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748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100、200、300、400)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中流过制冷剂;冷却液回路,该冷却液回路中流过冷却液;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14),该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14)连接在制冷剂回路与冷却液回路之间,对制冷剂回路中流过的制冷剂与冷却液回路中流过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及辅助热交换器(16),该辅助热交换器(16)与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14)串联连接,且对制冷剂与冷却液进行辅助热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辅助热交换器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通过电机驱动车轮行驶,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2、通常,在新能源汽车中包括用来循环制冷剂从而对车辆内部进行加热或冷却的空调系统。这样的空调系统通过将车辆内部的温度维持在适当水平来维持舒适的室内环境。其中,在制冷模式下冷凝由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以通过膨胀阀在蒸发器中蒸发来降低车辆内部的温度。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是将空调系统和其他热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化,这种集成化后的系统通常被称为热管理系统。

3、以往的热管理系统中采用直接式制冷方式,即、在制冷模式下使制冷剂直接进入室内侧热交换器来对车辆内部的环境进行制冷。

4、近些年,相对于以往采用直接式制冷方式的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提出了一种采用间接式制冷方式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通过将制冷剂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再使冷却液进入室内侧热交换器,由此对车辆内部的环境进行制冷。如图10所示,在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500中具有:由压缩机11、冷凝器12和节流阀13构成的制冷剂回路,由室内侧热交换器15构成的冷却液回路,以及连接在制冷剂回路与冷却液回路之间、对制冷剂回路中流过的制冷剂与冷却液回路中流过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器(chiller)或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refrigerant-coolant heat exchanger)14。

5、如上所述,与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相比,将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更加有利于对整车的热量进行综合管理,也可以提高汽车座舱的安全性。

6、然而,现有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中,需要对制冷剂和冷却液这两种流体进行热交换,由于受到两种流体热交换时热交换效率的影响、以及冷却液热容的影响,冷却液的冷却速率与直接式热交换的情况相比要慢很多。尤其是当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进入制冷模式时,车辆室内的降温速率较慢,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用户体验。

7、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制冷循环装置与加热侧热介质回路之间设置有由水-制冷剂热交换器构成的散热器,该散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侧与压缩机的排出口连接,且该散热器通过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与加热侧热介质回路中循环的作为热介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使高压制冷剂冷凝。另外,专利文献1中除了设置散热器来对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器之外,还在加热侧热介质回路中设置了水加热器,该水加热器例如具有ptc元件、镍铬线等,是对加热侧热介质回路中的冷却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由此可知,专利文献1中的水加热器仅作用于冷却水,而不作用于制冷剂,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即使设置了水加热器也无法解决在车辆空调装置进入制冷模式时车辆室内侧的降温速率较慢的问题。

8、现有技术文献

9、专利文献

10、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11491815a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之间设置有与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串联连接的辅助热交换器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由此,利用辅助热交换器具有高冷却速率这一特点,在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进入制冷模式时,能够提高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整体的制冷速率。

3、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4、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中流过制冷剂;冷却液回路,该冷却液回路中流过冷却液;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该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连接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与所述冷却液回路之间,对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流过的所述制冷剂与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流过的所述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及辅助热交换器,该辅助热交换器与所述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串联连接,且对所述制冷剂与所述冷却液进行辅助热交换。

5、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热交换器是半导体制冷器。

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

7、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热交换器连接至所述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侧和所述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的冷却液出口侧。

8、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热交换器连接至所述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侧和所述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的冷却液出口侧。

9、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热交换器连接至所述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侧和所述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的冷却液入口侧。

1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热交换器连接至所述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侧和所述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的冷却液入口侧。

11、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具有半导体制冷片、冷却液通道和制冷剂通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在通电时形成冷却端和发热端,所述冷却端经由所述冷却液通道与所述冷却液回路相连接,且所述发热端经由所述制冷剂通道与所述制冷剂回路相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由多对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构成。

13、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通道和所述制冷剂通道构成为管状结构,且在所述冷却液通道与所述制冷剂通道之间分别设置用于夹住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平面凸台。

14、进一步地,在所述平面凸台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之间设置导热材料。

15、进一步地,在所述冷却液通道与所述制冷剂通道的外壁设置用于固定所述冷却液通道、所述制冷剂通道和所述平面凸台的卡箍。

16、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剂回路中设置有压缩机、冷凝器及节流阀。

17、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回路中设置有室内侧热交换器。

18、进一步地,还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与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相连接,且在所述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进入制冷模式时判断制冷量需求的大小,在所述制冷量需求较高时启动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在所述制冷量需求较低时不启动所述辅助热交换器。

1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在启动所述辅助热交换器之后,判断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一规定温度以下,当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在所述第一规定温度以下时关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

20、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的温度为所述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冷却液入口侧温度或冷却液出口侧温度。

21、进一步地,当室外温度在第二规定温度以上、或室内温度在第三规定温度以上、或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在第四规定温度以上时,所述控制单元判断为所述制冷量需求较高。

22、专利技术效果

23、首先,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通过在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之间设置与制冷剂-冷却液热交换器串联连接的辅助热交换器来构成间接式制冷热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接式制冷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0.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斌侯庆林卢甲甲宋明毅魏庆奇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