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薄膜粘连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薄膜粘连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9657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薄膜粘连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医疗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手持机构,手持机构连接有两个主夹件,手持机构连接有两个副夹件或每个主夹件连接有副夹件,两个主夹件位于两个副夹件之间,手持机构连接有用于驱动两个主夹件的夹持端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的主动机构,主动机构还用于驱动每个副夹件的夹持端朝靠近或远离相应的主夹件的方向移动。本申请主动机构驱动两个主夹件的夹持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主动机构再驱动两个副夹件的夹持端朝远离相应的主夹件的方向移动,主夹件和副夹件通过主动机构关联在一起,减少驱动,增加整体结构的关联度,只需主动机构便可实现主夹件的夹持端和副夹件的夹持端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医疗装置的,尤其是涉及一种薄膜粘连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手术如早孕负压吸宫术、中孕钳刮术、中孕引产刮宫术、产后出血刮宫术和自然流产刮宫术等;非妊娠相关的宫腔手术如穿透宫腔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子宫纵隔切除术及双子宫矫正术等,上述任何破坏子宫内膜的因素都可引起子宫腔粘连。

2、现有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物理手段如下:放置宫内绝育器、子宫球囊支架、foley球囊尿管;上述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物理手段都是不能百分百能够完全预防宫腔粘连,当术后发生宫腔粘连放置在宫腔内的宫内绝育器、子宫球囊支架、foley球囊尿管等是比较难以取出,伤口愈合后,需要将支架取出,支架的拆卸较为不便。现采用专利公开号为cn115850745b中的薄膜覆盖在宫腔内的伤口处,该薄膜能够在内膜修复期内形成持续的隔离屏障,满足子宫宫腔防粘连隔膜的需求,同时避免了二次手术。目前没有将薄膜整平覆盖在宫腔伤口处的器械,因此需要一个薄膜粘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粘连装置及使用方法,为了便于将薄膜覆盖在宫腔伤口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薄膜粘连装置及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手持机构,所述手持机构连接有两个主夹件,所述手持机构连接有两个副夹件或每个所述主夹件连接有所述副夹件,两个所述主夹件位于两个所述副夹件之间,所述手持机构连接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主夹件的夹持端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的主动机构,所述主动机构还用于驱动每个所述副夹件的夹持端朝靠近或远离相应的所述主夹件的方向移动。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机构驱动两个主夹件的夹持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主动机构再驱动两个副夹件的夹持端朝远离相应的主夹件的方向移动,主夹件和副夹件的移动通过主动机构关联在一起,减少驱动,增加整体结构的关联度,只需主动机构便可实现主夹件的夹持端和副夹件的夹持端移动。将薄膜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主夹件的夹持端和副夹件的夹持端之间,一个主夹件和一个副夹件对应薄膜的两端。主动机构驱动两个副夹件的夹持端朝靠近相应的主夹件的方向移动,使得薄膜被主夹件的夹持端和副夹件的夹持端夹紧;主动机构驱动两个主夹件的夹持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小主夹件与副夹件的占用空间,便于将主夹件、副夹件以及被夹紧的薄膜伸入宫腔内。主动机构驱动两个主夹件的夹持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薄膜处于张紧的状态,将薄膜粘贴在宫腔内的伤口处,主动机构驱动两个副夹件的夹持端朝远离相应的主夹件的方向移动,使得主夹件的夹持端与副夹件的夹持端松开薄膜。再移动手持机构,使得薄膜脱离主夹件的夹持端与副夹件的夹持端,主动机构驱动两个副夹件的夹持端朝靠近相应的主夹件的方向移动,主动机构再驱动两个主夹件的夹持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便于将主夹件和副夹件移出宫腔。

