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适应冷却功能的水下对转电机和水下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08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7
为解决现有主要通过闭式循环甩油冷却的方式对水下对转电机进行冷却的方案需配备油泵、冷却油以及用于对油泵进行控制的电气系统,导致整体结构复杂、能耗较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冷却功能的水下对转电机和水下装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水下对转电机的基础上,在其内转子组件和外转子组件上设置特殊的冷却流道,同时将内转子组件设计为具有两个转子轴,其中第一转子轴为内输出轴,第二转子轴为非驱动内轴且其上安装了泵叶,当非驱动内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泵叶抽取外部海水进入冷却流道内实现自适应被动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额外配置泵、换热器、冷却油等,且无需电气控制,整体结构更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电机。


技术介绍

1、对于回转体型的水下装备,相比于单桨推进器,采用对转桨有利于消除桨叶旋转过程中的横滚扭矩。而为了能直接驱动对转桨,需要采用一种专门的对转电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机的电枢系统和永磁系统之间的相互反作用扭矩,分别驱动对转桨的内轴和外轴。而在运行过程中,电枢系统和永磁系统会产生较大损耗而导致温度升高,特别是运行在大功率状态下,容易导致电枢系统的绕组绝缘溶解或者永磁系统的永磁体退磁,从而损坏对转电机。因此对旋转的电枢系统和永磁系统进行冷却是降低水下对转电机过热风险,提高功率密度的关键技术。

2、目前主要通过闭式循环甩油冷却的方式对水下对转电机进行冷却,比如公开号为cn112615483a的专利文献中提供了一种包含油泵的水下对转电机,其利用油泵对电机进行闭式循环冷却。这种采用闭式循环油冷对水下对转电机进行冷却的方案需配备油泵、冷却油,以及用于对油泵进行控制的电气系统,结构复杂、能耗较大,不适合于对体积、重量和能耗有较高要求的水下装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自适应冷却功能的水下对转电机,包括电刷滑环、旋转变压器和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适应冷却功能的水下对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内转子组件包括所述非驱动内轴、内输出轴、内转子支架、内转子支架端盖和电枢系统;非驱动内轴、内转子支架和电枢系统由内向外沿径向依次同轴布设,非驱动内轴与内输出轴同轴布设;所述泵叶位于非驱动内轴与内输出轴之间,且设置在非驱动内轴的一端能随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适应冷却功能的水下对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设置在内转子支架端盖的端面上且靠近泵叶并位于泵叶的外侧;所述导管用...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自适应冷却功能的水下对转电机,包括电刷滑环、旋转变压器和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适应冷却功能的水下对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内转子组件包括所述非驱动内轴、内输出轴、内转子支架、内转子支架端盖和电枢系统;非驱动内轴、内转子支架和电枢系统由内向外沿径向依次同轴布设,非驱动内轴与内输出轴同轴布设;所述泵叶位于非驱动内轴与内输出轴之间,且设置在非驱动内轴的一端能随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适应冷却功能的水下对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设置在内转子支架端盖的端面上且靠近泵叶并位于泵叶的外侧;所述导管用于导流以增强泵叶抽取海水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适应冷却功能的水下对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支架的内壁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多个沿轴向间隔布置的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博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