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CNG气瓶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632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CNG气瓶框架,涉及CNG气瓶框架领域,采用的方案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支架,两个所述侧支架底部通过承载梁连接,所述承载梁的长度方向与气瓶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所述侧支架外侧均设置有防窜环,所述防窜环的排布与气瓶的排布相同,所述防窜环用于套设在气瓶锥形部上。本技术能够对气瓶进行可靠地固定,极大减少侧置式安装时气瓶的窜动和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cng气瓶框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cng气瓶框架。


技术介绍

1、压缩天然气汽车是以压缩天然气(简称cng)作汽车燃料的车辆,压缩天然气汽车比使用普通燃料(如汽油或柴油)汽车的一氧化碳排放量要低得多,因此,压缩天然气汽车得以较快地发展;压缩天然气通过气瓶进行存储,气瓶通过气瓶框架固定在车身上,为了延长车辆的续航能力,气瓶设置有多个,导致cng气瓶框架采用多层式结构,明显增高了车辆的重心。

2、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cng气瓶框架,包括底部框架、顶部框架、连接在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之间的竖向连接板,所述底部框架由两个底部横板和连接在两个底部横板之间的底部纵板构成,所述顶部框架由两个顶部横板和连接在两个顶部横板之间的顶部纵板构成,所述两个底部横板之间设置底部连接板,底部连接板的顶面设置气瓶安装底座,所述两个顶部横板之间设置顶部连接板,所述顶部连接板的底面设置气瓶箍带,先将最低层的两个cng气瓶放入框架中,并放置在气瓶安装底座上,然后依次叠加放置cng气瓶,最顶层的cng气瓶通过气瓶箍带固定。该cng气瓶框架采用单层固定结构,减少了多层结构中大量的气瓶固定结构,降低了气瓶框架的整体高度和重量,车辆装备后能明显降低车辆的重心。

3、采用该技术方案,虽然有效降低了车辆中心,避免侧翻的安全隐患,但在一些特殊车辆上,由于安装空间受到限制,只能侧置式安装在车身上,当采用以上气瓶框架时,在车辆急刹车的情况下,气瓶在框架中存在窜动现象,同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受到颠簸和振动的影响,导致气瓶稳定性较差,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气瓶框架难以满足在侧置式安装情况下稳定固定气瓶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cng气瓶框架,能够对气瓶进行可靠地固定,极大减少侧置式安装时气瓶的窜动和振动。

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cng气瓶框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支架,两个所述侧支架底部通过承载梁连接,所述承载梁的长度方向与气瓶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所述侧支架外侧均设置有防窜环,所述防窜环的排布与气瓶的排布相同,所述防窜环用于套设在气瓶锥形部上。通过防窜环能够防止气瓶窜动和振动,能够对气瓶进行可靠地固定。

3、进一步的,上下相邻的所述防窜环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侧支架连接。通过将上下若干防窜环成组连接形成模块,便于与侧支架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侧支架上水平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杆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上下表面和所述侧支架的横梁上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倒八字型结构,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气瓶。通过设置支撑架能够支撑和压紧气瓶,进一步减少其振动和窜动。

6、进一步的,还包括顶部蒙皮、两个侧部蒙皮和底部蒙皮,所述顶部蒙皮设置在所述侧支架的上部,两个所述侧部蒙皮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侧支架两侧,所述底部蒙皮设置在所述侧支架的底部,所述顶部蒙皮与所述底部蒙皮之间设置有蒙皮支架。通过顶部蒙皮、两个侧部蒙皮和底部蒙皮对气瓶起到防护作用。

7、进一步的,所述顶部蒙皮与所述侧部蒙皮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倒角。通过设置倒角避免顶部尖角产生碰撞和损伤,避免划伤人。

8、进一步的,所述侧支架呈u型结构,所述侧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竖梁一和竖梁二,所述竖梁一和所述竖梁二的底部通过横梁连接,所述竖梁一设置有装配板一,所述装配板一上设置有车架连接孔,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装配板二,所述装配板二与所述承载梁和所述底部蒙皮连接,所述竖梁二上设置有装配板三,所述装配板三与所述侧部蒙皮连接,所述竖梁一、所述竖梁二和所述横梁的横截面均为u型结构,所述竖梁一和所述竖梁二的顶部均设置有堵板。通过竖梁一、竖梁二和横梁使用u型结构满足轻量化和强度要求。

