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终端框体和终端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终端框体和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485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1
一种终端框体和终端设备,涉及终端设备防静电技术领域,终端框体用于连接终端设备中的显示屏和接地体,包括框体本体和导电体,框体本体上设有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第一装配面用于和显示屏的外边缘对接且构成装配间隙,第二装配面用于连接接地体;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之间设有隔电部,隔电部邻近装配间隙,隔电部为框体本体的至少部分,隔电部内设有腔体,导电体位于腔体内;导电体部分位于装配间隙内或间隔连接装配间隙;导电体接触连接或间隔连接接地体。本申请所述的终端框体和终端设备,通过设置导电体,能够及时消除终端设备显示屏汇集的静电电荷,终端设备的尺寸和质量也不会较大程度的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防静电,特别涉及一种终端框体和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1、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是指带有不同静电电势的物体或表面之间的静电电荷转移。手机等终端在使用时由于长时间的摩擦,尤其是摩擦金属侧边或塑料侧边,会在屏幕侧出现静电放电问题。若终端设备出现静电,并且没有把电荷转移至安全器件区域,可能会对敏感器件(如屏幕等)失效,导致器件损坏,出现终端设备无法工作等功能性问题。

2、目前,针对手机等终端设备的静电放电问题,为了防止侧边等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电荷传送到屏幕等敏感器件处,多在屏幕和塑胶中框之间进行点胶,防止侧边的电荷传递到屏幕,通过点胶会造成手机等终端厚度的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框体和终端设备,通过设置导电体,在终端设备的外侧边缘产生静电电荷时,导电体能够及时拦截静电电荷,并将静电电荷导通至天线等接地体进行电荷平衡,并且结构改动小,终端设备的尺寸和质量不会较大程度的增大,在终端设备的尺寸设计时,不会影响终端框体结构和尺寸的改进,并且终端框体的结构能够标准化,方便终端设备的生产与组装。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框体,用于连接终端设备中的显示屏和接地体,包括框体本体和导电体,所述框体本体上设有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所述第一装配面用于和所述显示屏的外边缘对接且构成装配间隙,所述第二装配面用于连接所述接地体;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所述第二装配面之间设有隔电部,所述隔电部邻近所述装配间隙,所述隔电部为所述框体本体的至少部分,所述隔电部内设有腔体,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导电体部分位于所述装配间隙内或间隔连接所述装配间隙;所述导电体接触连接或间隔连接所述接地体。

3、本实现方式所述的终端框体,能够连接显示屏和接地体;在终端设备的外侧边缘产生静电电荷,静电电荷沿着装配间隙向显示屏内侧导通,或者静电电荷穿过部分框体本体向显示屏内侧导通时,导电体能够及时拦截静电电荷,并将静电电荷导通至天线等接地体进行电荷平衡。本申请所述的终端框体体积并未改变,结构改动小,终端设备的尺寸和质量不会较大程度的增大,在终端设备的尺寸设计时,不会影响终端框体结构和尺寸的改进,并且终端框体的结构能够标准化,方便终端设备的生产与组装。

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体在邻近所述第一装配面的一端设有遮光部,用于遮挡所述显示屏向所述导电体透过的光,所述遮光部具有导电性。

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方式在导电体的一侧设置遮光部,遮光部具有遮光特性,能够遮挡显示屏向导电体透过的光,防止导电体的反光对显示屏成像造成影响。同时,遮光部还用于静电电荷穿过,以在显示屏的边缘表面汇集静电电荷时,静电电荷能够穿过遮光部而导通至导电体中。

6、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光部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涂敷在所述导电体靠近所述第一装配面一端的外侧面上,制备简单,遮光层的厚度可满足通电性和遮光性的需求,遮光层和导电体具有导电性质。

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光部的厚度小于0.1mm,以确保遮光部的厚度能够较小,使得静电电荷能够穿过。

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体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电体依次间隔排列,以在终端框体连接显示屏和接地体时,导电体在显示屏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覆盖,在出现静电电荷时及时导出。

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装配面上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腔体相连通,以使得导电体和显示屏之间直接连接,或者导电体和显示屏之间间隔空腔,静电电荷可直接由显示屏向导电体传输。

1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体部分突出至所述第一开口的外侧,或者,所述导电体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口共面,以在所述第一装配面连接所述显示屏时,实现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显示屏接触连接,显示屏上汇集的静电电荷可直接传递到导电体中,传递速度快。

1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体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导电体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具有第一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为所述腔体的部分。第一子腔能够满足静电电荷击穿,并且能够防止导电体和显示屏相摩擦,防止显示屏和尖锐硬质的导电体接触连接。

