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1936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9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包括车架和置于所述车架上的框架总成,所述框架总成顶部设有若干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散热器总成,所述散热器总成嵌入所述框架总成内,所述散热器总成与所述框架总成之间设有散热通道。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重量和尺寸都在行业内占据优势,集成化程度高,顶部散热通风占有优势,结构紧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汽车,特别涉及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


技术介绍

1、以氢能为能量来源的燃料电池以其使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较好应用研究,与传统和纯电动汽车相比,突显出诸多优势。目前采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氢系统,部分安全性较低,在供氢过程氢气瓶的散热较差,存在安全隐患。氢燃料散热系统在整车布置中会占用大量的位置,而且需要在散热面无遮挡,有严格的进气需求,在结构布置中非常复杂,一直是整车设计中的难点。

2、申请公布号为cn11436152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燃料电池与车载氢气集成系统及方法,包括车载供氢子系统、两套燃料电池,散热组件,dc/dc模块以及空气滤清器;车载供氢子系统分别与两套燃料电池连接,分别给两套燃料电池提供氢气;散热组件贴附在两套燃料电池上,分别对两套燃料电池进行散热;两套燃料电池的输出端分别通过dc/dc模块给车辆供电;两套燃料电池的空气输入端分别通过空气滤清器与外界空气连接,两套燃料电池的排气端分别通过排气管路连接至大气。

3、上述车载氢气集成系统将散热系统侧挂在框架底部两侧,会增加整个总成的宽度和厚度,影响整车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具有轻量化结构设计、设计紧促、散热效果好的效果。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包括车架和置于所述车架上的框架总成,所述框架总成顶部侧边设有若干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散热器总成,所述散热器总成嵌入所述框架总成内。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框架顶部通过安装座安装散热器总成,使散热器总成四边与框架保持一定距离,且散热器上下两个面均无遮挡,散热效果好。

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器总成包括若干交替设置的散热风机。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替设置的散热风机,使结构更紧促。

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总成外设有蒙皮,所述蒙皮包括第一蒙皮、第二蒙皮、第三蒙皮和第四蒙皮,所述第一蒙皮和所述第三蒙皮上端设有与所述散热器总成贴近的若干通风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总成四个侧边均设置蒙皮,避免储氢瓶表面与外界硬物发生磕碰,第一蒙皮和第三蒙皮相对设置,且第一蒙皮和第三蒙皮上靠近散热器总成端设有若干通风孔,散热器总成与通风孔、顶部散热通道形成对流,有利于散热。

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总成内堆叠设置若干储气瓶组,若干所述储气瓶组通过高压管路连接,所述高压管路一端设有排空管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组储气瓶分为2个,两个储气瓶的进气口并排设置,若干储气瓶组竖直方向上堆叠设置,通过高压管路连接,高压管路上设有排空管路,排空管路设有2个,位于框架两侧。

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总成一侧固定安装有氢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总成,所述氢控制器连接控制面板总成。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氢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总成均位于储气瓶同侧,将所有零件集成一起,结构更紧促,占用面积更小。

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总成顶部设有浓度传感器,所述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面板总成位于同侧且连接控制面板总成。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总成上端设有浓度传染器,浓度传感器、氢控制器和控制面板均位于框架总成同一侧,便于实时监测框架内氢气浓度,提高系统安全性。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1、在框架顶部通过安装座安装散热器总成,使散热器总成四边与框架保持一定距离,且散热器上下两个面均无遮挡,散热效果好;

16、2、框架总成四个侧边均设置蒙皮,避免储氢瓶表面与外界硬物发生磕碰,第一蒙皮和第三蒙皮相对设置,且第一蒙皮和第三蒙皮上靠近散热器总成端设有若干通风孔,散热器总成与通风孔、顶部散热通道形成对流,有利于散热;

17、3、框架总成同侧设置浓度传感器、氢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总成,将所有零件集成一起,结构紧促,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重量和尺寸都在行业内占据优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包括车架(1)和置于所述车架(1)上的框架总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2)顶部设有若干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上安装有散热器总成(4),所述散热器总成(4)嵌入所述框架总成(2)内,所述散热器总成(4)与所述框架总成(2)之间设有散热通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总成(4)包括若干交替设置的散热风机(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2)外设有蒙皮(6),所述蒙皮(6)包括第一蒙皮(61)、第二蒙皮(62)、第三蒙皮(63)和第四蒙皮(64),所述第一蒙皮(61)和所述第三蒙皮(63)上端设有与所述散热器总成(4)贴近的若干通风孔(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2)内堆叠设置若干储气瓶组(7),若干所述储气瓶组(7)通过高压管路(8)连接,所述高压管路(8)一端设有排空管路(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2)一侧固定安装有氢控制器(10)和控制面板总成(11),所述氢控制器(10)连接控制面板总成(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2)顶部设有浓度传感器(12),所述浓度传感器(12)与所述控制面板总成(11)位于同侧且连接控制面板总成(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包括车架(1)和置于所述车架(1)上的框架总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2)顶部设有若干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上安装有散热器总成(4),所述散热器总成(4)嵌入所述框架总成(2)内,所述散热器总成(4)与所述框架总成(2)之间设有散热通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总成(4)包括若干交替设置的散热风机(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氢系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2)外设有蒙皮(6),所述蒙皮(6)包括第一蒙皮(61)、第二蒙皮(62)、第三蒙皮(63)和第四蒙皮(64),所述第一蒙皮(61)和所述第三蒙皮(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杰吴勇屈永军余益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东峻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