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和储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596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和储能电源。壳体组件用于储能电源,壳体组件形成有容置腔室、散热通道和至少一个流道,容置腔室用于容置储能电源的电池包和逆变器,散热通道用于容置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与电池包和/或逆变器热耦合,至少一个流道连通散热通道与外部。上述壳体组件,通过壳体组件形成至少一个流道,保证散热通道内的积水沿流道快速排至壳体组件外,以减少积水残留,从而提高壳体组件中电池包和逆变器的安全性,进而保证电池包和逆变器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储能电源


技术介绍

1、随着便携储能产品的普及化,人们对储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2、一般地,普通便携储能产品的防水性能较低,甚至无任何防水功能,无法满足人们在户外露营、行海远行或深水救援等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防护性能较差。

3、相关技术中,储能电源形成有风道并通过风冷散热,但由于水汽容易从进风口进入风道并残留,容易导致积水渗漏使得储能电源短路,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和储能电源以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和储能电源。所述壳体组件用于储能电源,所述壳体组件形成有容置腔室、散热通道和至少一个流道,所述容置腔室用于容置所述储能电源的电池包和逆变器,所述散热通道用于容置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池包和/或所述逆变器热耦合,所述至少一个流道连通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

3、上述壳体组件,通过壳体组件形成至少一个流道,保证散热通道内的积水沿流道快速排至壳体组件外,以减少积水残留,从而提高壳体组件中电池包和逆变器的安全性,进而保证电池包和逆变器正常工作。

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5、外壳;和

6、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与所述外壳连接并隔开所述容置腔室和所述散热通道,所述至少一个流道形成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分隔组件。

7、如此,使得容置腔室和散热通道分隔开,从而在积水沿散热通道和至少一个流道排出外壳的情况下,保证容置腔室的安全密封。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中框和顶盖,所述中框包括多个侧板,所述多个侧板相互连接形成底开口和顶开口,所述底板密封所述底开口,所述顶盖密封所述顶开口。

9、如此,在保证外壳连接稳定性和元件组装效率的情况下,能够提供较高防水防尘等级的容置腔室。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中框和所述底板之间以密封所述底开口,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中框和所述顶盖之间以密封所述顶开口。

11、如此,进一步提高容置腔室的密封性,从而保证壳体组件的防护等级,提高安全性。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内横隔板和内竖隔板,所述内横隔板连接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并与所述底板基本平行,所述内竖隔板连接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并与所述内横隔板基本垂直,所述内横隔板、所述内竖隔板、所述顶盖和所述中框围设形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内横隔板、所述内竖隔板、所述顶盖、所述中框和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所述容置腔室。

13、如此,使得壳体组件内部分隔成相互独立的散热通道和容置腔室,既可满足散热需求,又可提高容置腔室的防水防尘等级,安全性好。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形成有内凸台,所述至少一个流道贯穿所述两个侧板并在所述内凸台上表面和在所述侧板的底表面形成有流道开口,所述内横隔板两端设置在所述内凸台上,所述内横隔板形成有流道入口,所述流道入口与所述流道开口连通,所述底板形成有流道出口,所述流道出口与所述流道开口连通。

15、如此,以保证流道开口分别与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连通,从而保证散热通道内的积水畅通流动并快速排出。

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内横隔板和所述内凸台之间以密封所述流道开口,所述第四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底表面和所述底板之间以密封所述流道开口。

17、如此,以保证流道开口与流道入口、流道出口的连接位置安全密封,从而提高流道的密封性,进而保证积水安全快速排出外部,避免积水渗漏产生安全隐患。

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横隔板所在平面将所述容置腔室分为下方的电池包容置仓和上方的逆变器容置仓,所述电池包容置仓用于容置所述储能电源的电池包,所述逆变器容置仓用于容置所述储能电源的逆变器。

19、如此,在保证安全防水的情况下,使得电池包和逆变器分别位于一定间隔的放置空间,从而保证供电效率。

20、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壳体组件。

21、如此,储能电源通过壳体组件形成至少一个流道,保证散热通道内的积水沿流道快速排至壳体组件外,以减少积水残留,从而提高壳体组件中电池包和逆变器的安全性,进而保证电池包和逆变器正常工作。

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电源包括电池包、逆变器和散热组件,所述电池包和所述逆变器容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内并与所述逆变器热耦合,所述第二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散热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热耦合。

23、如此,通过第一散热器将储能电源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二散热器,并由第二散热器风冷散热,在保证散热效率的情况下,提高了储能电源的防护性能,安全性高。

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所述散热通道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相对两侧,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并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25、如此,可加快散热组件的风冷速率,从而提高储能电源的散热效率。

2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组件,用于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形成有容置腔室、散热通道和至少一个流道,所述容置腔室用于容置所述储能电源的电池包和逆变器,所述散热通道用于容置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池包和/或所述逆变器热耦合,所述至少一个流道连通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中框和顶盖,所述中框包括多个侧板,所述多个侧板相互连接形成底开口和顶开口,所述底板密封所述底开口,所述顶盖密封所述顶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中框和所述底板之间以密封所述底开口,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中框和所述顶盖之间以密封所述顶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内横隔板和内竖隔板,所述内横隔板连接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并与所述底板基本平行,所述内竖隔板连接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并与所述内横隔板基本垂直,所述内横隔板、所述内竖隔板、所述顶盖和所述中框围设形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内横隔板、所述内竖隔板、所述顶盖、所述中框和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所述容置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形成有内凸台,所述至少一个流道贯穿所述两个侧板并在所述内凸台上表面和在所述侧板的底表面形成有流道开口,所述内横隔板两端设置在所述内凸台上,所述内横隔板形成有流道入口,所述流道入口与所述流道开口连通,所述底板形成有流道出口,所述流道出口与所述流道开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内横隔板和所述内凸台之间以密封所述流道开口,所述第四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底表面和所述底板之间以密封所述流道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横隔板所在平面将所述容置腔室分为下方的电池包容置仓和上方的逆变器容置仓,所述电池包容置仓用于容置所述储能电源的电池包,所述逆变器容置仓用于容置所述储能电源的逆变器。

9.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所述壳体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包括电池包、逆变器和散热组件,所述电池包和所述逆变器容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内并与所述逆变器热耦合,所述第二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散热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热耦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所述散热通道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相对两侧,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并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用于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形成有容置腔室、散热通道和至少一个流道,所述容置腔室用于容置所述储能电源的电池包和逆变器,所述散热通道用于容置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池包和/或所述逆变器热耦合,所述至少一个流道连通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中框和顶盖,所述中框包括多个侧板,所述多个侧板相互连接形成底开口和顶开口,所述底板密封所述底开口,所述顶盖密封所述顶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中框和所述底板之间以密封所述底开口,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中框和所述顶盖之间以密封所述顶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内横隔板和内竖隔板,所述内横隔板连接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并与所述底板基本平行,所述内竖隔板连接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并与所述内横隔板基本垂直,所述内横隔板、所述内竖隔板、所述顶盖和所述中框围设形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内横隔板、所述内竖隔板、所述顶盖、所述中框和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所述容置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形成有内凸台,所述至少一个流道贯穿所述两个侧板并在所述内凸台上表面和在所述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珍孙中伟陈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