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内散热机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067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内散热机壳结构,包括机壳、端盖、定子、转子和端板,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能够互相配合的定子和转子,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端盖,机壳的端板上圆周均布有散热棒,所述定子上圆周均布有散热孔,所述散热棒与散热孔一一对应,散热棒能够插入对应的散热孔内。本技术在机壳的端板上设置有散热棒,散热棒与定子上的散热孔相配合使得定子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棒快速的传动至机壳上,能够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并且不同于水冷机壳,不会有漏水的风险;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涉及一种电机内散热机壳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电机机壳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为电机定转子部件安装提供支撑,二是通过机壳内圆与定子外圆之间的配合,为电机提供一条散热通道,实现电机的散热;

2、然而机壳仅与定子外圆接触,散热面积有限,散热通道单一;点机内部热量需要通过电机本体结构传至定子外圆后,方可通过机壳散热,这意味着电机本体的散热更多的需要依赖其本体结构的热路设计,限制的电机结构的选择面;也有部分电机采用水冷结构进行冷却,现有水冷电机一般将水冷通道布置于机壳表层,在散热过程中,电机内部的热量通过硅钢片和气隙传至电机外圆,机壳内圆与定子外圆接触,热量从定子外圆传至机壳内圆,最终,电机热量由电机水冷通道带走,但是,该结构仅能将传至电机定子外圆的热量带走,对于积攒在电机内部的热量则无法触及;并且水冷电机的管路,在长时间使用后,面临堵塞、腐蚀、漏水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传统电机散热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机内散热机壳结构。

2、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所述一种电机内散热机壳结构,包括机壳、端盖、定子、转子和端板,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能够互相配合的定子和转子,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端盖,机壳的端板上圆周均布有散热棒,所述定子上圆周均布有散热孔,所述散热棒与散热孔一一对应,散热棒能够插入对应的散热孔内。

4、优选的,所述散热棒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端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散热棒螺接于散热孔内。

5、优选的,所述转子的转轴两端分别利用轴承与端盖和端板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散热棒由导热性能好的材质制成。

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8、本技术在机壳的端板上设置有散热棒,散热棒与定子上的散热孔相配合使得定子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棒快速的传动至机壳上,能够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并且不同于水冷机壳,不会有漏水的风险;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内散热机壳结构,包括机壳(1)、端盖(2)、定子(3)、转子(4)和端板(5),其特征是: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能够互相配合的定子(3)和转子(4),所述机壳(1)上设置有端盖(2),机壳(1)的端板(5)上圆周均布有散热棒(6),所述定子(3)上圆周均布有散热孔(7),所述散热棒(6)与散热孔(7)一一对应,散热棒(6)能够插入对应的散热孔(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内散热机壳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棒(6)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端板(5)上开设有螺纹孔,散热棒(6)螺接于散热孔(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内散热机壳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子(4)的转轴(9)两端分别利用轴承(8)与端盖(2)和端板(5)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内散热机壳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棒(6)由导热性能好的材质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内散热机壳结构,包括机壳(1)、端盖(2)、定子(3)、转子(4)和端板(5),其特征是: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能够互相配合的定子(3)和转子(4),所述机壳(1)上设置有端盖(2),机壳(1)的端板(5)上圆周均布有散热棒(6),所述定子(3)上圆周均布有散热孔(7),所述散热棒(6)与散热孔(7)一一对应,散热棒(6)能够插入对应的散热孔(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令康徐凡雅史跃陆涛俞帅波堵文灿吴刚康彦飞钱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