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914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1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该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包括转换器、箱体和分线组件。转换器包括安装架以及连接于安装架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箱体设有用于放置转换器的容置槽;分线组件包括分线板,分线板可移动地连接于箱体以改变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连接器的距离,进而改变分线板边缘用于收束电线的凹槽的大小。该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分线板,在需要整理电线时,可将分线板朝远离第二连接器的方向移动,继而在接线时的活动空间更大,接线不受阻碍;电线整理完毕后,可将分线板朝靠近第二连接器的方向移动,继而使电线收束在凹槽中,减少缠绕现象的发生,使电线的连接效果更为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改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维护电路的工作中,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对发生严重老化的电气保护装置进行改造。

2、传统的改造方法是将该老化的电气保护装置、屏柜、外部电线等全部更换的方法。但这种改造方法更换动作繁琐,造成设备停机时间长,人力物力成本高,影响企业效益。而且,改造时涉及外部回路,导致作业风险较高。因此,改进后的方案是保留屏柜,只对电气保护装置和电线进行更换,此方案需现场在原屏柜与新的电气保护装置设备间通过连接二次设备转接装置进行改造。

3、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内含有连接器,连接器的两端分别连接原屏柜和新的电气保护装置。然而,连接器两端通常均对应多芯插头,多芯插头连接多根电线。在插接多芯插头时,由于二次设备转接装置的箱体空间较小,难以进行插接,而且,在插接完毕后,也难以使得数量众多的电线有序摆放,电线相互间易发生碰撞或缠绕,导致电线松动,继而无法稳定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气保护装置改造过程中插头难以插接和理线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

2、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所述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包括:

3、转换器,包括安装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应设置,且均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多根电线电性连接;

4、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转换器的容置槽,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用于引导所述转换器放入所述容置槽,当所述转换器位于所述容置槽时,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敞口对应;分线组件,包括顶板、两个侧板以及分线板,所述顶板、两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分线板与所述顶板相对,并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顶板、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分线板围合形成第二敞口,并使得所述箱体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侧形成内凹位,所述第二敞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应;

5、所述分线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分线板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侧板以改变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距离。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包括板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侧板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边缘;所述分线板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部分所述接触部下方以对所述支撑部提供支撑力,且至少部分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支撑部呈夹角设置。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分线板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接触部设置有长条形的通槽,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钉,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定位钉位于所述通槽内。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线板还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侧板对应,所述侧板设置有通第二定位钉,所述凸块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凹位,所述分线板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定位钉用于移入所述凹位,并与所述凸块抵接以使所述分线板停止移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为滑轨,所述接触部为滑块,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块相互配合。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第一腰形孔,所述安装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腰形孔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转换器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腰形孔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一安装架。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用于抵接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抵接第二端板。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设置有多个管卡,每个所述管卡包括至少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相对设置,所述电线设置在所述管卡的两个所述卡块之间,两个所述卡块用于限制所述电线沿径向方向移动。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块呈弧形,每个所述管卡的两个所述卡块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卡块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电线的直径。

15、上述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在箱体背离第一连接器的一侧设有可移动的分线板,需要整理电线时,可将分线板向远离第二连接器的方向移动,增大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使得工作人员接线时不受分线板阻碍,方便接线;整理完毕后,将分线板向靠近第二连接器的方向移动,减小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使电线收束在凹槽中,减少电线缠绕的现象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板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侧板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边缘;所述分线板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部分所述接触部下方以对所述支撑部提供支撑力,且至少部分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支撑部呈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分线板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接触部设置有长条形的通槽,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钉,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定位钉位于所述通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板还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侧板对应,所述侧板设置有通第二定位钉,所述凸块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凹位,所述分线板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定位钉用于移入所述凹位,并与所述凸块抵接以使所述分线板停止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滑轨,所述接触部为滑块,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块相互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第一腰形孔,所述安装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腰形孔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转换器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腰形孔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一安装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用于抵接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抵接第二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设置有多个管卡,每个所述管卡包括至少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相对设置,所述电线设置在所述管卡的两个所述卡块之间,两个所述卡块用于限制所述电线沿径向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呈弧形,每个所述管卡的两个所述卡块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卡块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电线的直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板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侧板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边缘;所述分线板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部分所述接触部下方以对所述支撑部提供支撑力,且至少部分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支撑部呈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分线板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接触部设置有长条形的通槽,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钉,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定位钉位于所述通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板还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侧板对应,所述侧板设置有通第二定位钉,所述凸块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凹位,所述分线板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定位钉用于移入所述凹位,并与所述凸块抵接以使所述分线板停止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移动分线板的二次设备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滑轨,所述接触部为滑块,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块相互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靓雷鸣郝志杰镇威郭卫明孙阔腾林家成刘有强荣军刘森刘相枪秦先坤夏谷林何学敏张科峰黄志雄冯鸫胡荣高锡明丁晓兵宁淼福陈朝晖钱海罗炜林康照廖德辉李凌彭业刘斌郑茂然田得良罗义晖申狄秋韦德重黄聪张鹏李天喜梁君华阮畅欧俊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