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传营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圆形箍筋加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9785 阅读:5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的加工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圆形箍筋的加工装置。在一段直径、高度适宜的钢管(即卷筒)一端部分别加工上距其端部基本等距离的卡孔和陷孔,该钢管的两端口直径的位置,又分别连结有中间带有孔洞的上、下连结板,连结上、下连结板的插筒插套在以等边三角形方式固定在底盘上的中心限位柱上后,其余两个限位柱等距离位于该钢管的外侧,将所要加工为箍筋的一段钢筋两端部等距离折成90度直角后,将其一直角端插入钢管下部的卡孔中,通过插在上连结板两端上的插套中的手柄转动钢管,在钢管及外限位柱作用下,钢管转动基本达到360度时,未插入卡孔另一端的钢筋90度的折弯端便落入到钢管的陷孔中,取出缠绕在钢管上的钢筋,扎紧其两端部的直角处,圆形箍筋形成。(*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的加工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 圆形箍筋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在圆柱状混凝土浇注件(如线杆、建筑物室内外圆柱形顶柱、桥柱 等)中的纵向钢筋均是通过圆环形的金属箍筋连接的。圆形箍筋较早的加工方法是在圆柱 状的物体上将金属条初步折弯基本呈圆形状,再套在圆柱体上敲打整理后成圆环状,这种 原始方法费时费力。后来人们采用将一定量的用于加工箍筋的钢筋旋转缠绕在卷扬机的 圆筒上的方法,等所缠钢筋达到一定量后,再一一断开,此法较前述方法虽有进步但仍有不 足一一断开工作量大不说,为保证箍筋规格的统一,每断一个箍筋或量其直径或量其周长 仍显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加工箍筋方法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 即省时省力又可保证箍筋质量的用于圆形箍筋加工的装置。一种用于圆形箍筋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卷筒1、限位柱A2、底盘3、卡孔4、 陷孔5、限位柱B6、手柄7、插套A8、上连结板9、中心限位柱10、插套B11、插筒12和下连结 板13组成,限位柱A2、限位柱B6和中心限位柱10呈等边三角形固定在底盘3的上面,中 间带有孔洞的上(下)连结板9 (13)分别连结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圆形箍筋加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卷筒[1]、限位柱A[2]、底盘[3]、卡孔[4]、陷孔[5]、限位柱B[6]、手柄[7]、插套A[8]、上连结板[9]、中心限位柱[10]、插套B[11]、插筒[12]和下连结板[13]组成,限位柱A[2]、限位柱B[6]和中心限位柱[10]呈等边三角形固定在底盘[3]的上面,中间带有孔洞的上、下连结板[9、13]分别连结固定在卷筒[1]的上、下两端,上、下连结板[9、13]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叠于卷筒[1]的直径,下、下连结板[9、13]中间孔洞的圆心重叠于卷筒[1]的圆心,插筒[12]的两端通过上、下连结板[9、13]中间的孔洞分别连结固定在上、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用于圆形箍筋加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卷筒[1]、限位柱A[2]、底盘[3]、卡孔[4]、陷孔[5]、限位柱B[6]、手柄[7]、插套A[8]、上连结板[9]、中心限位柱[10]、插套B[11]、插筒[12]和下连结板[13]组成,限位柱A[2]、限位柱B[6]和中心限位柱[10]呈等边三角形固定在底盘[3]的上面,中间带有孔洞的上、下连结板[9、13]分别连结固定在卷筒[1]的上、下两端,上、下连结板[9、13]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叠于卷筒[1]的直径,下、下连结板[9、13]中间孔洞的圆心重叠于卷筒[1]的圆心,插筒[12]的两端通过上、下连结板[9、13]中间的孔洞分别连结固定在上、下连结板[9、13]上,插套A[8]、B[11]分别同轴向连结固定在卷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学程传营颜道锦王虎王兴梅雪梅张体欣贺茂军
申请(专利权)人:程传营颜道锦王兴梅李文学王虎白忠华张体欣贺茂军于辉张振雪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