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1、目前,在一个腔体内收纳有马达和泵的转子式压缩机大多数情况下是应用在家用领域,因此,要求一般在静置状态运行且为立式放置。在这种压缩机中,通常利用运行时的离心力来确保向泵主体中的轴承、气缸和曲轴等滑动构件的供油。但是,当上述这种转子式压缩机应用于高铁、家用轿车的功能移动领域时,由于这种转子式压缩机中油储存于一个腔体,因此,当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大幅颠簸时,该腔体内的油将会发生大幅振荡,油面变化幅度大。
2、在例如腔体内的油均流向与吸油孔相反一侧的情况下,吸油孔一侧的油面可能会下降到吸油孔以下,如此,吸油孔难以抽吸到油,从而难以向滑动构件提供稳定、持续的供油,导致压缩机性能波动大,可靠性不足等问题。
3、而且,为了避免上述吸油孔难以抽吸到油的情况,需要提前向腔体内充注大量的油,导致油充注量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即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大幅颠簸也能向滑动构件提供稳定的供油,并且能减少油的充注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对马达进行收纳,并形成有吸气口;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对泵主体进行收纳,其特征是,还包括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配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低压腔,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高压腔,在所述中间隔板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贯穿孔,所述泵主体包括:从所述
3、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中间隔板将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于的腔体分割为低压腔和高压腔,并且吸油孔形成于高压腔内,因此,当卧式压缩机发生大幅颠簸时,由于高压腔相较于以往的一个腔体空间变小,因此,油在高压腔内的振荡范围变小,油面变化幅度变小,吸油孔从油面露出的可能性变小。由此,能提高吸油孔抽吸到油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在副轴承的内周面形成有环状槽和轴向槽,所述环状槽将从吸油孔抽吸上来的油涂覆在曲轴的外表面,所述轴向槽将从吸油孔抽吸上来的油暂时储存并沿着曲轴的轴向输送。由此,由于轴向槽能暂时储存油,因此,即使在高压腔内的油面下降至从吸油孔抽吸上来的油不连续的程度的情况下,由于轴向槽中储存的油能及时地补给,因而仍能连续且稳定地向主轴承一侧输送油。
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卧式压缩机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卧式压缩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中间隔板包括圆板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高压腔延伸的圆环状的加强部(中间隔板向外延伸的加强部为可选的特征)。
5、根据上述结构,中间隔板的加强部能从外周侧包裹主轴承及其外侧的其他部件并将它们紧固。由此,能确定主轴承相对于中间隔板的轴向位置和径向位置,能可靠地发挥主轴承的性能。
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卧式压缩机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卧式压缩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所述中间隔板的主体部的底部形成有使所述低压腔与所述气缸连通的流体回流孔。
7、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流体回流孔使低压腔与气缸连通,因此,能保证从气压腔的吸气口吸入的气体经由流体回流孔流入高压腔。除此以往,积存在低压腔的底部的油还能经由流体回流孔回流到高压腔内。
8、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卧式压缩机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卧式压缩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所述贯穿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密封槽,在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件。
9、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贯穿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件,因此,通过密封件将贯穿孔的内周面与轴颈部的外周面之间密封。由此,能避免高压腔内的制冷剂经由贯穿孔的内周面与主轴承的轴颈部之间的间隙泄漏到低压腔而导致制冷能效下降。
10、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卧式压缩机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卧式压缩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中间隔板是分体结构。
11、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中间隔板是分体结构,因此,能容易地在安装马达之后安装于转轴,操作简化。
12、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的卧式压缩机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卧式压缩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中间隔板是分体结构。
13、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中间隔板是分体结构,因此,能容易地在安装马达之后安装于转轴,操作简化。
14、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的卧式压缩机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卧式压缩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气缸是两个。
15、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气缸设为两个,能充分地对高压腔内的气体进行压缩而形成高压。
16、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的卧式压缩机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卧式压缩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气缸是一个。
17、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气缸设为一个,能简化卧式压缩机的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对马达进行收纳,并形成有吸气口;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对泵主体进行收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对马达进行收纳,并形成有吸气口;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对泵主体进行收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秋,卢斌,李明洋,闫广超,宋明毅,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