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锚夹式封堵器械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锚夹式封堵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935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夹式封堵器械,用于封堵和/或关闭身体中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之间的开放通道,包括夹持结构与封堵盘;夹持结构的第一端部固定在第一组织的第一面,夹持结构的第二端部夹持在第一组织的第二面,且夹持结构至少部分通过开放通道后翻过第一组织;并且,封堵盘与夹持结构的第二端活动连接和/或封堵盘为自适应封堵结构,封堵盘贴合在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上,实现对开放通道的封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锚夹式封堵器械


技术介绍

1、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胎儿没有肺循环,来自脐带的含氧血从胎儿右心房经过卵圆孔流入到左心房。出生后,随着肺循环的建立,左心房压力增加,继发隔和原发隔相互靠近、粘连融合,逐渐形成永久性房间隔。但仍有部分人群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简称pfo)。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体心脏左心房的压力是大于右心房的,pfo处于闭合状态。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pfo通道可以被推开,使得左右心房之前形成通路。来自静脉系统中的栓子,可能通过pfo通道进入体循环系统,若脑动脉系统发生栓塞,则表现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

2、传统技术中,利用pfo封堵器的两个圆形或者其他规则形状的夹持盘将卵圆孔两端的孔堵上,以起到闭合卵圆孔、阻断血流的作用。然而,卵圆孔是由两个不相连的房间隔错位相夹形成的扁平狭长的隧道,所以在采用传统的pfo封堵器对卵圆孔进行闭合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因为成型后不能完全释放双盘,无法完全阻流,导致产品封堵失效;第二,由于较多的金属植入物,经常容易发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情况;第三,由于夹持盘难以完全贴合卵圆孔,经常发生漏血的情况。为避免以上问题,临床中有人采用n形的封堵器来固定继发隔和原发隔,封堵器包括第一夹紧盘、连接件与第二夹紧盘,从而关闭pfo通道,但由于不同患者的pfo通道形状各不相同,连接件处于扁平狭长的隧道内而无法完全关闭通道。

3、专利cn114403949a公开了一种组织缺损封堵器,所述组织缺损封堵器包括封堵器本体,所述封堵器本体为记忆材料;所述封堵器本体包括第一夹紧盘、连接件与第二夹紧盘,所述第一夹紧盘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夹紧盘相连;当所述封堵器本体处于舒展状态时,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相互贴合并处于同一平面上,或者所述第一夹紧盘与所述第二夹紧盘设有间隙;所述第一夹紧盘的盘面上形成有第一镂空口,所述第二夹紧盘的盘面上形成有第二镂空口;该方案的技术缺陷在于:第一,紧固效果差,第一夹紧盘、第二夹紧盘分别连接在连接件的两端,且从说明书附图1可知,第一夹紧盘主要用于夹紧原发隔,第一夹紧盘与继发隔并不直接接触或对继发隔夹紧力小,心脏跳动过程中,血液仍能从左心房进入右心房;第二,难以适应不同形状的隧道,由于连接件仅用于连接第一夹紧盘和第二夹紧盘,没有填充隧道或改变隧道形状,即使封堵器本体夹紧了继发隔和原发隔,也易发生隧道未完全闭合的问题。

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封堵器紧固效果差的问题;第二,因隧道形状不同而难以关闭隧道的问题;第三,金属植入物较多引起并发症的问题;第四,植入物释放困难的问题;第五,封堵器防漏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以及其它更多的构思而提出了本申请。

2、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封堵器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提供了一种锚夹式封堵器械。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4、一种锚夹式封堵器械,用于封堵和/或关闭身体中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之间的开放通道,包括夹持结构与封堵盘;所述夹持结构的第一端部固定在第一组织的第一面,所述夹持结构的第二端部夹持在第一组织的第二面,且所述夹持结构至少部分通过开放通道后翻过所述第一组织;并且,所述封堵盘与所述夹持结构的第二端活动连接和/或所述封堵盘为自适应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盘贴合在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上,实现对开放通道的封堵。

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6、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通道适应件与夹紧件。

7、进一步地,所述通道适应件在释放过程中垂直于通道适应件的中心线朝两侧撑开,同时带动所述开放通道变形直至所述开放通道变小或关闭。

8、进一步地,所述通道适应件在释放完成后卡在关闭的开放通道内。

9、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聚拢件,所述聚拢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道适应件、夹紧件连接;并且,所述聚拢件在预装时呈展平状。

10、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释放完成后,所述聚拢件骑跨在所述第一组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在侧截面上大体呈水滴形。

12、进一步地,所述锚夹式封堵器械植入后,所述聚拢件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组织上;并且,所述第一组织为继发隔,所述第二组织为原发隔。

13、进一步地,所述聚拢件自然状态下呈圆弧状。

14、进一步地,所述聚拢件大体上呈弧状,所述聚拢件、所述通道适应件与所述夹紧件三者形成容纳腔,无论继发隔的形状或是厚度,继发隔均能纳入所述容纳腔。

15、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为网状结构;并且,所述通道适应件在释放过程中改变所述开放通道的形状。