4、可选的,每个所述主夹件转动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上,每个所述副夹件转动连接在相应的所述主夹件上,所述主动机构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上的主动杆和主动壳,所述主动杆连接有用于带动两个所述主夹件朝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一转动组件,所述主动壳连接有用于带动两个所述副夹件朝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二转动组件,所述手持机构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杆和所述主动壳相对于所述手持机构滑移的主动组件。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组件可以带动主动杆滑移,主动杆通过第一转动组件实现两个主夹件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主动组件可以带动主动壳滑移,主动壳通过第二转动组件实现两个副夹件的夹持端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使得主夹件的夹持端与副夹件的夹持端夹紧或松开薄膜。主夹件和副夹件的转动通过主动组件、主动杆、主动壳、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关联在一起,减少驱动,增加整体结构的关联度。

6、可选的,所述主动组件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上的主动件,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主动杆之间连接有延时结构,所述主动杆与所述延时结构连接,所述主动件用于带动所述主动壳和所述延时结构滑移,所述手持机构与所述延时结构之间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延时结构复位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手持机构与所述主动壳之间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壳复位的第二弹性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力于主动件,主动件施力于延时结构朝靠近主动杆的方向滑移,延时结构带动主动杆滑移,主动杆通过第一转动组件带动两个主夹件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第一弹性件受压产生弹性形变且被压缩,直至第一弹性件被压缩至极致,即主动杆不再滑移,此时主夹件不再转动。当主动件所受的力变大时,主动件同时施力于延时结构和主动壳,主动件带动主动壳滑移,延时结构相较于手持机构轻微移动或静止,主动壳通过第二转动组件带动两个副夹件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第二弹性件受压产生弹性形变且被压缩。不再施力于主动件时,第二弹性件弹性复位,第二弹性件迫使主动壳复位,主动壳通过第二转动组件带动两个副夹件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第一弹性件弹性复位,第一弹性件迫使延迟结构和主动杆复位,主动杆通过第一转动组件带动两个主夹件超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根据施力于主动件的压力大小,便可实现两个主夹件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两个副夹件朝相反的方向转动,提高整体的便利性。

8、可选的,所述延时结构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内的连接杆,所述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主动件之间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件复位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所述连接杆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主动件脱离所述手持机构的限位结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动件朝靠近连接杆的方向滑移时,主动件施力于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带动连接杆朝靠近第一弹性件的方向滑移。由于第三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因此,第一弹性件的压缩程度大于第三弹性件的压缩程度。当施加于主动件上的力变大时,第一弹性件压缩到极致,第三弹性件压缩的程度变大,此时的连接杆相较于手持机构轻微移动或静止,第三弹性件的压缩使得主动件能够进一步朝靠近连接件的方向移动,便于主动件带动主动壳滑移。

10、可选的,所述主动件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滑移配合的滑槽,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的限位轴,所述主动件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轴滑移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滑槽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动件滑移时,限位轴沿着限位槽滑移,限位轴与限位槽的滑移配合,对主动件的滑移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从而提高主动件滑移的稳定性,防止主动件在滑移的过程中脱离手持机构。

