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辋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311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8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轮辋保护结构,本结构设置在胎侧与子口区域连接位置,包括由胎侧向子口方向连续过渡设置的上弧面、顶端凸起以及下弧面,顶端凸起的端面设置为平台结构。本结构设计更加突出的顶端弧结构,避免外力直接作用至胎侧,提升耐穿刺性能,能够有效保护轮辋,避免受到外力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轮胎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辋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1、轮胎是用于支撑车辆行驶的圆环形弹性部件,轮胎包括胎冠和胎侧,当轮胎发生碰撞挤压或摩擦时,轮胎胎侧最容易受伤损坏。而轮胎子口是指轮胎与钢圈接触的部分,因所施加的负荷、驱动力、制动力和横向力等作用分析可知轮胎子口部位所受的应力较大。轮辋保护装置是位于胎侧与子口区域的连接处,起到保护轮胎轮辋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轮辋保护装置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仍不能很好的起到理想的保护作用。

2、检索发现已公开的专利文件:一种轮辋保护结构及轮胎(cn 217259422 u),分析可知与本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差别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轮辋保护结构,能够有效保护轮辋,避免受到外力破坏。

2、一种轮辋保护结构,本结构设置在轮胎本体的胎侧与子口区域连接位置,包括由胎侧向子口方向连续过渡设置的上弧面、顶端凸起以及下弧面,顶端凸起的外轮廓宽度大于轮胎本体的宽度,顶端凸起的端面设置为平台结构。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结构设计有突出的顶端弧结构,避免外力直接作用至胎侧,平台结构能够有效抵接外物,防止外物直接作用在轮胎本体上。

4、优选的,所述顶端凸起的端面与胎侧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隙。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间隙能够给顶端凸起留出形变空间,进一步缓冲外物冲击对轮胎本体造成伤害。

6、优选的,所述缓冲间隙为4-6mm。

7、优选的,所述平台结构的宽度h2为1.5-2.5mm。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台的宽度及间隙空间的尺寸根据轮胎尺寸设计,既提升了保护作用,又避免影响轮胎的滚动性能。

9、优选的,所述顶端凸起的上、下两侧分别连续设置有上弧面以及下弧面,上弧面以及下弧面的圆弧凸面分别抵接在外侧及子口区域。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凸面抵接轮胎本体,将顶端凸起受到的挤压力进一步缓冲后再传递到轮胎本体上,防止损伤。

11、优选的,所述顶端凸起的下沿到胎踵的总体高度h1与钢圈部高度相同,顶端凸起的下沿到胎踵的总体高度h1为下弧面的半径r2和平面段高度h的加和。

12、优选的,所述下弧面的半径r2为10-15mm。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弧面半径合理设计将顶端凸的尺寸过渡到轮胎本体上,设置平面段平缓连续连接子口位置,合理的尺寸设计既保证保护作用,又避免影响轮胎的滚动性能

14、一种设置有轮辋保护结构的轮胎,包括轮胎本体以及轮辋保护结构,轮辋保护结构设置在轮胎的胎侧及子口区域。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轮辋保护结构使轮胎的结构强度,尤其是胎侧及子口位置的结构强度的得到有效提升,延长轮胎整体耐久度及使用寿命,

16、优选的,所述轮辋保护结构与轮胎本体一体成型。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轮辋保护结构与轮胎本体的连接强度,保证结构稳定可靠。

1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9、本结构设计更加突出的顶端弧结构,避免外力直接作用至胎侧,提升耐穿刺性能,能够有效保护轮辋,避免受到外力破坏,同时合理的结构尺寸不会影响轮胎滚阻,保证轮胎的原有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辋保护结构,本结构(2)设置在轮胎本体(1)的胎侧与子口区域连接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胎侧向子口方向连续过渡设置的上弧面(201)、顶端凸起(202)以及下弧面(203),顶端凸起(202)的外轮廓宽度大于轮胎本体(1)的宽度,顶端凸起(202)的端面设置为平台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凸起(202)的端面与胎侧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辋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间隙为4-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辋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结构的宽度H2为1.5-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凸起(202)的上、下两侧分别连续设置有上弧面(201)以及下弧面(203),上弧面(201)以及下弧面(203)的圆弧凸面分别抵接在外侧及子口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凸起(202)的下沿到胎踵的总体高度H1与钢圈部高度相同,顶端凸起(202)的下沿到胎踵的总体高度H1为下弧面(203)的半径R2和平面段高度h的加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面(203)的半径R2为10-15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辋保护结构,本结构(2)设置在轮胎本体(1)的胎侧与子口区域连接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胎侧向子口方向连续过渡设置的上弧面(201)、顶端凸起(202)以及下弧面(203),顶端凸起(202)的外轮廓宽度大于轮胎本体(1)的宽度,顶端凸起(202)的端面设置为平台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凸起(202)的端面与胎侧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辋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间隙为4-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辋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结构的宽度h2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鹏靳玉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万达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