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电路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751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1
本申请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去除双面覆铜板的部分第二铜箔层,形成凸块;将凸块制作成包括直径不等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铜柱;将第二铜箔层进行减铜以形成厚铜区和薄铜区;将第一铜箔层制作形成第一线路层;压合单面覆铜板;将厚铜区制作形成厚铜线路层,将薄铜区制作形成薄铜线路层,将第三铜箔层制作形成第三线路层。本申请采用不对称铜箔,利用具有高均匀性的厚铜面制作铜柱,从而使制得的铜柱拥有较高的均匀性,R值≤2μm,进而能改善铜柱焊接时的空焊问题。且阶梯状的铜柱能加大焊接时的接触面积,增加焊接强度,降低焊接过程中的溢锡以及桥接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印刷电路板(pcb)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铜柱的印刷电路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消费电子中软板与主板(软板或硬板)的铜柱焊接方式的具体流程如下:上锡膏在软板的铜柱上,上锡膏后的软板与主板压接,最终实现软板与主板的信号导通。铜柱的导热系数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使锡膏融化完成与主板连接;此外,压接过程中熔融状态的锡膏可以沿铜柱侧壁流下,避免流到线间造成短路不良。但是,如果其中一个铜柱因空焊而不能与主板导通,则该产品报废。因此,铜柱的均匀性对产品连接至关重要。

2、当前铜柱生产工艺多采用裸铜面上电镀方式,由于电镀药水成分及生产线体等限制,电镀后的同一产品内铜柱(中值50μm)r值(高度差的最大值)>30μm。其中部分板厂会在铜柱形成后增加研磨流程以保证铜柱均匀性,但此方法不但会使工艺变得复杂、增加生产成本,而且研磨高度也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铜柱均匀性差的问题。

2、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柱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0μm,所述第二柱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5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铜箔层进行减铜形成厚铜区和薄铜区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第二铜箔层进行第一次减铜,再对所述第二铜箔层进行第二次减铜,以形成所述厚铜区和所述薄铜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第一次减铜后的所述第二铜箔层的厚度为25~35μm;经过所述第二次减铜后,所述厚铜区的厚度为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柱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0μm,所述第二柱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5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铜箔层进行减铜形成厚铜区和薄铜区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第二铜箔层进行第一次减铜,再对所述第二铜箔层进行第二次减铜,以形成所述厚铜区和所述薄铜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第一次减铜后的所述第二铜箔层的厚度为25~35μm;经过所述第二次减铜后,所述厚铜区的厚度为25~35μm,所述薄铜区的厚度为7~17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凸块的步骤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双面覆铜板上形成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铜箔层和所述第二铜箔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俊祝长赫王建刘立坤李艳禄
申请(专利权)人:宏启胜精密电子秦皇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