12、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电部具有第一隔绝部,所述第一隔绝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所述腔体之间,以在所述第一装配面连接所述显示屏时,所述第一隔绝部用于隔绝并通电连接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显示屏。第一隔绝部能够隔绝导电体和显示屏,导电体可以由金属导体材料制成,显示屏可以由玻璃等易碎材料制成,第一隔绝部能够防止导电体对显示屏造成损坏。

13、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装配面用于连接所述接地体装配面上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腔体相连通。以使得导电体和接地体之间直接连接,或者导电体和接地体之间间隔空腔,静电电荷可直接由导电体向接地体传输。

1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体部分突出至所述第二开口的外侧,或者,所述导电体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口共面,以在所述第二装配面连接所述接地体时,实现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接地体接触连接,导电体上汇集的静电电荷可直接传递到接地体中,传递速度快。

1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体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第二子腔,所述第二子腔为所述腔体的部分。第二子腔能够满足静电电荷击穿,并且能够防止导电体和接地体相摩擦,防止接地体和尖锐硬质的导电体接触连接。

16、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电部具有第二隔绝部,所述第二隔绝部位于所述接地体和所述导电体之间,以在所述第二装配面连接所述接地体时,所述第二隔绝部隔绝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接地体。第二隔绝部能够隔绝导电体和接地体,导电体可以由金属导体材料制成,接地体同样可以为金属导体材料支撑,第二隔绝部133能够防止导电体对接地体相摩擦。

1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框体,还包括显示屏和接地体;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终端框体的第一装配面连接,所述接地体和所述终端框体的第二装配面连接,所述导电体通电连接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接地体。当终端设备的边缘外表面因发生摩擦而产生静电电荷时,静电电荷容易沿着显示屏和终端框体之间的装配间隙向显示屏的内侧移动,当向内部移动的过程中靠近导电体时,静电电荷会导通至导电体内,并最终导通到接地体内被平衡,以防止静电电荷向显示屏的内部电路板等敏感器件移动,防止移动终端的内部器件因静电电荷而受损。

1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外屏和内屏,所述外屏的边缘和所述内屏的边缘之间为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5mm。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导电体来消除显示器上汇集的静电电荷,框体本体和显示屏之间不设置绝缘胶等间隔体,显示屏的非现实区域宽度可设置较小,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占比增大,终端设备的显示更加有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框体,用于连接终端设备中的显示屏和接地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本体和导电体,所述框体本体上设有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所述第一装配面用于和所述显示屏的外边缘对接且构成装配间隙,所述第二装配面用于连接所述接地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在邻近所述第一装配面的一端设有遮光部,用于遮挡所述显示屏向所述导电体透过的光,所述遮光部具有导电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涂敷在所述导电体靠近所述第一装配面一端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厚度小于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电体依次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面上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腔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部分突出至所述第一开口的外侧,或者,所述导电体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口共面,以在所述第一装配面连接所述显示屏时,实现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显示屏接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导电体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具有第一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为所述腔体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电部具有第一隔绝部,所述第一隔绝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所述腔体之间,以在所述第一装配面连接所述显示屏时,所述第一隔绝部用于隔绝并通电连接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显示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面用于连接所述接地体装配面上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腔体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部分突出至所述第二开口的外侧,或者,所述导电体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口共面,以在所述第二装配面连接所述接地体时,实现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接地体接触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第二子腔,所述第二子腔为所述腔体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电部具有第二隔绝部,所述第二隔绝部位于所述接地体和所述导电体之间,以在所述第二装配面连接所述接地体时,所述第二隔绝部隔绝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接地体。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框体,还包括显示屏和接地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外屏和内屏,所述外屏的边缘和所述内屏的边缘之间为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体包括天线和/或金属中框件,所述天线包括中框金属集成天线、柔性电路板天线和激光直接成型天线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体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接地体分别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左右两侧,所述终端设备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电体,所述终端设备左右两侧的所述接地体均通过所述防静电通电连接所述显示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框体,用于连接终端设备中的显示屏和接地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本体和导电体,所述框体本体上设有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所述第一装配面用于和所述显示屏的外边缘对接且构成装配间隙,所述第二装配面用于连接所述接地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在邻近所述第一装配面的一端设有遮光部,用于遮挡所述显示屏向所述导电体透过的光,所述遮光部具有导电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涂敷在所述导电体靠近所述第一装配面一端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厚度小于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电体依次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面上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腔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部分突出至所述第一开口的外侧,或者,所述导电体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口共面,以在所述第一装配面连接所述显示屏时,实现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显示屏接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导电体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具有第一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为所述腔体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电部具有第一隔绝部,所述第一隔绝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所述腔体之间,以在所述第一装配面连接所述显示屏时,所述第一隔绝部用于隔绝并通电连接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显示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亮喻俊峰曹张帅刘耀马建栋张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