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创制豆腥味降低的大豆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创制豆腥味降低的大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7798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创制豆腥味降低的大豆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降低大豆中豆腥味物质含量,具体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同时抑制脂肪氧化酶和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或其编码蛋白的表达可显著降低植物中豆腥味物质含量或减少植物豆腥味,尤其是大豆的豆腥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创制豆腥味降低的大豆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创制的大豆能够减少豆腥味。


技术介绍

1、大豆是人类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大豆及大豆蛋白因营养全面,蛋白含量高、低胆固醇等诸多优点被广泛用于加工成豆浆、植物奶、豆腐、豆脑、豆干、腐竹、香肠、熟肉等食品。然而因为大豆中豆腥味物质如己醛、2-己烯醛,1-己醇,1-辛烯-3-醇,反-2-辛烯醛,壬醛,反-2-壬烯醛等严重影响了豆制品及大豆蛋白制品的风味,严重限制了大豆及大豆蛋白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例如,因为豆腥味的影响,在肉食产品中大豆蛋白粉的用量不能超过8%,烘焙食品中不能超过3%,同样因为豆腥味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大豆及大豆蛋白粉在冰激凌、鱼肉制品、裱花奶油、植物蛋白饮料、婴幼儿奶粉、代餐粉、豆乳酸奶、特医食品等的应用。

2、近几十年人们为了应对食品工业对无豆腥味或低豆腥味大豆及大豆蛋白粉的迫切需求,从大豆原料端开发了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的低豆腥味大豆,已有的研究发现,大豆脂肪氧化酶lox1/2/3全部功能缺失后,大豆中豆腥味物质如己醛、1-己醇,反-2-辛烯醛,壬醛,反-2-壬烯醛降低约40%-70%,1-辛烯-3-醇降低约20%,2-己烯醛没有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已将这种大豆脂肪氧化酶lox1/2/3功能缺失的大豆用于生产冰激凌、调和植物奶等产品。但是,这些低豆腥味大豆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豆腥味物质,如己醛、2-己烯醛,1-己醇,1-辛烯-3-醇,反-2-辛烯醛,壬醛,反-2-壬烯醛,导致当前市场的低豆腥味大豆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市场亟需无豆腥味的大豆,即豆腥味物质如己醛、1-己醇,反-2-辛烯醛,壬醛,反-2-壬烯醛降低90%以上,2-己烯醛,1-辛烯-3-醇含量更低。

3、我们通过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大豆种子中几乎不含己醛、1-己醇,反-2-辛烯醛,壬醛,反-2-壬烯醛等豆腥味物质,且2-己烯醛和1-辛烯-3-醇含量大幅降低,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植物中豆腥味物质含量或减少植物豆腥味的方法。

2、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低植物中豆腥味物质含量或减少植物豆腥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降低或抑制植物中脂肪氧化酶和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或其编码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的步骤。

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脂肪氧化酶基因选自lox1基因、lox2基因或lox3基因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降低或抑制lox1基因、lox2基因和lox3基因或其编码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

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选自fad2-1a基因和/或fad2-1b基因。

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降低或抑制fad2-1a基因和fad2-1b基因或其编码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

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fad2-1a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选自下组:

8、(i)具有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9、(ii)将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如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具有所述相同或相近功能由(i)衍生的多肽;

10、或(iii)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具有50%或以上(优选60%以上,70%以上,80%以上,更优选90%以上,更优选95%以上,最优选98%以上,如99%或100%)的同源性、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多肽。

1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fad2-1b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选自下组:

12、(i)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13、(ii)将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如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具有所述相同或相近功能由(i)衍生的多肽;

14、或(iii)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有50%或以上(优选60%以上,70%以上,80%以上,更优选90%以上,更优选95%以上,最优选98%以上,如99%或100%)的同源性、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多肽。

1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lox1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选自下组:

16、(i)具有seq id no.: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17、(ii)将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如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具有所述相同或相近功能由(i)衍生的多肽;

18、或(iii)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3所示氨基酸序列有50%或以上(优选60%以上,70%以上,80%以上,更优选90%以上,更优选95%以上,最优选98%以上,如99%或100%)的同源性、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多肽。

1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lox2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选自下组:

20、(i)具有seq id no.: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21、(ii)将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如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具有所述相同或相近功能由(i)衍生的多肽;

22、或(iii)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4所示氨基酸序列有50%或以上(优选60%以上,70%以上,80%以上,更优选90%以上,更优选95%以上,最优选98%以上,如99%或100%)的同源性、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多肽。

23、另一优选例中,所述lox3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选自下组:

24、(i)具有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25、(ii)将如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如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具有所述相同或相近功能由(i)衍生的多肽;

26、或(iii)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有50%或以上(优选60%以上,70%以上,80%以上,更优选90%以上,更优选95%以上,最优选98%以上,如99%或100%)的同源性、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多肽。

2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fad2-1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

28、(a)编码如seq id no.:1所示多肽的多核苷酸;

29、(b)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的多核苷酸;

30、(c)核苷酸序列与seq id no.:6所示序列的同源性≥95%(较佳地≥98%,更佳地≥99%)的多核苷酸;

31、(d)在seq id no.:6所示多核苷酸的5’端和/或3’端截短或添加1-60个(较佳地1-30,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植物中豆腥味物质含量或减少植物豆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降低或抑制植物中脂肪氧化酶和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或其编码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腥味物质选自下组:己醛、2-己烯醛、1-己醇、1-辛烯-3-醇、反-2-辛烯醛、壬醛、反-2-壬烯醛、或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或抑制植物中脂肪氧化酶和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或其编码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通过选自下组的方法实现:基因突变、基因敲除、基因中断、RNA干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导入基因或蛋白的抑制剂、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大豆。

5.一种用于降低植物中豆腥味物质含量或减少植物豆腥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6.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降低植物中豆腥味物质含量或减少植物豆腥味;或者用于制备降低植物中豆腥味物质含量或减少植物豆腥味的试剂或试剂盒。

7.一种制备豆腥味物质含量降低或豆腥味减少的植物细胞、或植物种子、或植物组织、或植物部分、或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8.一种制备豆腥味物质含量降低或豆腥味减少的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9.一种改良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大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植物中豆腥味物质含量或减少植物豆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降低或抑制植物中脂肪氧化酶和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或其编码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腥味物质选自下组:己醛、2-己烯醛、1-己醇、1-辛烯-3-醇、反-2-辛烯醛、壬醛、反-2-壬烯醛、或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或抑制植物中脂肪氧化酶和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或其编码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通过选自下组的方法实现:基因突变、基因敲除、基因中断、rna干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导入基因或蛋白的抑制剂、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