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
,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生物人工肝治疗,可有效提高生物人工肝治疗效果的重要装置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用双腔储液池。
技术介绍
当前,肝衰竭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针对肝衰竭的治疗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而目前人工肝治疗已经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一个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尤其是生物人工肝在理论上可以代偿肝脏的全部功能,代表着今后人工肝的发展潮流,面临着巨大的临床需求,具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生物人工肝的基本原理是患者的血液或血浆流经载有生物活性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在此过程中,生物活性细胞一方面完成血液(血浆)中毒性物质的代谢,同时将其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入血,纠正内环境紊乱,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自体肝脏恢复或肝移植赢得机会,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达到治疗目的。 不难理解,生物人工肝的疗效除取决于反应器内肝细胞的数量和生物学功能外,患者血液(血浆)与体外培养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效率也成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设计合理的储液池在这一环节起着关键作用。国外已进行I-III期临床验证的生物人工肝装置有BLSS、AMC-BAL、EL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用双腔储液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8)和外腔(9)。其中,外腔(9)顶部设有第一液体进口(1)和第一气压平衡孔(4),内腔(8)顶部设有第二液体进口(2)和第二气压平衡孔(3),内腔(8)底部设有第一液体出口(5),内腔(8)侧壁靠近底部设有第二液体出口(6),该第二液体出口(6)借助一管状通道途经外腔(9),由内腔(8)直接通往双腔储液池外,该管状通道在外腔(9)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外腔侧孔(7)。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用双腔储液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8)和外腔(9)。其中,外腔(9)顶部设有第一液体进口(1)和第一气压平衡孔(4),内腔(8)顶部设有第二液体进口(2)和第二气压平衡孔(3),内腔(8)底部设有第一液体出口(5),内腔(8)侧壁靠近底部设有第二液体出口(6),该第二液体出口(6)借助一管状通道途经外腔(9),由内腔(8)直接通往双腔储液池外,该管状通道在外腔(9)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外腔侧孔(7)。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用双腔储液池,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兰娟,赵立夫,张安业,吕国良,朱春侠,陈佳佳,潘小平,章益民,喻成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