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及钢筋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955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0
本技术涉及钢筋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套筒及钢筋连接结构,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呈贯通的筒状且一体成型,套筒本体的一端形成供第一钢筋插入的第一插入端,套筒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供第二钢筋插入的第二插入端,在套筒本体的内壁上设有沿套筒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凹槽,若干凹槽适于容纳第一钢筋及第二钢筋上对应的横肋。通过在套筒本体的内壁上设置若干与第一钢筋及第二钢筋上的横肋相匹配的凹槽,在挤压装置挤压套筒过程中,凹槽对横肋起到保护作用,减小套筒的内壁直接挤压横肋而对横肋产生挤压损坏,保证套筒与钢筋之间具有足够的握裹力,减小在横肋处产生的局部应力,减小钢筋变形,增强钢筋与套筒之间的抗拉力,提高连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筋连接,具体涉及套筒及钢筋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钢筋连接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操作,现有的钢筋连接方式包括搭接焊接、螺纹套筒连接及径向冷挤压套筒连接等,其中,径向冷挤压套筒连接是先将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各自的一端分别由套筒两端插入套筒内,然后采用冷挤压工艺挤压套筒,将套筒与钢筋固定相连,具有加工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桩基础、桥梁等项目中。

2、然而,在使用挤压装置挤压套筒过程中,套筒内壁直接接触挤压钢筋表面凸起的筋肋,容易对钢筋造成挤压伤害,使得钢筋变形,出现套筒与钢筋之间的抱紧力不足、连接质量不可靠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筒及钢筋连接结构,以解决挤压过程中容易对钢筋造成挤压损害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呈贯通的筒状且一体成型,所述套筒本体的一端形成供第一钢筋插入的第一插入端,所述套筒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供第二钢筋插入的第二插入端,在所述套筒本体的内壁上设有沿所述套筒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适于容纳所述第一钢筋及所述第二钢筋上对应的横肋。

3、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套筒本体呈贯通的筒状且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第一钢筋从套筒本体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套筒内且第二钢筋从套筒本体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套筒内,实现了两根钢筋分别从套筒的两端插入,进而通过挤压装置从套筒的外侧对套筒进行径向挤压之后,套筒分别与两根钢筋压紧固定,从而实现两根钢筋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通过在套筒本体的内壁上设置若干与第一钢筋及第二钢筋上的横肋相匹配的凹槽,来容纳对应的横肋,在挤压装置挤压套筒过程中,凹槽对其包裹住的横肋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小套筒的内壁直接挤压横肋而对横肋产生挤压损坏,保证套筒与钢筋之间具有足够的握裹力,还可以减小在横肋处产生的局部应力,减小钢筋变形,同时,横肋卡接在凹槽中还可以增强钢筋与套筒之间的抗拉力,提高连接质量。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钢筋及所述第二钢筋的外径。

5、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套筒本体的内径大于钢筋的外径,方便装配过程中钢筋插入套筒中,并且便于及时调整钢筋与套筒之间沿套筒周向的相对位置,保证钢筋上的横肋能够与套筒本体内壁上的凹槽相对应,提高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沿着所述套筒本体的轴线盘旋而上,和/或,每个所述凹槽呈中间宽且两头窄的月牙型。

7、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每个凹槽的延伸方向沿着套筒本体的轴线盘旋而上,保证凹槽与横肋相对应,便于横肋卡接在凹槽中,一方面实现凹槽对横肋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凹槽与横肋的配合提高钢筋与套筒之间沿轴向的抗拉能力;通过设置凹槽呈中间宽且两头窄的月牙型,可以实现凹槽容纳横肋,同样便于实现凹槽对横肋的保护,及提高钢筋与套筒之间的抗拉能力。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尺寸大于与之配合的所述横肋的尺寸,以避免在所述套筒收缩时所述套筒与所述横肋产生局部应力。

9、有益效果:凹槽的形状尺寸相对于与之配合的横肋的形状尺寸适当放大,凹槽与横肋之间允许一定的容差,便于横肋进入凹槽中,同时,在后期挤压装置挤压套筒时,可以保证套筒收缩过程不会与钢筋的横肋产生局部应力,避免造成钢筋变形而影响两根钢筋与套筒接头处的连接质量。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钢筋及所述第二钢筋上的两排横肋延伸方向不同,若干所述凹槽形成两排,两排所述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的轴线的两侧且延伸方向不同,以使两排所述凹槽与对应的两排横肋相匹配。

