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21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元件护套,该护套具有与内置电子元件外形一致的立体形状且能够包容该电子元件,护套下端面开口,上端面留有抵消推力的孔洞,孔洞边缘与侧面留有距离,护套前后二面为平面,该平面上端呈圆弧状,下端呈内收敛的直边,护套侧边与前后面弧线过度并与前后面浑然一体。护套采用受热后不收缩的软塑料制成。因上端面留有孔洞,气体从孔洞喷出后产生相反方向的推力,实现了力的抵消,使护套不会从电子元件上脱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护套,因采用柔韧性的软塑料注塑成型,可以吸收电子元件短路击穿炸裂时产生的动能而不破裂,阻止电弧外泄,达到灭弧阻燃效果。阻止了电子元件因击穿产生强烈电弧引发的火灾。本护套简洁方便、美观实用且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元件护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的保护装置,特别是指电子元件外 壳套装上的具有灭弧阻燃功能的护套。(二)
技术介绍
-压敏电阻器、瓷介电容器等电子元件当浪涌能量超过耐受能力时 常常会被击穿。击穿发生时电子元件会炸裂并在击穿处产生强烈的电 弧。炸裂产生的碎片四处飞贱,强烈的电弧会引燃电子元件周边的可 燃物质造成电子装置起火,引发重大事故。为此,需要在电子元件外壳上使用保护装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年2月14日授权公 告的CN 2870386Y号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元件保护套,该保护套采用 玻璃纤维制作,车缝后一侧留有开口使其套上被保护的电子元件。这 种保护套不足在于其一是平面的护套与外形呈立体形状的电子元件 尽管可以套上,但难于吻合套牢;其二是保护套上端封闭只下端一侧 留有开口,当电子元件被击穿时产生的强大的气流会将保护套顶飞。 即便是采用防火胶将保护套固定在电路板上,也不能彻底解决该问 题。而且操作繁琐,增加成本。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简便、稳定且安全并具有灭弧阻燃功能的特 殊护套,该护套不仅摈弃上述技术的不足,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元件护套,所述的护套具有与内置电子元件外形一致的立体形状且能够包容该电子元件,护套下端面开口,使其电子元件能够套入,其特征是:护套上端面留有抵消推力的孔洞,孔洞边缘与侧面留有距离,护套前后二面为平面,该平面上端呈圆弧状,下端呈内收敛的直边,护套侧边与前后面弧线过度并与前后面浑然一体,护套采用受热后不收缩的具有柔韧性的软塑料制成,罩套元件时护套的内壁与电子元件外壳之间留有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件护套,所述的护套具有与内置电子元件外形一致的立体形状且能够包容该电子元件,护套下端面开口,使其电子元件能够套入,其特征是护套上端面留有抵消推力的孔洞,孔洞边缘与侧面留有距离,护套前后二面为平面,该平面上端呈圆弧状,下端呈内收敛的直边,护套侧边与前后面弧线过度并与前后面浑然一体,护套采用受热后不收缩的具有柔韧性的软塑料制成,罩套元件时护套的内壁与电子元件外壳之间留有缝隙。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护套,其特征是所述的护套内壁与 电子元件外壳之间保持有0. 05mm以上的缝隙。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护套,其特征是所述的护套前后二 平面为上宽下窄,侧面与前后面浑然一体。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炬敬履伟彭冬梅张治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铁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