16、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由若干个菱形结构组成。

17、进一步地,所述通道适应件包括第一调整单元与第二调整单元,释放所述通道适应件时,所述第一调整单元与所述第二调整单元相向运动撑开卵圆孔通道,撑开过程中,卵圆孔通道由卵圆形转变为“一”字形或直线形或波浪线形或细长形。

18、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为形状记忆合金材料,且为一体成形。

19、进一步地,所述通道适应件远端设有活动连接结构。

20、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盘与所述夹持结构二者的连接位置位于开放通道内,或者靠近开放通道的端口。

21、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盘与所述夹持结构二者的连接位置位于开放通道内,保证了封堵盘在贴合第一、第二组织的情况下不随意发生活动,第一、第二组织能限制活动连接结构的运动。

22、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盘的外表面光滑。

23、进一步地,所述通道适应件的长度小于开放通道的长度。

24、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盘包括增强构件与覆盖件,所述增强构件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连接。

25、进一步地,所述增强构件的外周部分呈内扣状。

26、进一步地,所述覆盖件为薄膜,覆盖在所述增强构件的表面。

27、进一步地,所述增强构件包括支撑单元与防漏单元;并且,所述防漏单元的外周完全闭合,且所述防漏单元在侧截面上呈弧形。

28、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盘为单层结构,便于收入输送系统,也便于释放。

2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增强构件的内部,所述防漏单元设置在所述增强构件的外周。

30、进一步地,所述增强构件大体上呈花朵状。

31、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盘大体上呈龟壳状。

3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由金属丝编织而成,且所述支撑单元将所述增强构件四等分或六等分或八等分。

3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以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为中心呈径向发散状,所述防漏单元由可刺破材料或可降解材料制成,使得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的空隙区易于被二次穿刺介入术配套的导丝和输送导管穿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夹式封堵器械,用于封堵和/或关闭身体中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之间的开放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结构与封堵盘;所述夹持结构的第一端部固定在第一组织的第一面,所述夹持结构的第二端部夹持在第一组织的第二面,且所述夹持结构至少部分通过开放通道后翻过所述第一组织;并且,所述封堵盘与所述夹持结构的第二端活动连接和/或所述封堵盘为自适应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盘贴合在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上,实现对开放通道的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通道适应件与夹紧件;并且,所述通道适应件在释放过程中垂直于通道适应件的中心线朝两侧撑开,同时带动所述开放通道变形直至所述开放通道变小或关闭;并且,所述通道适应件在释放完成后卡在关闭的开放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聚拢件,所述聚拢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道适应件、夹紧件连接;并且,所述聚拢件在预装时呈展平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释放完成后,所述聚拢件骑跨在所述第一组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并且,所述夹持结构在侧截面上大体呈水滴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夹式封堵器械植入后,所述聚拢件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组织上;并且,所述第一组织为继发隔,所述第二组织为原发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为网状结构;并且,所述通道适应件在释放过程中改变所述开放通道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适应件远端设有活动连接结构;并且,所述封堵盘与所述夹持结构二者的连接位置位于开放通道内,或者靠近开放通道的端口,和/或所述通道适应件的长度小于开放通道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盘包括增强构件与覆盖件,所述增强构件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连接;并且,所述增强构件的外周部分呈内扣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构件包括支撑单元与防漏单元;并且,所述防漏单元的外周完全闭合,且所述防漏单元在侧截面上呈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以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为中心呈径向发散状,所述防漏单元由可刺破材料或可降解材料制成,使得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的空隙区易于被二次穿刺介入术配套的导丝和输送导管穿过;并且,所述支撑单元的强度大于所述防漏单元的强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盘为自适应封堵结构,所述自适应封堵结构包括支撑件、防漏件与自适应弹性件,所述自适应弹性件连接所述支撑件与防漏件;并且,在所述防漏件受到外力时,所述防漏件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以此保证所述防漏件始终贴合所述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上设有锚定件,所述锚定件垂直设置或者斜向下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包括球状滚动件与配合件,所述球状滚动件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所述配合件与所述通道适应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夹式封堵器械还包括输送系统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结构、所述输送系统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夹式封堵器械,用于封堵和/或关闭身体中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之间的开放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结构与封堵盘;所述夹持结构的第一端部固定在第一组织的第一面,所述夹持结构的第二端部夹持在第一组织的第二面,且所述夹持结构至少部分通过开放通道后翻过所述第一组织;并且,所述封堵盘与所述夹持结构的第二端活动连接和/或所述封堵盘为自适应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盘贴合在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上,实现对开放通道的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通道适应件与夹紧件;并且,所述通道适应件在释放过程中垂直于通道适应件的中心线朝两侧撑开,同时带动所述开放通道变形直至所述开放通道变小或关闭;并且,所述通道适应件在释放完成后卡在关闭的开放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聚拢件,所述聚拢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道适应件、夹紧件连接;并且,所述聚拢件在预装时呈展平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释放完成后,所述聚拢件骑跨在所述第一组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并且,所述夹持结构在侧截面上大体呈水滴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夹式封堵器械植入后,所述聚拢件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组织上;并且,所述第一组织为继发隔,所述第二组织为原发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为网状结构;并且,所述通道适应件在释放过程中改变所述开放通道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夹式封堵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适应件远端设有活动连接结构;并且,所述封堵盘与所述夹持结构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王世城邵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迪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