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08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网衣和设置在网衣上端的连接绳组件,还包括第一套筒、收集网罩、第二套筒和阀门,网衣的下端固定有连接筒,连接筒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套筒上,收集网罩连接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通过加强件连接,阀门固定在第二套筒的下端;优点是能快速替换不同网孔的网衣,便于携带,且易于观察采集量。且易于观察采集量。且易于观察采集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


[0001]本技术涉及水生态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

技术介绍

[0002]浮游生物是悬浮生活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通常浮游生物个体很小,但是数量多,分布广,在水生生物界占据重要的位置,不仅是鱼类的重要饵料基础,其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水域生产力的高低,而且其群落结构与种类组成常用来评价水体生态环境现状,因此,浮游生物调查通常作为水生态调查中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0003]由于浮游生物大小不同,现有的浮游生物网主要有13#和25#两种规格的浮游生物网,其中,25#浮游生物网网孔大小为0.064mm,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13#浮游生物网网孔大小为0.112mm,适于采集较大型的浮游动物,由于传统的浮游生物网不便于更换网衣,外出进行采集工作需要携带多个完整的浮游生物网,携带较为不便,而且后期一旦网衣破损,整个装置就无法使用,另外在进行定性样品的采集时,用传统的浮游生物网不容易知晓采集样品中生物的多少,这样会造成采集的样品要么偏少,不利于分析,要么偏多,浪费采样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其能快速替换不同网孔的网衣,便于携带,且易于观察采集量。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网衣和设置在所述的网衣上端的连接绳组件,还包括第一套筒、收集网罩、第二套筒和阀门,所述的网衣的下端固定有连接筒,所述的连接筒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套筒上,所述的收集网罩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套筒和所述的第二套筒之间,且所述的第一套筒和所述的第二套筒之间通过加强件连接,所述的阀门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套筒的下端。
[0006]所述的网衣由尼龙材质制成,且呈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所述的网衣的上端还裹附有骨圈。该结构中,网衣的材质为尼龙,韧性好且耐磨力强,网衣呈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这样便于收集浮游生物,骨圈的设置则起到支撑网衣的开口的目的,网衣的规格主要配备如下几种,第一种是长度为60cm,网目数为200目,网孔径为0.064mm;第二种则是长度为60cm,网目数为125目,网孔径为0.112mm,另外可根据需要采集浮游生物的大小进行配置合适尺寸的。
[0007]所述的连接绳组件包括多个套环、多根系绳和用于与主缆绳连接的吊环,多个所述的套环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的骨圈上,每个所述的套环通过对应所述的系绳与所述的吊环相连接。该结构中,吊环用于与主缆绳连接,每个套环通过系绳与吊环连接,其中,套环的个数为三个,每根系绳的长度相等,这样采用三点连接式进行连接,连接较为可靠,受力也均匀。
[0008]所述的浮游生物采集网还包括一流量计,所述的流量计通过固定绳三点式连接于所述的骨圈上。该结构中,流量计为现有技术,其位于骨圈的中心位置,并通过电线与外配主机电连接,其用于定量计算流入该深度的水体积,便于后期数据的计算与参考,可有效提高浮游生物样品的研究性,对后期浮游生物的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0009]所述的连接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连接筒通过所述的外螺纹与所述的内螺纹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套筒上。由此实现连接筒与第一套筒的可靠连接,以及后期的快速拆装。
[0010]所述的第一套筒、所述的收集网罩和所述的第二套筒分别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的阀门由合金铜材质制成。该结构中,不锈钢材质制成的第一套筒、收集网罩和第二套筒不易生锈,且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也较低,阀门由合金铜材质制成,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此外使得整体的重量也得到提升,便于快速到达指定位置。
[0011]所述的收集网罩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的第一套筒的外侧壁上,且通过第一抱箍组件与所述的第一套筒相固定,所述的收集网罩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的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上,且通过第二抱箍组件与所述的第二套筒相固定。该结构中,采用第一抱箍组件与第二抱箍组件将收集网罩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收集网罩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也便于后期进行拆卸清理。
[0012]所述的加强件的个数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的收集网罩的两侧,每个所述的加强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在所述的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通过弧形部与所述的主体部相固定,所述的主体部、所述的连接部和所述的弧形部一体成型,其中一个所述的连接部焊接在所述的第一套筒的外侧壁上,另一个所述的连接部焊接在所述的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上,所述的主体部与所述的收集网罩之间存在至少3厘米的距离。该结构中,加强件的个数为两个,起到连接固定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目的,两个连接部分别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连接,固定方式较为牢靠,主体部与收集网罩之间存在至少3厘米的距离,一方面不影响观察效果,另一方面便于手伸进进行拿握。
[0013]所述的主体部上系有一拉绳,所述的拉绳的一端连接有配重块。该结构中,配重块通过拉绳连接在主体部上,进一步实现快速到达指定水深的目的,而配重块的质量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的。
[0014]所述的阀门的出口连接有一宝塔接头。其好处在于便于与后续接收罐进行可靠对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连接筒固定在网衣的下端,其以可拆卸的方式与第一套筒连接,从而在实现网衣的快速更换,在外出采样时,减少了所需配置的工具;收集网罩连接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这样通过收集网罩的网孔便能观察到内部的实际采集情况,大大提升采集效率;加强件的设置起到连接固定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目的;阀门在采集过程中处于关闭状态,当转移采集物时,则打开阀门;本技术能快速替换不同网孔的网衣,便于携带,且易于观察采集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加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0]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网衣1和设置在网衣1上端的连接绳组件2,还包括第一套筒3、收集网罩4、第二套筒5和阀门6,网衣1的下端固定有连接筒11,连接筒11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套筒3上,收集网罩4连接在第一套筒3和第二套筒5之间,且第一套筒3和第二套筒5之间通过加强件7连接,阀门6固定在第二套筒5的下端。
[0021]实施例二: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网衣1由尼龙材质制成,且呈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网衣1的上端还裹附有骨圈12。该结构中,网衣1的材质为尼龙,韧性好且耐磨力强,网衣1呈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这样便于收集浮游生物,骨圈12的设置则起到支撑网衣1的开口的目的,网衣1的规格主要配备如下几种,第一种是长度为60cm,网目数为200目,网孔径为0.064mm;第二种则是长度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包括网衣和设置在所述的网衣上端的连接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套筒、收集网罩、第二套筒和阀门,所述的网衣的下端固定有连接筒,所述的连接筒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套筒上,所述的收集网罩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套筒和所述的第二套筒之间,且所述的第一套筒和所述的第二套筒之间通过加强件连接,所述的阀门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套筒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衣由尼龙材质制成,且呈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所述的网衣的上端还裹附有骨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绳组件包括多个套环、多根系绳和用于与主缆绳连接的吊环,多个所述的套环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的骨圈上,每个所述的套环通过对应所述的系绳与所述的吊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游生物采集网还包括一流量计,所述的流量计通过固定绳三点式连接于所述的骨圈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游生物采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连接筒通过所述的外螺纹与所述的内螺纹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套筒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陈杰王秀芬陈欢陈慧奇方明月赵洋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甬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