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2883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包括机架,机架通过多块上下分布的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多个安装空间,每块隔板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板,多个安装空间内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培育容器,支撑板上设置有伸入培育容器的引水件,机架的左侧设置有进水主管,每个引水件的进口分别与进水主管相连通,机架的右侧设置有出水主管,每个培育容器的一端分别通过支管与出水主管相连通,机架的底部固定有过滤箱,过滤箱的出口与进水主管相连通,过滤箱的进口通过循环泵与出水主管相连通;优点是可以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进行空间区分,实现分批、分级的精准养殖,既满足了不同生长阶段鱼类的生存需求,又实现了培育环境的精细化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鱼类饲养,尤其是指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1、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因其具有通体透明、基因与人类同源性高、生长周期短、产卵量大、体外受精等特点,已成为毒理研究的实验鱼类,其可以方便实现活体成像、高通量筛选、遗传操作等研究目的,并且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着87%的高度相似性,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很突出,这意味着其实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适用于人体,常可用于水质环境的监测。

2、现有技术中的斑马鱼培育装置通常采用矩形水槽养殖形式,为了实现大量繁殖,会在水槽中布置多个密集的网养箱,网养箱的底部和侧面采用细目网眼设计,以分隔单个或几只斑马鱼;水槽接通水循环与净化系统,保证水环境质量,且设置自动饲料系统定时投喂,一般还会配置水温、光照等环境控制装置,以模拟斑马鱼的自然生存环境和刺激其产卵。

3、但是上述斑马鱼培育装置空间单一、尺寸固定,无法根据鱼的生长阶段进行分层分类养殖,这导致小鱼缺乏成长空间,大鱼又受到空间限制,不利于实现不同生长周期鱼类的优化管理;同时,单一网箱结构也限制了装置内部的水环境和饲料流通,各部分环境条件难以得到有效调节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可以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进行空间区分,实现分批、分级的精准养殖,既满足了不同生长阶段鱼类的生存需求,又实现了培育环境的精细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培育的科学性和产出。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通过多块上下分布的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多个安装空间,每块所述隔板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板,多个所述安装空间内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培育容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培育容器的引水件,所述机架的左侧设置有进水主管,每个所述引水件的进口分别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右侧设置有出水主管,每个所述培育容器的一端分别通过支管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出口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过滤箱的进口通过循环泵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

3、每个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将每个安装空间分隔为前后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每个空间内均设置有所述培育容器。

4、除底部所述隔板下端外,其他各个所述隔板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用于对对应所述培育容器进行照明的照明灯具。

5、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引水件包括主体部和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引水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孔。

6、所述过滤箱内部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沉淀过滤池、微孔滤网、活性炭过滤池以及紫外线杀菌池。

7、所述述沉淀过滤池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过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的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孔径为0.5-0.7毫米,所述微孔滤网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孔径为0.1-0.3微米,所述活性炭过滤池内充填有粒径为3-5毫米的颗粒活性炭,所述紫外线杀菌池安装有紫外线灯管。

8、所述进水主管的外壁上套设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套。

9、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用于对进水水质进行检测的水质监测仪,所述水质监测仪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

10、所述机架的右侧连接有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的排污阀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采用机架内设置多块上下分布的隔板以形成多个独立的培育空间,可根据实验需求灵活配置不同规格的培育容器;隔板上固定的支撑板通过设置的引水件直接将水引入培育容器内部;左右两侧的进出水系统可为每个容器提供循环水流,底部的过滤箱可净化循环水,保证提供清洁水源;该结构合理布局管路,操作维护方便,可按需调节每个容器的水量交换,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需要扩充更多培育单元,可高效、稳定地提供鱼类培育所需的环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人工培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通过多块上下分布的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多个安装空间,每块所述隔板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板,多个所述安装空间内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培育容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培育容器的引水件,所述机架的左侧设置有进水主管,每个所述引水件的进口分别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右侧设置有出水主管,每个所述培育容器的一端分别通过支管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出口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过滤箱的进口通过循环泵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将每个安装空间分隔为前后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每个空间内均设置有所述培育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除底部所述隔板下端外,其他各个所述隔板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用于对对应所述培育容器进行照明的照明灯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引水件包括主体部和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引水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内部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沉淀过滤池、微孔滤网、活性炭过滤池以及紫外线杀菌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过滤池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过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的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孔径为0.5-0.7毫米,所述微孔滤网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孔径为0.1-0.3微米,所述活性炭过滤池内充填有粒径为3-5毫米的颗粒活性炭,所述紫外线杀菌池安装有紫外线灯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主管的外壁上套设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用于对进水水质进行检测的水质监测仪,所述水质监测仪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右侧连接有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的排污阀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通过多块上下分布的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多个安装空间,每块所述隔板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板,多个所述安装空间内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培育容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培育容器的引水件,所述机架的左侧设置有进水主管,每个所述引水件的进口分别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右侧设置有出水主管,每个所述培育容器的一端分别通过支管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出口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过滤箱的进口通过循环泵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将每个安装空间分隔为前后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每个空间内均设置有所述培育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除底部所述隔板下端外,其他各个所述隔板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用于对对应所述培育容器进行照明的照明灯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引水件包括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张伟杰姚鑫祥胡岱福王秀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甬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