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022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技术涉及水下作业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包括上壳、底板、下壳及机械手臂,所述上壳及下壳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侧及下侧,上壳与底板围合成封闭的容置电气元件的上腔室,下壳与底板围合成封闭的容置电池的下腔室;机械手臂安装在底板下侧;上壳上设置升降舵机及推进器。本技术将电池与控制部分电气元件分离设置,便于更换电池,同时提高电气元件部分的防水效果;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可以完成多种作业需要,能够适用于水下拍摄、照明、搜寻、养殖捕捞等多种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下作业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智能化技术发展和对水下作业需求增多,水下机器人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水下探索、水下打捞、水产养殖等领域,多功能水下机器人逐渐在多种产业中受到重视。现有的水下机器人由于结构及预设程序限制,大多只能完成单一或少量功能,面对有多种需求的水下作业,需要使用多台机器人完成,造成设备成本较高、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同时,目前的水下机器人通常将电气元件与电池集成在同一空间内,更换电池时操作难度高、所需时间长,同时易对元件造成误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包括上壳、底板、下壳及机械手臂,所述上壳及下壳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侧及下侧,上壳与底板围合成封闭的容置电气元件的上腔室,下壳与底板围合成封闭的容置电池的下腔室;机械手臂安装在底板下侧;上壳上设置升降舵机及推进器。

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上腔室中设置封闭的用以容置电气元件的上舱体,下腔室中设置封闭的用以容置电池的下舱体,所述下舱体与上舱体结构相同;上舱体包括筒体及筒体两端的舱体前盖和舱体后盖,电气元件的连接线贯穿舱体后盖设置,且连接线与舱体后盖之间设置水封结构。

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水封结构包括密封螺丝压盖、密封螺丝、密封螺母及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螺丝贯穿舱体后盖,密封螺丝远离上舱体一端螺纹连接密封螺丝压盖,连接线贯穿密封螺丝及密封螺丝压盖后穿出上舱体;密封螺母与密封螺丝压盖设置在舱体后盖两侧,密封螺母套接在密封螺丝外侧并与密封螺丝螺纹连接;密封螺丝压盖端部与密封螺丝之间沿轴向抵接有密封胶圈。

5、优选地,所述升降舵机的数量为3个,均安装在底板上,并设置在上腔室的左右两侧的前部和后侧;推进器的数量为2个,均设置在推进器壳内,推进器壳固定连接在上壳左右两侧的后部。

6、优选地,上壳前端设置方舱,方舱中设置前灯;方舱两侧设置照明灯,照明灯连接在上壳上。

7、优选地,所述机械手臂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部、转动关节、连接块及夹爪,所述驱动部固定连接在底板下侧,转动关节一端铰接在驱动部上,另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内部前端可滑移地设置滑移块,夹爪成对设置,夹爪后端外侧铰接在连接块前端,夹爪后端内侧设置长圆形滑移孔,滑移块前端与滑移孔铰接,且相对滑移块滑移。

8、优选地,舱体后盖周面与筒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舱体后盖的密封圈安装槽内。

9、优选地,包括用以与主机线缆连接及断开的自动插拔装置,水下机器人连接漂浮装置,所述漂浮装置内设置定位装置。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电池与控制部分电气元件分离设置,便于更换电池,同时提高电气元件部分的防水效果;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可以完成多种作业需要,能够适用于水下拍摄、照明、搜寻、养殖捕捞等多种领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10)、底板(40)、下壳(50)及机械手臂,所述上壳(10)及下壳(50)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40)的上侧及下侧,上壳(10)与底板(40)围合成封闭的容置电气元件的上腔室,下壳(50)与底板(40)围合成封闭的容置电池(52)的下腔室;机械手臂安装在底板(40)下侧;上壳(10)上设置升降舵机(12)及推进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腔室中设置封闭的用以容置电气元件的上舱体(21),下腔室中设置封闭的用以容置电池(52)的下舱体(51),所述下舱体(51)与上舱体(21)结构相同;上舱体(21)包括筒体及筒体两端的舱体前盖和舱体后盖(22),电气元件的连接线(31)贯穿舱体后盖(22)设置,且连接线(31)与舱体后盖(22)之间设置水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结构包括密封螺丝压盖(32)、密封螺丝(33)、密封螺母(34)及密封胶圈(35),所述密封螺丝(33)贯穿舱体后盖(22),密封螺丝(33)远离上舱体(21)一端螺纹连接密封螺丝压盖(32),连接线(31)贯穿密封螺丝(33)及密封螺丝压盖(32)后穿出上舱体(21);密封螺母(34)与密封螺丝压盖(32)设置在舱体后盖(22)两侧,密封螺母(34)套接在密封螺丝(33)外侧并与密封螺丝(33)螺纹连接;密封螺丝压盖(32)端部与密封螺丝(33)之间沿轴向抵接有密封胶圈(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舵机(12)的数量为3个,均安装在底板(40)上,并设置在上腔室的左右两侧的前部和后侧;推进器(14)的数量为2个,均设置在推进器壳(13)内,推进器壳(13)固定连接在上壳(10)左右两侧的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壳(10)前端设置方舱(16),方舱(16)中设置前灯(17);方舱(16)两侧设置照明灯(11),照明灯(11)连接在上壳(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臂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部(61)、转动关节(62)、连接块(63)及夹爪(65),所述驱动部(61)固定连接在底板(40)下侧,转动关节(62)一端铰接在驱动部(61)上,另一端与连接块(63)固定连接,连接块(63)内部前端可滑移地设置滑移块(64),夹爪(65)成对设置,夹爪(65)后端外侧铰接在连接块(63)前端,夹爪(65)后端内侧设置长圆形滑移孔(66),滑移块(64)前端与滑移孔(66)铰接,且相对滑移块(64)滑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舱体后盖(22)周面与筒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舱体后盖(22)的密封圈安装槽(2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与主机线缆连接及断开的自动插拔装置,水下机器人连接漂浮装置,所述漂浮装置内设置定位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10)、底板(40)、下壳(50)及机械手臂,所述上壳(10)及下壳(50)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40)的上侧及下侧,上壳(10)与底板(40)围合成封闭的容置电气元件的上腔室,下壳(50)与底板(40)围合成封闭的容置电池(52)的下腔室;机械手臂安装在底板(40)下侧;上壳(10)上设置升降舵机(12)及推进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腔室中设置封闭的用以容置电气元件的上舱体(21),下腔室中设置封闭的用以容置电池(52)的下舱体(51),所述下舱体(51)与上舱体(21)结构相同;上舱体(21)包括筒体及筒体两端的舱体前盖和舱体后盖(22),电气元件的连接线(31)贯穿舱体后盖(22)设置,且连接线(31)与舱体后盖(22)之间设置水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结构包括密封螺丝压盖(32)、密封螺丝(33)、密封螺母(34)及密封胶圈(35),所述密封螺丝(33)贯穿舱体后盖(22),密封螺丝(33)远离上舱体(21)一端螺纹连接密封螺丝压盖(32),连接线(31)贯穿密封螺丝(33)及密封螺丝压盖(32)后穿出上舱体(21);密封螺母(34)与密封螺丝压盖(32)设置在舱体后盖(22)两侧,密封螺母(34)套接在密封螺丝(33)外侧并与密封螺丝(33)螺纹连接;密封螺丝压盖(32)端部与密封螺丝(33)之间沿轴向抵接有密封胶圈(3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丰拉毛加张子曦包珂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云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