9、进一步的,所述竖梁一和所述装配板一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竖梁二内侧设置有加强板。通过加强板和加强筋进一步增强侧支架的强度。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套环,所述套环设置有缺口,所述套环采用弹性材料,所述套环能够套设在气瓶上,所述竖梁二上部设置有拉带,所述拉带的活动端与所述竖梁一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环能够在所述拉带压力作用下闭合。通过拉带能够固定上层气瓶,配合橡胶圈能够避免拉带对气瓶产生损伤,同时利用套环的反作用力保证拉带紧箍在气瓶上。

11、进一步的,所述顶部蒙皮与所述侧部蒙皮的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吊环,多个所述吊环对称分布。通过设置吊环便于吊装本框架。

12、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cng气瓶框架,通过防窜环能够防止气瓶窜动和振动,能够对气瓶进行可靠地固定;通过将上下若干防窜环成组连接形成模块,便于与侧支架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架能够支撑和压紧气瓶,进一步减少其振动和窜动;通过顶部蒙皮、两个侧部蒙皮和底部蒙皮对气瓶起到防护作用;通过设置倒角避免顶部尖角产生碰撞和损伤,避免划伤人;通过竖梁一、竖梁二和横梁使用u型结构满足轻量化和强度要求;通过加强板和加强筋进一步增强侧支架的强度;通过拉带能够固定上层气瓶,配合橡胶圈能够避免拉带对气瓶产生损伤,同时利用套环的反作用力保证拉带紧箍在气瓶上;通过设置吊环便于吊装本框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CNG气瓶框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侧支架底部通过承载梁(12)连接,承载梁(12)的长度方向与气瓶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侧支架外侧均设置有防窜环(5),防窜环(5)的排布与气瓶的排布相同,防窜环(5)用于套设在气瓶锥形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防窜环(5)通过连接杆(6)连接,连接杆(6)与侧支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侧支架上水平设置有分隔板(10),分隔板(10)与连接杆(6)通过连杆(21)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分隔板(10)上下表面和侧支架的横梁(15)上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支撑架(11),支撑架(11)为倒八字型结构,支撑架(11)用于支撑气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蒙皮(2)、两个侧部蒙皮(3)和底部蒙皮,顶部蒙皮(2)设置在侧支架的上部,两个侧部蒙皮(3)分别垂直设置在侧支架两侧,底部蒙皮设置在侧支架的底部,顶部蒙皮(2)与底部蒙皮之间设置有蒙皮支架(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顶部蒙皮(2)与侧部蒙皮(3)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倒角。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侧支架呈U型结构,侧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竖梁一(9)和竖梁二(8),竖梁一(9)和竖梁二(8)的底部通过横梁(15)连接,竖梁一(9)设置有装配板一(16),装配板一(16)上设置有车架连接孔,横梁(15)上设置有装配板二(20),装配板二(20)与承载梁(12)和底部蒙皮连接,竖梁二(8)上设置有装配板三,装配板三与侧部蒙皮(3)连接,竖梁一(9)、竖梁二(8)和横梁(15)的横截面均为U型结构,竖梁一(9)和竖梁二(8)的顶部均设置有堵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竖梁一(9)和装配板一(16)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7),竖梁二(8)内侧设置有加强板(19)。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环(13),套环(13)设置有缺口,套环(13)采用弹性材料,套环(13)能够套设在气瓶上,竖梁二(8)上部设置有拉带(14),拉带(14)的活动端与竖梁一(9)可拆卸连接,套环(13)能够在拉带(14)压力作用下闭合。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顶部蒙皮(2)与侧部蒙皮(3)的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吊环(1),多个吊环(1)对称分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cng气瓶框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侧支架底部通过承载梁(12)连接,承载梁(12)的长度方向与气瓶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侧支架外侧均设置有防窜环(5),防窜环(5)的排布与气瓶的排布相同,防窜环(5)用于套设在气瓶锥形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防窜环(5)通过连接杆(6)连接,连接杆(6)与侧支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侧支架上水平设置有分隔板(10),分隔板(10)与连接杆(6)通过连杆(21)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分隔板(10)上下表面和侧支架的横梁(15)上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支撑架(11),支撑架(11)为倒八字型结构,支撑架(11)用于支撑气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蒙皮(2)、两个侧部蒙皮(3)和底部蒙皮,顶部蒙皮(2)设置在侧支架的上部,两个侧部蒙皮(3)分别垂直设置在侧支架两侧,底部蒙皮设置在侧支架的底部,顶部蒙皮(2)与底部蒙皮之间设置有蒙皮支架(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cng气瓶框架,其特征在于,顶部蒙皮(2)与侧部蒙皮(3)连接的位置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金楠张祥稳姜增辉王晓春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