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护桩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253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护桩墙,涉及建设工程领域,包括支护桩墙主体和混凝土桩主体,所述支护桩墙主体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护桩墙主体、螺纹孔、受力块、拼接板和固定孔,可以通过安装有的受力块在装置中的支护桩墙主体进行使用时提高装置的操作便利性,便于进行操作使用,同时通过安装有的拼接板在组合使用时通过安装有的L型结构的拼接板进行连接,便于进行组合使用,通过设置的支护桩墙主体和混凝土桩主体,在装置使用时可以通过安装有的支护桩墙主体配合装置中安装有的混凝土桩主体的使用稳定性,在使用之后可以通过安装水泥浇筑在浇筑层中,可以在使用之后增强整个装置的使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设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支护桩墙


技术介绍

1、基坑工程技术方案主要从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施工难度、施工工期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我国沿海周边软土地区对smw工法桩、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的应用比较多,因此需要一种支护桩墙。

2、现有的技术公开号为cn103452101a的专利文献中提供一种支护桩墙,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包括至少一个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呈哑铃型,包括对称设置的上翼缘、下翼缘和设置在所述上翼缘、下翼缘之间的腹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内部设置有受力钢筋、预应力筋和箍筋;该支护桩墙包括若干个水泥土搅拌桩和设置在所述水泥土搅拌桩内的预应力混凝土桩。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预应力混凝土桩具有良好的抗弯刚度,在保证基坑支护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工程成本,施工方便;本专利技术的支护桩墙具有较好的抗弯刚度和抗侧移能力,但是cn103452101a技术在进行操作时,无法在装置进行使用提高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同时无法在使用是提高装置的强度的问题,为此急需一种支护桩墙。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护桩墙,以解决现有的支护桩墙在使用的时候,无法在装置进行使用提高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同时无法在使用是提高装置的强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护桩墙,包括支护桩墙主体,所述支护桩墙主体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一端安装有受力块,所述支护桩墙主体左右两端一体化焊接有拼接板,所述拼接板表面开设有固定孔。

3、所述支护桩墙主体内壁贴合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一端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一端活动连接有左侧夹持框,所述左侧夹持框一端安装有限位杆,所述活动轴一端活动安装有右侧夹持框,所述右侧夹持框一端开设有限位孔。

4、所述支护桩墙主体内部安装有混凝土桩主体。

5、优选地,所述受力块通过螺纹孔与支护桩墙主体螺纹连接,且受力块为“凹”型结构设置。

6、优选地,所述拼接板以支护桩墙主体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且拼接板为“l”型结构设置。

7、优选地,所述左侧夹持框通过活动轴与支护桩墙主体构成旋转结构,且左侧夹持框与右侧夹持框大小相同。

8、优选地,所述右侧夹持框通过活动轴与支护桩墙主体构成旋转结构,且右侧夹持框通过限位孔与左侧夹持框螺纹连接。

9、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桩主体包括混凝土外壳、浇筑层和支撑钢架,且混凝土外壳安装在支护桩墙主体的一端,所述混凝土外壳内部安装有浇筑层,所述浇筑层内部安装有支撑钢架。

10、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外壳与支护桩墙主体紧密贴合,且支撑钢架的直径小于混凝土外壳的直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护桩墙主体、螺纹孔、受力块、拼接板和固定孔,可以通过安装有的受力块在装置中的支护桩墙主体进行使用时提高装置的操作便利性,便于进行操作使用,同时通过安装有的拼接板在组合使用时通过安装有的l型结构的拼接板进行连接,便于进行组合使用;

13、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护桩墙主体和混凝土桩主体,在装置使用时可以通过安装有的支护桩墙主体配合装置中安装有的混凝土桩主体的使用稳定性,在使用之后可以通过安装水泥浇筑在浇筑层中,可以在使用之后增强整个装置的使用强度;

14、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活动轴、左侧夹持框、限位杆和右侧夹持框,在装置中安装有的左侧夹持框与右侧夹持框可以通过活动轴进行转动,转动之后可以对安装的混凝土桩主体进行固定,保持整个装置使用的整体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护桩墙,包括支护桩墙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墙主体(1)一端开设有螺纹孔(2)、所述螺纹孔(2)一端安装有受力块(3),所述支护桩墙主体(1)左右两端一体化焊接有拼接板(4),所述拼接板(4)表面开设有固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块(3)通过螺纹孔(2)与支护桩墙主体(1)螺纹连接,且受力块(3)为“凹”型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4)以支护桩墙主体(1)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且拼接板(4)为“L”型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夹持框(8)通过活动轴(7)与支护桩墙主体(1)构成旋转结构,且左侧夹持框(8)与右侧夹持框(10)大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夹持框(10)通过活动轴(7)与支护桩墙主体(1)构成旋转结构,且右侧夹持框(10)通过限位孔(11)与左侧夹持框(8)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桩主体(12)包括混凝土外壳(1201)、浇筑层(1202)和支撑钢架(1203),且混凝土外壳(1201)安装在支护桩墙主体(1)的一端,所述混凝土外壳(1201)内部安装有浇筑层(1202),所述浇筑层(1202)内部安装有支撑钢架(12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外壳(1201)与支护桩墙主体(1)紧密贴合,且支撑钢架(1203)的直径小于混凝土外壳(1201)的直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桩墙,包括支护桩墙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墙主体(1)一端开设有螺纹孔(2)、所述螺纹孔(2)一端安装有受力块(3),所述支护桩墙主体(1)左右两端一体化焊接有拼接板(4),所述拼接板(4)表面开设有固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块(3)通过螺纹孔(2)与支护桩墙主体(1)螺纹连接,且受力块(3)为“凹”型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4)以支护桩墙主体(1)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且拼接板(4)为“l”型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夹持框(8)通过活动轴(7)与支护桩墙主体(1)构成旋转结构,且左侧夹持框(8)与右侧夹持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勤王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连大管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