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波段伪装伞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多波段伪装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153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波段伪装伞,属于伪装技术领域,多波段伪装伞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温度控制层、伞面结构层、红外发射率控制层及光学层;光学层用于呈现设定的光学图像;红外发射率控制层用于抑制红外辐射;温度控制层用于实时调整所述伞面结构层的温度,以使伞面结构层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光学层使得空中的侦测设备仅能采集到设定的光学图像,实现可见光伪装,通过红外发射率控制层和温度控制层共同实现红外隐身,提高了红外隐身的效果,并且伪装伞能够完全遮挡住目标,极大的降低了目标被检测到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伪装,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波段伪装伞


技术介绍

1、很多具备散热功能的军用装备在工作时,由于自身热惯量以及表面材料辐射性质与背景存在差异,使得装备和背景对于外界环境变化(比如太阳辐照和空气温度变化)的热响应不同,因而造成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存在显著差别,普通伪装网架设在其上不久就被加热,温度升高,就能被红外侦察设备观察到,从而暴露目标。

2、为了对抗红外探测,各种探测技术竞相应用于现代战场,红外隐身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削弱目标的红外热特征信号,使其与环境背景相当,从而降低敌方探测器的发现概率,进而减小红外制导等武器对目标的威胁,提高目标的生存概率。目前实现目标红外隐身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降低目标表面温度和调节表面发射率。两种方式均是通过更改结构的设计以及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红外辐射的能量,从而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

3、对于控制热源表面温度减小目标和背景的温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需要隐身的目标表面上加多层隔热材料,构成热红外隐身伪装遮障,从而阻隔大量的热传至目标表面,全面降低目标的红外特征。但是热源设备表面的温度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热源设备表面不具备环境跟随性,而且热源本体表面温差大,不具备均温性。

4、对于控制热源表面温度减小目标和背景的温差,还有的是采用通风冷却的方式。对热源设备的通风冷却系统进行改进,利用空气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从目标热源设备表面不易探测的方向传递至周围空气中,进而降低目标热源温度。此种方式只能在热源目标局部使用,不能完全覆盖热源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波段伪装伞,可完全覆盖目标,实现光学、红外伪装,以降低目标被发现的概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多波段伪装伞,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温度控制层、伞面结构层、红外发射率控制层及光学层;

4、所述光学层用于呈现设定的光学图像;

5、所述红外发射率控制层用于抑制红外辐射;

6、所述温度控制层用于实时调整所述伞面结构层的温度,以使所述伞面结构层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

7、可选地,所述伞面结构层包括:伞柄、伞面、伞骨架及变向单元;所述伞骨架设置在所述伞柄上;所述伞面设置在所述伞骨架上;所述变向单元设置在所述伞柄上;

8、所述伞面的材料为柔性复合材料;

9、所述变向单元用于改变所述伞柄与所述伞骨架的支撑方向。

10、可选地,所述温度控制层包括多层柔性透明电加热薄膜。

11、可选地,所述红外发射率控制层为通过真空蒸发镀膜的方法在所述伞面结构层上制备的光子晶体薄膜。

12、可选地,所述光子晶体薄膜的带隙率大于或等于0.5。

13、可选地,所述红外发射率控制层对中远红外辐射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0%。

14、可选地,所述光学层为在所述红外发射率控制层的上表面喷涂或印刷的带光学图像的涂层。

15、可选地,所述光学图像为环境背景的图像。

16、可选地,所述多波段伪装伞还包括雷达隐身层;

17、所述雷达隐身层位于所述温度控制层的下表面;所述雷达隐身层用于反射或吸收雷达波。

1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波段伪装伞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温度控制层、伞面结构层、红外发射率控制层及光学层,通过光学层呈现设定的光学图像,使得空中的侦测设备仅能采集到设定的光学图像,实现可见光伪装,通过红外发射率控制层和温度控制层共同实现红外隐身,提高了红外隐身的效果,并且伪装伞能够完全遮挡住目标,极大的降低了目标被检测到的概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波段伪装伞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温度控制层、伞面结构层、红外发射率控制层及光学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结构层包括:伞柄、伞面、伞骨架及变向单元;所述伞骨架设置在所述伞柄上;所述伞面设置在所述伞骨架上;所述变向单元设置在所述伞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层包括多层柔性透明电加热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率控制层为通过真空蒸发镀膜的方法在所述伞面结构层上制备的光子晶体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子晶体薄膜的带隙率大于或等于0.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率控制层对中远红外辐射的抑制大于或等于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层为在所述红外发射率控制层的上表面喷涂或印刷的带光学图像的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图像为环境背景的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波段伪装伞还包括雷达隐身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波段伪装伞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温度控制层、伞面结构层、红外发射率控制层及光学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结构层包括:伞柄、伞面、伞骨架及变向单元;所述伞骨架设置在所述伞柄上;所述伞面设置在所述伞骨架上;所述变向单元设置在所述伞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层包括多层柔性透明电加热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波段伪装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率控制层为通过真空蒸发镀膜的方法在所述伞面结构层上制备的光子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家明吕相银赵大鹏汪家春李志刚陈宗胜程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