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端放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190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尖端放电装置,包括:尖端放电模块、保护外壳和电源,所述尖端放电模块设于保护外壳中,所述保护外壳的顶端设有放电孔,所述尖端放电模块的放电尖端从放电孔引出,所述电源与尖端放电模块连接。本技术可以实现教学用的尖端放电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尖端放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尖端放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尖端放电教具主要有持续式放电和间歇式放电两种不同的形式。

2、目前间歇式放电的尖端放演示电产品电弧威力很大,人体靠近时容易造成电弧击伤,并且供电电压较高,多使用220v市电供电,作为教具使用具有较高安全隐患。

3、目前持续模式的尖端放电演示产品供电电压较低,可以采用30v以下安全电压,但是工作时,电子元件会积累大量热量,容易损坏,在放电尖端会产生持续高压电弧,人体持续接触该电弧时可能会造成灼伤,并且该电弧还可以轻松点燃纸张、毛纺品等易燃物品,存在较高的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尖端放电装置,旨在解决尖端放电的教具设计。

2、一种尖端放电装置,包括:

3、尖端放电模块、保护外壳和电源,所述尖端放电模块设于保护外壳中,所述保护外壳的顶端设有放电孔,所述尖端放电模块的放电尖端从放电孔引出,所述电源与尖端放电模块连接。

4、采用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实现尖端放电的教具设计。

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6、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尖端放电装置的尖端放电模块示意图;

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尖端放电装置的升压电路示意图;

1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尖端放电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尖端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的电压为5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与尖端放电模块采用USB转3.5mmDC电源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侧边设有电源小孔,所述电源线穿过电源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放电模块具体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感L1、电感L2、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三极管Q2、场效应管、单片机U1、二极管D1、升压电路和地端;所述电源与电阻R4连接,所述电阻R4与电阻R1连接,切连接点为a,单片机U1输出端与a连接,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2一端连接,且连接点为b,b与场效应管栅极连接,场效应管漏极与升压电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升压电路连接,三级管Q2的发射极与地端连接,三级管Q2的集电极与电感L2一端连接,三级管Q2的基极与电阻R3一端连接,切连接点为c、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且连接点为d,场效应管源极和d连接,电容C1一端与d连接,电容C2另一端与地端连接,二极管D1一端与地端连接,二极管D1另一端与电感L1一端连接,且连接点为e,e与c连接,电感L1另一端为所述放电尖端,单片机U1电源端与所述电源连接,单片机U1接地端与地端连接,单片机U1电源端与单片机U1接地端通过电容C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与升压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为透明亚克力材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尖端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的电压为5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与尖端放电模块采用usb转3.5mmdc电源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侧边设有电源小孔,所述电源线穿过电源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放电模块具体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感l1、电感l2、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三极管q2、场效应管、单片机u1、二极管d1、升压电路和地端;所述电源与电阻r4连接,所述电阻r4与电阻r1连接,切连接点为a,单片机u1输出端与a连接,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2一端连接,且连接点为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亚星赵玉泉张宏彬王晓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火星人视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