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21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所述箱体包括:边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边框的一侧,并与所述边框围设出容置空间,所述支撑板包括:多层结构板、设置在相邻所述结构板之间的缓冲层、设置在邻近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结构板背离所述边框一侧的换热件,且至少一个所述结构板与所述边框相连。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箱体,支撑板采用结构板、缓冲层以及换热件的一体集成复合板体结构,不仅可以简化箱体结构,降低安装难度、减少密封界面数量,以降低箱体的密封成本以及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箱体的结构强度以及刚度,以提高箱体的底面轮廓度,提高箱体的可靠性、稳定性,并可以延长箱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箱体适于容置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可以通过设置冷却结构的方式,实现对电池单体的冷却,电池单体在寒冷环境下使用时,会出现续航打折现象,可以通过设置加热结构的方式,实现对电池单体的加热。

2、然而,目前,在箱体底部集成换热板后,箱体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

2、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其可通过提高箱体的可靠性,提高电池、储能系统以及用电装置的可靠性。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体,包括:边框和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边框的一侧,并与边框围设出容置空间,支撑板包括:多层结构板、设置在相邻结构板之间的缓冲层、设置在邻近容置空间的结构板背离边框一侧的换热件,且至少一个结构板与边框相连。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箱体,支撑板采用结构板、缓冲层以及换热件的一体集成复合板体结构,不仅可以简化箱体结构,降低安装难度、减少密封界面数量,以降低箱体的密封成本以及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箱体的结构强度以及刚度,以提高箱体的底面轮廓度,提高箱体的可靠性、稳定性,并可以延长箱体的使用寿命。

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换热件包括第一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包括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弯折形成有u型区域,第一换热段弯折设置于u型区域内,且与第二换热段弯折连接。

6、在上述实施例方式中,由于电池布置在外围的电池单体相对于内部电池单体更靠近箱体的侧壁,由此,电池外围的电池单体较为容易地通过电池的侧壁或者端板等结构向外散热,且受到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热量散发的影响较小,而处于内部电池单体散热较为困难且受到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热量散热的影响较大,这样,电池在不同位置的电池单体的散热情况不同,导致电池在运转后,电池内的外围电池单体和内部电池单体相互之间的温度分布较为不均匀,这使得电池在运转过程中稳定性较差且电池性能容易出现衰减的情况;有鉴于此,本申请通过将第二换热段折弯形成有u型区域,且第一换热段弯折设置于u型区域内,当采用本实施例的换热件与电池组件换热时,可将外围的第二换热段形成的u型区域与电池的外围电池单体相对,将u型区域内的第一换热段与内部电池单体相对,使得换热件可以弥补外围电池单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导致的内外温差,使电池组件外围的电池单体与电池组件内部的电池单体的换热效果趋于一致,提升电池的均温性,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换热段位于第一换热流道的周向的最外侧。

8、在上述实施例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换热段位于第一换热流道的周向的最外侧,使第二换热段能够对电池组件的外侧周向进行换热,有利于改善电池组件在不同环境中温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段与第二换热段在同一平面内折弯。

10、在上述实施例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换热段与第二换热段在同一平面内折弯,可以使得第一换热流道在同一平面内对电池进行换热,由此,可以简化第一换热流道的结构,降低第一换热流道的生产难度,同时还可以减少第一换热流道的占有空间,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换热段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部,多个第一换热部间隔排布,且顺次弯折相连。

12、在上述实施例方式中,一方面,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换热部,可以增加第一换热段的换热面积,进而可以增加第一换热流道的换热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第一换热流道的换热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内部电池单体被外部电池单体包裹,内部电池单体互相之间温差不大,因而,通过多个第一换热部的设置,能在保证内外电池单体的温差小的前提下,保证整体换热效果。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个第一换热部均沿第二方向直线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14、在上述实施例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直线延伸,可以降低第一换热部的生产制造难度,进而可以降低第一换热流道的生产复杂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直管还可以提高换热流体的流动速度,进而可以提高第一换热流道的换热效果;另外,多个第一换热部平行设置,也能节约占用的空间,利于换热件的结构小型化,利于保证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1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换热段包括:第二换热部、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第二换热部沿第一换热段的第一侧周沿延伸,第三换热部连接在第二换热部与第一换热段之间,且沿第一换热段的第二侧周沿延伸,第三换热部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部呈夹角连接,第三换热部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段呈夹角连接;第四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连通,与第二换热部呈夹角连接,且沿第一换热段的第三侧周沿延伸。

16、在上述实施例方式中,通过将第二换热部、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分别布置在第一换热段的其中三侧,使得第二换热段可以包围第一换热段,进而可以增加第一换热流道的排布紧凑性,实现第一换热流道的结构小型化,进而有利于保障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同时,还可以简化第一换热流道的结构,方便换热件的加工和生产。

