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空调机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240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1
本申请公开一种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空调机组及车辆,排水结构包括壳体和排水组件,壳体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底壁设有第一排水孔,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件和排水管,第一排水件连接于壳体的底壁背向第一腔体的一侧,并与壳体的底壁形成第一排水槽,第一排水槽经第一排水孔与第一腔体连通,排水管连接于第一排水件。本申请中,第一腔体内的积水经第一排水孔、第一排水槽及排水管排出,在排水时能通过第一排水槽存储一部分水,从而提供了排水缓冲空间,可减小水流对排水管产生的冲击,进而可提高排水效率,且水在进入排水管前先缓存在第一排水槽中,可与混杂的空气进行分离,进入排水管的水中混杂的空气会更少,排水更顺畅,排水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空调,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空调机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在列车等轨交车辆上,空调机组通常是顶置安装于车辆顶部。在雨天时,会有雨水进入空调机组的冷凝腔。为排出雨水,冷凝腔设置了排水口,腔体内的雨水最终汇聚在排水口位置,经由排水口以及连接在排水口上的排水管而排出空调机组。

2、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3、上述排水方式中,腔体内的雨水是汇聚到排水口后直接经排水管排出,当水流过大时,会对排水管产生冲击,从而影响排水管的排水效率,且由于排水管的进水口与底板在一个平面上,水从排水口排入排水管时,会有大量空气混杂,也会降低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能够提高排水效率。

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排水结构的空调机组及车辆。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排水结构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可用于安装冷凝风机,且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设有第一排水孔;

6、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件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壁背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形成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经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水件。

7、在一些设计中,所述壳体还设有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第二排水件,所述第二排水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壁背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形成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经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水槽与所述第一排水槽连通,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水件。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水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水件的内底壁。

9、在一些设计中,所述第一排水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排水孔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形成第一排水孔组,所述第一排水槽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孔组的下方;

10、所述第二排水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排水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形成第二排水孔组,所述第二排水槽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排水孔组的下方。

11、在一些设计中,所述第一排水孔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排水孔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侧,且各所述第一排水孔组分别配置有一所述第一排水件;

12、所述第二排水孔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排水孔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两侧,且各所述第二排水孔组分别配置有一所述第二排水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排水件和所述第二排水件连通。

13、在一些设计中,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多个加强梁,多个所述加强梁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以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多个容纳腔。

14、在一些设计中,各所述加强梁的侧部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位于所述加强梁靠近底面的一侧,各所述容纳腔经所述过水孔连通。

15、在一些设计中,所述第一腔体设有第一器件区和两个第二器件区,两个所述第二器件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器件区的两侧,所述冷凝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器件区,所述第一排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器件区的底壁。

1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空调机组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排水结构。

1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和以上所述的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空调机组及车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申请提供的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包括壳体和排水组件,壳体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可用于安装冷凝风机,且第一腔体的底壁设有排水孔,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件和排水管,第一排水件连接于壳体的底壁背向第一腔体的一侧,并与壳体的底壁形成第一排水槽,第一排水槽经排水孔与第一腔体连通,排水管连接于第一排水件,使第一腔体内的积水能够依次经排水孔、第一排水槽及排水管排出。可以看出,第一排水件连接于壳体的底壁背向第一腔体的一侧,第一排水件与壳体的底壁形成第一排水槽,排水管连接于第一排水件,使得排水管的进水口与壳体的底壁不在一个平面上,第一腔体内的积水依次经第一排水孔、第一排水槽及排水管排出,使得在排水时能够通过第一排水槽存储一部分水,从而为空调机组提供了一部分的排水缓冲空间,减小了水流对排水管产生的冲击,进而可提高排水效率,且由于排水管的进水口与壳体的底壁不在一个平面上,水在进入排水管前先缓存在第一排水槽中,可以与混杂的空气进行分离,因此进入排水管的水中混杂的空气会更少,排水更顺畅,排水效率更高。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能够提高排水效率。

20、本申请提供的空调机组及车辆均包含上述排水结构,因此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第二排水件,所述第二排水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壁背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形成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经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水槽与所述第一排水槽连通,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水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水件的内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排水孔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形成第一排水孔组,所述第一排水槽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孔组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孔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排水孔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侧,且各所述第一排水孔组分别配置有一所述第一排水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多个加强梁,多个所述加强梁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以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多个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梁的侧部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位于所述加强梁靠近底面的一侧,各所述容纳腔经所述过水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设有第一器件区和两个第二器件区,两个所述第二器件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器件区的两侧,所述冷凝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器件区,所述第一排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器件区的底壁。

9.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排水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第二排水件,所述第二排水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壁背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形成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经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水槽与所述第一排水槽连通,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水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水件的内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排水孔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形成第一排水孔组,所述第一排水槽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孔组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孔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佰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泰运输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