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955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属于两栖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两栖车没有存放饮料瓶位置的问题。本两栖车包括车架、座椅和挡泥板,座椅固连在车架中,且座椅与挡泥板相邻设置,车架包括位于挡泥板上方的扶手管,放置结构包括放置架和放置筒,放置架的底端与挡泥板相固连,顶端与扶手管相固连,放置筒通过紧固件固连在放置架的外侧。本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具有使乘员乘坐两栖车时取放饮料瓶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两栖车,涉及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


技术介绍

1、作为海边度假的代步工具,沙滩观光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新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传统的沙滩观光车只能在诸如沙滩等地形略显复杂的陆地上行驶,其无法满足人们海上观光的需求,为此,人们研发出了水陆两栖沙滩观光车。

2、现有的水陆两栖沙滩观光车,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两栖车的车架结构[专利号:cn202020598935.5;申请公布号:cn211969099u],本两栖车的车架结构包括车架本体,车架本体的底部设有浮体,浮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沿车架本体前后方向贯穿浮体两端的过水槽,若干过水槽沿车架本体的左右方向分布。

3、该种结构的两栖车,车架本体中设有座椅,车架本体的前后两端设有四个车轮,每个车轮上均设有挡泥板,挡泥板通过连接杆与车架本体相连。乘员乘坐沙滩观光车时,一般会携带饮料,但该种结构的两栖车,并未设置用于存放饮料的位置,乘员需要时刻手持饮料,降低游玩的舒适性,而将饮料放置在车架本体或者座椅上时,存在倾倒掉落到水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乘员乘坐两栖车时取放饮料瓶方便。

2、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两栖车包括车架、座椅和挡泥板,所述座椅固连在所述车架中,且所述座椅与所述挡泥板相邻设置,所述车架包括位于所述挡泥板上方的扶手管,其特征在于,放置结构包括放置架和放置筒,所述放置架的底端与所述挡泥板相固连,顶端与所述扶手管相固连,所述放置筒通过紧固件固连在所述放置架的外侧。

3、放置架的底端与挡泥板相固连,顶端与扶手管相固连,通过放置架来提高挡泥板和扶手管的稳定性,放置架提供安装位置,放置筒安装在放置架的外侧,由于座椅与挡泥板相邻设置,即放置筒与座椅相邻设置,使乘员可以方便的将饮料瓶放置在放置筒中,也方便乘员将饮料瓶从放置筒中取出,使乘员乘坐两栖车时取放饮料瓶方便。

4、在上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中,所述放置筒的顶部与所述放置架的顶部基本持平。放置架的顶部可以比放置筒的顶部高2cm或者高度持平,该种结构使放置架和扶手管不会阻碍乘员取放饮料瓶,使乘员乘坐两栖车时取放饮料瓶方便。

5、在上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中,所述放置架包括连接板和固定条,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向外延伸设置形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贴靠在所述挡泥板上并与所述挡泥板相固连,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朝向座椅向内弯折设置,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具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一固定槽,所述固定条的底部具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二固定槽,所述固定条固连在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所述扶手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形成的通道。该种结构,使放置架与扶手管固连方便,且提高放置架与扶手管和挡泥板固连的牢固程度,从而可以提高两栖车的稳定性。

6、在上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中,所述固定条的顶面为弧面。乘员的手会放置在扶手管上,即也会放置在固定条上,固定条的顶面为弧面,使乘员不会感觉到磕碰的问题,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7、在上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中,所述连接板外侧壁的中间处具有凸出设置的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上凸出设置有固定柱,通过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放置筒并穿设在所述固定柱中使所述放置筒固连在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加强筋条的设置提高放置架的强度,加强筋条配合固定柱使放置筒可以一定程度的远离放置架,远离扶手管,符合人体工程学,使乘员乘坐两栖车时取放饮料瓶方便。

8、在上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中,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放置筒的宽度。该种结构,使放置架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放置架的强度,同时使放置架和放置筒的比例合理,外观协调。