1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换热段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部,多个第一换热部在第一方向上顺次弯折连接;其中,第二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三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其中一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布置;第三换热部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三换热部的第二端与多个第一换热部中沿第一方向距离第二换热部最远的一个相连,第四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第四换热部的一端与第二换热部的远离第三换热部的一端相连,第四换热部的另一端沿第一方向朝向远离第二换热部的方向延伸;或第二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三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布置;第三换热部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三换热部的第二端与多个第一换热部中沿第一方向距离第三换热部最近的一个相连,第四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第四换热部的一端与第二换热部的远离第三换热部的一端相连,第四换热部的另一端沿第二方向朝向远离第二换热部的方向延伸。

18、在上述实施例方式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换热部在第一方向上顺次弯折连接,第二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三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其中一侧,第四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限定第二换热部、第三换热部、第四换热部和第一换热部的位置关系,进一步限定了第一换热流道的布局,简化第一换热流道的结构,便于加工制作。通过设置第二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三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沿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第四换热部位于多个第一换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包括第一换热流道(10),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0)包括第一换热段(11)和第二换热段(12);所述第二换热段(12)弯折形成有U型区域(120),所述第一换热段(11)弯折设置于所述U型区域(120)内,且与所述第二换热段(12)弯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段(12)位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0)的周向的最外侧;和/或,所述第一换热段(11)与所述第二换热段(12)在同一平面内折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11)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部(111),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间隔排布,且顺次弯折相连;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均沿第二方向直线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段(12)包括:第二换热部(121)、第三换热部(122)和第四换热部(125),所述第二换热部(121)沿所述第一换热段(11)的第一侧周沿延伸,所述第三换热部(122)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部(121)与所述第一换热段(11)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换热段(11)的第二侧周沿延伸,所述第三换热部(1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三换热部(1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段(11)呈夹角连接;所述第四换热部(125)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连通,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呈夹角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换热段(11)的第三侧周沿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11)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部(111),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在第一方向上顺次弯折连接;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部(122)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25)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11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121)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部(122)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25)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四换热部(125)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换热部(122)的长度;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部(125)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延伸至靠近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中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距离最远的一个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段(12)还包括: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部沿所述第一换热段(11)的第四侧周沿延伸,且封闭所述第二换热部(121)、所述第三换热部(122)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25)形成的所述U型区域(120)的开口的至少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相对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0)还包括:第三换热段(13),所述第一换热段(11)连接在所述第三换热段(13)和所述第二换热段(12)之间,且所述第三换热段(13)与所述第一换热段(11)呈夹角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11)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部(111),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在第一方向上顺次弯折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段(13)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换热部(12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换热部(111)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段(13)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靠近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中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距离最远的一个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11)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段(12)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的下游;或者,所述换热件被配置为:在加热电池组件时,所述第一换热段(11)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段(12)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的下游;在冷却所述电池的电池组件时,所述第一换热段(11)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段(12)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的上游。

1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一个或多个换热流道,当所述换热流道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换热流道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或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包括第一换热流道(10),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0)包括第一换热段(11)和第二换热段(12);所述第二换热段(12)弯折形成有u型区域(120),所述第一换热段(11)弯折设置于所述u型区域(120)内,且与所述第二换热段(12)弯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段(12)位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0)的周向的最外侧;和/或,所述第一换热段(11)与所述第二换热段(12)在同一平面内折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11)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部(111),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间隔排布,且顺次弯折相连;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均沿第二方向直线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段(12)包括:第二换热部(121)、第三换热部(122)和第四换热部(125),所述第二换热部(121)沿所述第一换热段(11)的第一侧周沿延伸,所述第三换热部(122)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部(121)与所述第一换热段(11)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换热段(11)的第二侧周沿延伸,所述第三换热部(1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三换热部(1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段(11)呈夹角连接;所述第四换热部(125)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连通,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呈夹角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换热段(11)的第三侧周沿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11)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部(111),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在第一方向上顺次弯折连接;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部(122)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25)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11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121)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部(122)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25)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四换热部(125)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换热部(122)的长度;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部(125)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延伸至靠近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中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距离最远的一个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段(12)还包括: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部沿所述第一换热段(11)的第四侧周沿延伸,且封闭所述第二换热部(121)、所述第三换热部(122)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25)形成的所述u型区域(120)的开口的至少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相对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10)还包括:第三换热段(13),所述第一换热段(11)连接在所述第三换热段(13)和所述第二换热段(12)之间,且所述第三换热段(13)与所述第一换热段(11)呈夹角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11)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部(111),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在第一方向上顺次弯折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段(13)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换热部(12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换热部(111)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段(13)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靠近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部(111)中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21)距离最远的一个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11)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段(12)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的下游;或者,所述换热件被配置为:在加热电池组件时,所述第一换热段(11)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段(12)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的下游;在冷却所述电池的电池组件时,所述第一换热段(11)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段(12)沿流体流动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王庆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