端的拨动组件。

16、作为本技术行李防落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座左端的条形盒、设置于所述条形盒内的第三弹簧、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弹簧左端的伸缩杆;

17、其中,所述伸缩杆与条形盒活动连接。

18、作为本技术行李防落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拨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伸缩杆左端的拨座、设置于所述拨座左端的防护软垫、以及设置于所述防护软垫左端的滚珠;

19、其中,所述防护软垫呈弧形设置。

20、本技术的行李防落装置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连接部件和拨动部件,以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对不同大小的行李摆正,并能够起到挪动较大包裹的位置,使得较大包裹能够尽可能的处于输送带的中间位置的作用,解决了对于较大包裹则需要挪移位置才能输送,使得操作不便,并需要工作人员人工摆正产生偏移或倾斜的行李的问题,达到了挪动较大包裹的位置,操作方便,摆正操作效率提高,降低工作人员劳动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201)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02)上的限位槽(201a)、设置于所述限位槽(201a)内的限位座(201b)、设置于所述限位座(201b)下端的挡板(201c)、设置于所述挡板(201c)上端的第一弹簧(201d)、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座(201b)上端的支座(201e);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202)包括设置于支座(201e)内的转座(202a)、设置于所述转座(202a)上端的第一蜗轮(202b)、设置于所述转座(202a)下端的螺纹杆(202c)、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2)上的第一螺纹槽(202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301)包括设置于支座(201e)前端的第一电机(301a)、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01a)后端的转杆(301b)、设置于所述转杆(301b)外表面的第一蜗杆(301c)、设置于所述转杆(301b)外表面的第二蜗杆(301d)、设置于所述支座(201e)内的双向丝杆(301e)、以及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301e)上的第二蜗轮(301f);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302)包括设置于支座(201e)内的滑槽(302a)、设置于所述滑槽(302a)内的移动座(302b)、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座(302b)左端的第二螺纹槽(302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303)包括设置于支座(201e)内的第一导向槽(303a)、设置于第一导向槽(303a)内的第二导向槽(303b)、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303b)内的第三导向槽(303c)、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向槽(303c)内的导向座(303d)、设置于所述导向座(303d)上的凹槽(303e)、以及设置于所述凹槽(303e)内的滚轮(303f)。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组件(304)包括设置于移动座(302b)上的连接槽(304a)、设置于所述连接槽(304a)内的第二弹簧(304b)、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簧(304b)上端的连接柱(304c)、设置于所述连接柱(304c)上端的固定板(304d)、以及设置于固定板(304d)右端的延伸板(304e);

8.一种行李防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承接机构,以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防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501)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座(403)左端的条形盒(501a)、设置于所述条形盒(501a)内的第三弹簧(501b)、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弹簧(501b)左端的伸缩杆(501c);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防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502)包括设置于所述伸缩杆(501c)左端的拨座(502a)、设置于所述拨座(502a)左端的防护软垫(502b)、以及设置于所述防护软垫(502b)左端的滚珠(502c);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201)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02)上的限位槽(201a)、设置于所述限位槽(201a)内的限位座(201b)、设置于所述限位座(201b)下端的挡板(201c)、设置于所述挡板(201c)上端的第一弹簧(201d)、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座(201b)上端的支座(201e);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202)包括设置于支座(201e)内的转座(202a)、设置于所述转座(202a)上端的第一蜗轮(202b)、设置于所述转座(202a)下端的螺纹杆(202c)、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2)上的第一螺纹槽(202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301)包括设置于支座(201e)前端的第一电机(301a)、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01a)后端的转杆(301b)、设置于所述转杆(301b)外表面的第一蜗杆(301c)、设置于所述转杆(301b)外表面的第二蜗杆(301d)、设置于所述支座(201e)内的双向丝杆(301e)、以及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301e)上的第二蜗轮(301f);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302)包括设置于支座(201e)内的滑槽(302a)、设置于所述滑槽(302a)内的移动座(302b)、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座(302b)左端的第二螺纹槽(302c);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崚陈云鹏陈义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九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