9、在上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中,所述放置筒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放置筒的筒身呈开口环状,所述放置筒的筒底具有朝内凸出设置的抵靠部。该种结构,使放置筒能够弹性张开和弹性收缩,使放置筒可以更紧的夹住饮料瓶,提高饮料瓶放置的稳定性,抵靠部起到抵住饮料瓶的作用,使饮料瓶不会掉出。

10、在上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中,所述放置筒的顶部具有凸出设置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朝向所述放置筒的内部弯曲设置。放置筒中放置饮料瓶后,压紧部压在饮料瓶上,提高饮料瓶放置的稳定性。

11、在上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中,所述放置筒的筒身中具有呈长条状的固定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柱相固连。该种结构,使放置筒的位置可以进行微调。

12、在上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中,所述放置筒的筒身中具有贯穿减重孔。降低放置筒的原料使用量,降低成本。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4、1、本两栖车的扶手管和挡泥板之间设置放置架和放置筒,用来放置饮料瓶,使乘员不用一直手持饮料瓶,且使饮料瓶不易掉落到水里。

15、2、本两栖车放置架和放置筒与座椅相邻设置,且放置架和放置筒的结构和位置符合人体工程学,使乘员乘坐两栖车时取放饮料瓶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两栖车包括车架(1)、座椅(2)和挡泥板(3),所述座椅(2)固连在所述车架(1)中,且所述座椅(2)与所述挡泥板(3)相邻设置,所述车架(1)包括位于所述挡泥板(3)上方的扶手管(11),其特征在于,放置结构包括放置架(4)和放置筒(5),所述放置架(4)的底端与所述挡泥板(3)相固连,顶端与所述扶手管(11)相固连,所述放置筒(5)通过紧固件(6)固连在所述放置架(4)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5)的顶部与所述放置架(4)的顶部基本持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4)包括连接板(41)和固定条(42),所述连接板(41)的底部向外延伸设置形成固定部(411),所述固定部(411)贴靠在所述挡泥板(3)上并与所述挡泥板(3)相固连,所述连接板(41)的顶部朝向座椅(2)向内弯折设置,所述连接板(41)的顶部具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一固定槽(412),所述固定条(42)的底部具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二固定槽(421),所述固定条(42)固连在所述连接板(41)的顶部,所述扶手管(11)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槽(412)和所述第二固定槽(421)形成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42)的顶面为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1)外侧壁的中间处具有凸出设置的加强筋条(43),所述加强筋条(43)上凸出设置有固定柱(44),通过所述紧固件(6)穿过所述放置筒(5)并穿设在所述固定柱(44)中使所述放置筒(5)固连在所述连接板(4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1)的宽度大于所述放置筒(5)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5)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放置筒(5)的筒身(51)呈开口环状,所述放置筒(5)的筒底具有朝内凸出设置的抵靠部(5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5)的顶部具有凸出设置的压紧部(53),所述压紧部(53)朝向所述放置筒(5)的内部弯曲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5)的筒身(51)中具有贯穿减重孔(5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两栖车包括车架(1)、座椅(2)和挡泥板(3),所述座椅(2)固连在所述车架(1)中,且所述座椅(2)与所述挡泥板(3)相邻设置,所述车架(1)包括位于所述挡泥板(3)上方的扶手管(11),其特征在于,放置结构包括放置架(4)和放置筒(5),所述放置架(4)的底端与所述挡泥板(3)相固连,顶端与所述扶手管(11)相固连,所述放置筒(5)通过紧固件(6)固连在所述放置架(4)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5)的顶部与所述放置架(4)的顶部基本持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两栖车的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4)包括连接板(41)和固定条(42),所述连接板(41)的底部向外延伸设置形成固定部(411),所述固定部(411)贴靠在所述挡泥板(3)上并与所述挡泥板(3)相固连,所述连接板(41)的顶部朝向座椅(2)向内弯折设置,所述连接板(41)的顶部具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一固定槽(412),所述固定条(42)的底部具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二固定槽(421),所述固定条(42)固连在所述连接板(41)的顶部,所述扶手管(11)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槽(412)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友国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臻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