11、有益效果:套筒本体内壁上的若干凹槽形成与横肋对应的两排,便于实现与横肋的配合。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套筒本体端部的所述凹槽与所述套筒本体的端面相交形成凹槽开口,所述凹槽开口适于与所述横肋卡接,以控制所述第一钢筋或所述第二钢筋伸进所述套筒本体的长度。

13、有益效果:在钢筋插入套筒本体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横肋201与凹槽开口104的配合度,来控制钢筋伸进套筒本体的长度为预设的长度,准确性好,操作方便,并且凹槽开口位于套筒本体的端部,便于观察和判断,避免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伸进套筒的长度过长或过短,从而保证套筒和钢筋连接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在钢筋向套筒本体中伸入过程中,可以先通过人工判断钢筋伸进去的大致长度,再根据凹槽开口与横肋的卡接实现钢筋伸进长度的准确限制,从而提高装配精度。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钢筋及所述第二钢筋表面的纵肋对应的标识部,所述标识部适于与所述第一钢筋及所述第二钢筋表面的纵肋对齐,以定位所述第一钢筋及所述第二钢筋。

15、有益效果:标识部位于套筒本体的外周面上,便于观察,以标识部作为参照,通过调整钢筋上的纵肋标识部对齐,可以实现钢筋与套筒装配过程中两者相对位置的对正,保证横肋能够准确进入凹槽中,提高装配精度。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部为压槽或刻印或压花。

17、有益效果:压槽、刻印、压花加工简单,成本低且标识明显。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本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标识部相对应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中适于容纳所述第一钢筋及所述第二钢筋上对应的纵肋。

19、有益效果:在钢筋插入套筒中后,纵肋嵌入条形槽中,条形槽起到对纵肋的保护作用,减小挤压装置挤压套筒过程中对纵肋的挤压伤害,进一步提高钢筋的可靠性,减小钢筋变形,提高连接质量。

2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筋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的套筒;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适于从所述套筒的第一插入端插入所述套筒中,所述第二钢筋适于从所述套筒的第二插入端插入所述套筒中,所述第一钢筋及所述第二钢筋上的横肋与所述套筒内壁上的凹槽对应配合。因为钢筋连接结构包括套筒,具有与套筒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10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钢筋(210)及所述第二钢筋(220)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102)的延伸方向沿着所述套筒本体(101)的轴线盘旋而上,和/或,每个所述凹槽(102)呈中间宽且两头窄的月牙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2)的尺寸大于与之配合的所述横肋(201)的尺寸,以避免在所述套筒收缩时所述套筒与所述横肋(201)产生局部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210)及所述第二钢筋(220)上的两排横肋(201)延伸方向不同,若干所述凹槽(102)形成两排,两排所述凹槽(102)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101)的轴线的两侧且延伸方向不同,以使两排所述凹槽(102)与对应的两排横肋(201)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套筒本体(101)端部的所述凹槽(102)与所述套筒本体(101)的端面相交形成凹槽开口(104),所述凹槽开口(104)适于与所述横肋(201)卡接,以控制所述第一钢筋(210)或所述第二钢筋(220)伸进所述套筒本体(101)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10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钢筋(210)及所述第二钢筋(220)表面的纵肋(202)对应的标识部(103),所述标识部(103)适于与所述第一钢筋(210)及所述第二钢筋(220)表面的纵肋(202)对齐,以定位所述第一钢筋(210)及所述第二钢筋(2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103)为压槽或刻印或压花。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10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标识部(103)相对应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中适于容纳所述第一钢筋(210)及所述第二钢筋(220)上对应的纵肋(202)。

10.一种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10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钢筋(210)及所述第二钢筋(220)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102)的延伸方向沿着所述套筒本体(101)的轴线盘旋而上,和/或,每个所述凹槽(102)呈中间宽且两头窄的月牙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2)的尺寸大于与之配合的所述横肋(201)的尺寸,以避免在所述套筒收缩时所述套筒与所述横肋(201)产生局部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210)及所述第二钢筋(220)上的两排横肋(201)延伸方向不同,若干所述凹槽(102)形成两排,两排所述凹槽(102)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101)的轴线的两侧且延伸方向不同,以使两排所述凹槽(102)与对应的两排横肋(201)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套筒本体(101)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修国林遥王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汨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