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88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包括第一筒体和连接座,第一筒体水平固定在连接座内,且第一筒体具有第一内腔,第一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投料口,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出料口,第一内腔内还设有用于将样品由投料口输送至出料口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出料口通过第一下料管与第一研磨筒相连接,第一研磨筒中设置有第一精磨机构,连接座上还竖直间隔固定有两个第二筒体,每个第二筒体内分别设有第二内腔,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相连通,每个第二筒体的底部分别与第二研磨筒相连接;优点是能减轻人工劳动负担,提高作业效率以及研磨品质。提高作业效率以及研磨品质。提高作业效率以及研磨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生态环境却在不断恶化,特别是近些年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有关部门针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常常会去采集土壤进行化学元素的分析,测试各项指标,土壤检测过程中,研磨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0003]土壤研磨前需要进行风干或烘干,研磨后再对土样进行筛选,使样品颗粒变小且均匀,而过筛可以保证样品颗粒均匀,通过筛选出不同粒径的土壤粉末以满足不同的分析要求。目前,在对土壤进行研磨时,采用传统的研钵和钵杵进行人工研磨。这就存在如下问题:1、采用人工研磨的方式,费事费力,持久研磨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不小的劳动负担,从而导致研磨效率低下,且在研磨过程中还会产生灰尘,不利于人员健康;2、采用人工研磨方式,会使土壤的均匀度和粗细程度不容易把握,从而导致样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其能减轻人工劳动负担,提高作业效率以及研磨品质。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包括第一筒体和连接座,所述第一筒体水平固定在所述连接座内,且所述第一筒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的投料口,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第一内腔内还设有用于将样品由所述投料口输送至所述出料口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所述出料口通过第一下料管与第一研磨筒相连接,所述第一研磨筒中设置有第一精磨机构,所述连接座上还竖直间隔固定有两个第二筒体,每个所述第二筒体内分别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每个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分别与第二研磨筒相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内腔内设置有用于将样品输向所述第二研磨筒的第二螺旋输送机构,所述第二研磨筒内设置有第二精磨机构。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构包括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的外周呈螺旋缠绕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上设置有一呈漏斗状的下料筒,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下料筒的底部,且所述下料筒的顶部活动盖合有盖板。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研磨筒具有第一研磨腔,所述第一研磨筒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出料通道,所述第一精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研磨球,所述第一研磨筒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研磨电机,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研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且伸入所述第一研磨腔内,所述第一研磨球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
[0009]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构包括竖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内的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的外周呈螺旋缠绕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两个所述第二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二辊轴同步转动的同步驱动单元。
[0010]作为优选,所述同步驱动单元包括同步电机、两个带轮和同步带,所述同步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用于驱动其中一个所述带轮转动,两个所述带轮分别固定在对应所述第二辊轴的上端,所述同步带连接在两个所述带轮之间。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研磨筒具有第二研磨腔,所述第二研磨筒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出料通道,所述第二精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研磨球,所述第二研磨筒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研磨电机,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研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且伸入所述第二研磨腔内,所述第二研磨球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座,多个所述支撑座的前后两侧通过连接板相固定,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立板,所述第一研磨筒的底部固定有多个第一支脚,所述第二研磨筒的底部固定有多个第二支脚,所述立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支脚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支脚的底部齐平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1.第一筒体和两个第二筒体配合使用,样品由投料口进入后,被推送至连接座处,由此在分别流向第一筒体的后半段和第二筒体,大大提高了研磨效率;
[0015]2.第一螺旋输送机构的设置用于将样品由投料口输送至出料口,并最终落到第一研磨筒内,第二螺旋输送机构的设置用于将样品输送至第二研磨筒内,由此在起到输送的同时也能够粉碎大块的样品;
[0016]3.第一精磨机构和第二精磨机构的设置,用于根据需求来研磨样品,使得本装置可以研磨出不同粒径的样品,满足实验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螺旋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螺旋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精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精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包括第一筒体1和连接座2,第一筒体1水平固定在连接座2内,且第一筒体1具有第一内腔,第一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投料口11,第一筒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内腔相连通的出料口12,第一内腔内还设有用于将样品由投料口11输送至出料口12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3,出料口12通过第一下料管13与第一研磨筒4相连接,第一研磨筒4中设置有第一精磨机构5,连接座2上还竖
直间隔固定有两个第二筒体6,每个第二筒体6内分别设有第二内腔,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相连通,每个第二筒体6的底部分别与第二研磨筒7相连接,且每个第二内腔内设置有用于将样品输向第二研磨筒7的第二螺旋输送机构8,第二研磨筒7内设置有第二精磨机构9。
[0024]在上述结构中,样品经过烘干后被放置到投料口11处,然后使第一螺旋输送机构3以及第二螺旋输送机构8进行工作,样品首先被传送至连接座2处,经过连接处后,部分样品继续随第一螺旋输送机构3输送至第一研磨筒4内,部分样品则流向第二筒体6,并随第二螺旋输送机构8输送至第二研磨筒7内,第一精磨机构5设置在第一研磨筒4中,其用于再次研磨样品,并最终得到所需粒径的土壤,第二精磨机构9设置在第二研磨筒7中,其用于再次研磨样品,并最终得到所需粒径的土壤,其中,第一精磨机构5和第二精磨机构9所研磨出的土壤粒径粗细不一,更能满足实验的需求。
[0025]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一螺旋输送机构3包括水平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筒体1内的第一辊轴31,第一辊轴31的外周呈螺旋缠绕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32,第一筒体1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辊轴31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33。
[0026]在上述结构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和连接座,所述第一筒体水平固定在所述连接座内,且所述第一筒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的投料口,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第一内腔内还设有用于将样品由所述投料口输送至所述出料口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所述出料口通过第一下料管与第一研磨筒相连接,所述第一研磨筒中设置有第一精磨机构,所述连接座上还竖直间隔固定有两个第二筒体,每个所述第二筒体内分别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每个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分别与第二研磨筒相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内腔内设置有用于将样品输向所述第二研磨筒的第二螺旋输送机构,所述第二研磨筒内设置有第二精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构包括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的外周呈螺旋缠绕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上设置有一呈漏斗状的下料筒,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下料筒的底部,且所述下料筒的顶部活动盖合有盖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自动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筒具有第一研磨腔,所述第一研磨筒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出料通道,所述第一精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研磨球,所述第一研磨筒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研磨电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王秀芬张伟杰姚鑫祥杨森皓夏凯莉温佳佳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甬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