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77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8
本技术公开了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绑线机主体,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腿,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带动电机定子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下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架,所述侧架的顶部设置有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的外部设置有夹持组件。本技术通过转动组件可以实现配合绑线机主体对电机定子的线圈进行捆绑,同时可以带动套杆从电机定子内抽出,从而方便对电机定子进行转换,通过换向组件可以实现自动对电机定子进行换向,减少人工操作,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夹持组件可以实现对电机定子进行稳定夹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生产设备,具体涉及电机线圈绑线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机定子生产中的一道工序是将嵌线机嵌入定子槽内的多组线圈通过棉线绑扎在一起,在无刷电机中,绑线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绑线可以将电机内部的线圈和外部的电源正确地连接起来,并保证电机正常运转。

2、然而,在使用传统的电机线圈绑线装置时,完成了电机定子一端的绑线工艺后,需要人工将电机定子取下进行转换方向,对电机定子的另一端进行绑线,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效率。

3、因此,专利技术电机线圈绑线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提供电机线圈绑线装置,通过转动组件、换向组件以及夹持组件的配合,自动对电机转子换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绑线机主体,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腿,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带动电机定子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下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架,所述侧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自动转换电机定子方向的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夹持电机定子的夹持组件。

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立板,所述立板固定连接于下壳体的顶部,所述立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机座,所述第一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且转轴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套杆;

4、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机座固定连接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槽板,且第一机座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板的内部。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侧架的顶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机座,所述第二机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固定板背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开设有两个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的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纹螺杆,且两个滑块分别螺纹套接于双纹螺杆的相反螺纹的外部,两个所述滑块背离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固定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且双纹螺杆固定连接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槽板,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且滚轮滚动于第二滑槽板的内部。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夹板均为弧形,且两个夹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0、通过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推动夹持组件移动,使得电机定子位于两个夹板之间,之后启动第三电机带动双纹螺杆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滑块在滑动槽相向滑动,进而可以带动两个夹板相向滑动,然后可以稳定的夹持住电机定子,之后通过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推动第一机座沿着第一滑槽板滑动,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套杆从电机定子内抽出,随后启动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带动固定板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夹板转动半圈,从而可以实现自动对电机定子进行换向,减少人工操作,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包括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绑线机主体(3),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腿(4),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带动电机定子转动的转动组件(5),所述下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架(6),所述侧架(6)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自动转换电机定子方向的换向组件(7),所述换向组件(7)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夹持电机定子的夹持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5)包括立板(501),所述立板(501)固定连接于下壳体(1)的顶部,所述立板(5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502),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机座(503),所述第一机座(5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04),且转轴(502)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504)的输出端,所述转轴(5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套杆(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7)包括固定架(701),所述固定架(701)固定连接于侧架(6)的顶部,所述固定架(7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702),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7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机座(703),所述第二机座(7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8)包括固定板(801),所述固定板(801)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704)的输出端,所述固定板(801)背离第二电机(7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802),所述固定框(80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滑动槽(803),两个所述滑动槽(803)的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804),所述固定框(8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纹螺杆(805),且两个滑块(804)分别螺纹套接于双纹螺杆(805)的相反螺纹的外部,两个所述滑块(804)背离固定板(80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板(807),所述固定框(8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806),且双纹螺杆(805)固定连接于第三电机(806)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9),所述安装架(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槽板(10),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702)的输出端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远离第二电动伸缩杆(702)输出端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12),且滚轮(12)滚动于第二滑槽板(10)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板(807)均为弧形,且两个夹板(807)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包括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绑线机主体(3),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腿(4),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带动电机定子转动的转动组件(5),所述下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架(6),所述侧架(6)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自动转换电机定子方向的换向组件(7),所述换向组件(7)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夹持电机定子的夹持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5)包括立板(501),所述立板(501)固定连接于下壳体(1)的顶部,所述立板(5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502),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机座(503),所述第一机座(5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04),且转轴(502)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504)的输出端,所述转轴(5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套杆(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线圈绑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7)包括固定架(701),所述固定架(701)固定连接于侧架(6)的顶部,所述固定架(7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702),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7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机座(703),所述第二机座(7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庆红汪茂雄朱隆军石海华费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一桥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