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15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扼流器,包括一磁芯以及一中空线圈。磁芯包括一第一磁芯体以及一第二磁芯体。第一磁芯体包括一中柱。第二磁芯体为一平板且具有一开口,且中柱的一端适于置入开口内并与开口相接合。中空线圈套设于中柱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被动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扼流器
技术介绍
扼流器的功用在于稳定电路中的电流并达到滤除杂讯的效果,作用与电容器类 似,同样是以储存、释放电路中的电能来调节电流的稳定性,而且相较于电容是以电场(电 荷)的形式来储存电能,扼流器则是以磁场的形式来达成。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现有习知的扼流器的俯视示意图。现有习知的扼流器100 具有一环形磁芯(toroidal core) 110与缠绕于环形磁芯110上的一导线120。扼流器100 的制作方法如下所述首先,将磁性粉末(未绘示)压合成环形磁芯110。然后,以600°C以 上的温度烧结环形磁芯110。之后,以人工的方式将导线120缠绕于环形磁芯110上。然而, 扼流器100需以人工的方式缠绕导线120于环形磁芯110上,而无法以自动化方式生产,因 此,扼流器100的工艺需耗费相当大的人力成本。另一种扼流器为组合式扼流器,其采用以黏胶来组装组合式磁芯。然于组装时,若 黏胶的胶量控制不佳或磁芯的组装面的表面不平整,则易造成组装后黏胶的厚度产生不一 致的现象,而使扼流器的电感值变异性大,进而造成良率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提 出加强组装精准度及增加磁芯的组装面的特殊表面处理程序,但却因此增加扼流器的制造 成本。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扼流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 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 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扼流器,实属当前重要研 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扼流器,其组装稳定性高,电感值变异性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扼流器,其利用自动化设备将导线缠绕成中空 线圈,可有效降低导线在绕线工艺(即制程,本文均称为工艺)中所耗费的人力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扼流器,其可控制第二磁芯体相对于第一磁芯 体的位置来搭配不同线圈,以调整感量,使得不同感量的扼流器可使用相同的磁芯,而节省 模具费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扼流器,其具有导线槽时,可有效缩小扼流器的 外观宽度及线圈的端部的距离,且可使线路板上的焊垫间距缩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扼流器,其将开口设置于具有组装面的第二磁 芯体或底板上,使中柱会朝组装面突出,而使突出的中柱不致影响扼流器的外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扼流器,其具有壳体、封装体、磁性壳体或磁芯具有侧壁部,可用来取代磁性胶,而有效避免磁性胶溢胶或垂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 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扼流器,其包括一磁芯以及一中空线圈。磁芯包括一第一磁芯体以及一 第二磁芯体。第一磁芯体包括一中柱。第二磁芯体为一平板且具有一开口,且中柱的一端 适于置入开口内并与开口相接合。中空线圈套设于中柱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磁芯体具有一接合面与一相对于接合面的组 装面。中柱的一端适于从接合面置入于开口内,且开口位于第二磁芯体的中心且连通接合 面与组装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空线圈具有两端部,两端部配置于组装面上。第 二磁芯体更具有二导线槽,位于第二磁芯体的边缘,且这些端部穿过这些导线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扼流器更包括一材料层。材料层配置于开口的内 壁且位于中柱与开口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材料层为一磁性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芯体更包括一顶板。顶板连接于中柱的一 端,且中柱与顶板为一体成形。中空线圈位于第一磁芯体的顶板与第二磁芯体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扼流器更包括一磁性胶。磁性胶包覆中空线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扼流器更包括一磁性胶与一具有一开口端的壳 体。壳体为一桶状结构。磁芯与中空线圈配置于壳体内,且第二磁芯体配置于开口端且暴 露出第二磁芯体的一组装面。磁性胶配置于壳体与中空线圈间的空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磁芯体更具有至少一位于第二磁芯体的边缘 的注入孔,磁性胶适于由注入孔填充于壳体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扼流器更包括一封装体,套设于第一磁芯体的中 柱上,封装体包括中空线圈与一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包覆中空线圈的周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扼流器更包括一磁性壳体。磁性壳体具有两开口 端、一上表面以及一相对于上表面的下表面,其中这些开口端分别位于上表面与下表面且 相互连通,中空线圈配置于磁性壳体内,且第一磁芯体的中柱贯穿磁性壳体的这些开口端, 第二磁芯体配置于磁性壳体的下表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芯具有一顶板,其中顶板连接于中柱的一 端。第一磁芯体的顶板具有一底部与二侧壁部。这些侧壁部配置于底部的相对两侧边,且 这些侧壁部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于底部的延伸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磁芯体配置于这些侧壁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磁芯体直接配置于中空线圈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扼流器,其包括一磁芯以及一封装体。磁芯包括一中柱。封装体套设于磁 芯的中柱上,且包括一中空线圈与一磁性材料,其中磁性材料包覆中空线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封装体是以射出成型或压模成型使磁性材料包覆 中空线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磁芯更包括一顶板。中柱与顶板为一体成形,且中 柱的一端套设于封装体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磁芯更包括一顶板。中柱与顶板为一体成形,且中 柱的一端穿过于封装体而与封装体远离顶板的一表面实质上切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磁芯更包括一顶板以及一底板。顶板与中柱为一 体成形,且中柱的一端穿过于封装体而与封装体远离顶板的一表面实质上切齐,底板覆盖 中柱的一端与封装体的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磁芯更包括一顶板以及一底板。顶板与中柱为一 体成形。底板具有一开口、一接合面与一相对于接合面的组装面。中柱的一端穿过于封装 体而从接合面置入于开口内,且中柱的一端实质上与组装面切齐。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扼流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基于上述,由于 本专利技术的扼流器是先利用自动化设备将导线缠绕成中空线圈后,再将此中空线圈套设于第 一磁芯体的中柱上,并使中柱的一端置入第二磁芯体的开口内,此时中空线圈位于第一磁 芯体的顶板与第二磁芯体之间,而完成其组装。相较于现有习知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扼流器 除了可以有效降低导线于绕线工艺中所耗费的人力成本外,亦可以提高组装稳定性并降低 电感值的变异性。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习知的扼流器的俯视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扼流器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扼流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C为图2A的扼流器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扼流器的剖面示意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扼流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磁芯,包括:一第一磁芯体,包括一中柱;一第二磁芯体,为一平板且具有一开口,该中柱的一端适于置入该开口内并与该开口相接合;以及一中空线圈,套设于该中柱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蓝青谢明家郭玉京刘春条
申请(专利权)人: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