12、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主动杆上的第一主动柱,每个所述主夹件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主动柱滑移连接的腰型孔,所述手持机构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主夹件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柱位于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主动组件之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动杆滑移时,第一主动柱随着主动杆的移动而移动,第一主动柱与腰型孔的内壁活动抵接,第一主动柱带动每个主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机构(1),所述手持机构(1)连接有两个主夹件(2),所述手持机构(1)连接有两个副夹件(3)或每个所述主夹件(2)连接有所述副夹件(3),两个所述主夹件(2)位于两个所述副夹件(3)之间,所述手持机构(1)连接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主夹件(2)的夹持端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的主动机构(4),所述主动机构(4)还用于驱动每个所述副夹件(3)的夹持端朝靠近或远离相应的所述主夹件(2)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夹件(2)转动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1)上,每个所述副夹件(3)转动连接在相应的所述主夹件(2)上,所述主动机构(4)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1)上的主动杆(41)和主动壳(42),所述主动杆(41)连接有用于带动两个所述主夹件(2)朝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一转动组件(44),所述主动壳(42)连接有用于带动两个所述副夹件(3)朝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二转动组件(43),所述手持机构(1)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杆(41)和所述主动壳(42)相对于所述手持机构(1)滑移的主动组件(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组件(45)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1)上的主动件(451),所述主动件(451)与所述主动杆(41)之间连接有延时结构(46),所述主动杆(41)与所述延时结构(46)连接,所述主动件(451)用于带动所述主动壳(42)和所述延时结构(46)滑移,所述手持机构(1)与所述延时结构(46)之间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延时结构(46)复位的第一弹性件(462),所述手持机构(1)与所述主动壳(42)之间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壳(42)复位的第二弹性件(4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结构(46)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1)内的连接杆(461),所述主动杆(4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461)连接,所述连接杆(461)与所述主动件(451)之间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件(451)复位的第三弹性件(463),所述第三弹性件(463)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62)的弹性系数,所述连接杆(461)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主动件(451)脱离所述手持机构(1)的限位结构(4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45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461)滑移配合的滑槽(4513),所述限位结构(47)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杆(461)上的限位轴(471),所述主动件(45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轴(471)滑移配合的限位槽(4514),所述限位槽(4514)与所述滑槽(451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44)包括连接在所述主动杆(41)上的第一主动柱(441),每个所述主夹件(2)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主动柱(441)滑移连接的腰型孔(22),所述手持机构(1)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231),所述主夹件(2)与所述第一转动杆(12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柱(441)位于所述第一转动杆(1231)和所述主动组件(4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43)包括连接在所述主动壳(42)上的第二主动柱(431),所述副夹件(3)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主动柱(431)活动抵接的抵接面(32),每个所述主动杆(41)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1),每个所述副夹件(3)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转动杆(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柱(43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21)之间,所述主夹件(2)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副夹件(3)复位的复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夹件(3)连接有凸块(31),所述主夹件(2)设置有用于所述凸块(31)卡入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机构(1)包括手柄(11)和与所述手柄(11)连接的安装管(12),所述主动壳(42)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管(12)滑移配合的安装腔(4211),所述主动壳(42)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手柄(11)滑移配合的限位腔(423),所述限位腔(423)与所述安装腔(4211)连通。

10.一种用于薄膜粘连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推动主动件(451),第一主动柱(441)带动两个主夹件(2)的夹持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S2,继续推动所述主动件(451),第二主动柱(431)带动两个副夹件(3)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S3,将薄膜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机构(1),所述手持机构(1)连接有两个主夹件(2),所述手持机构(1)连接有两个副夹件(3)或每个所述主夹件(2)连接有所述副夹件(3),两个所述主夹件(2)位于两个所述副夹件(3)之间,所述手持机构(1)连接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主夹件(2)的夹持端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的主动机构(4),所述主动机构(4)还用于驱动每个所述副夹件(3)的夹持端朝靠近或远离相应的所述主夹件(2)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夹件(2)转动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1)上,每个所述副夹件(3)转动连接在相应的所述主夹件(2)上,所述主动机构(4)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1)上的主动杆(41)和主动壳(42),所述主动杆(41)连接有用于带动两个所述主夹件(2)朝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一转动组件(44),所述主动壳(42)连接有用于带动两个所述副夹件(3)朝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二转动组件(43),所述手持机构(1)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杆(41)和所述主动壳(42)相对于所述手持机构(1)滑移的主动组件(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组件(45)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1)上的主动件(451),所述主动件(451)与所述主动杆(41)之间连接有延时结构(46),所述主动杆(41)与所述延时结构(46)连接,所述主动件(451)用于带动所述主动壳(42)和所述延时结构(46)滑移,所述手持机构(1)与所述延时结构(46)之间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延时结构(46)复位的第一弹性件(462),所述手持机构(1)与所述主动壳(42)之间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壳(42)复位的第二弹性件(4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结构(46)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手持机构(1)内的连接杆(461),所述主动杆(4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461)连接,所述连接杆(461)与所述主动件(451)之间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主动件(451)复位的第三弹性件(463),所述第三弹性件(463)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62)的弹性系数,所述连接杆(461)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主动件(451)脱离所述手持机构(1)的限位结构(4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45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461)滑移配合的滑槽(4513),所述限位结构(47)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杆(461)上的限位轴(471),所述主动件(45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轴(471)滑移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杰申屠奇建钟苏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索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