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岔及其压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7045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4
本技术提供一种道岔及其压绳装置,其中压绳装置包括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在道岔上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设置在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之间,第一压绳件的中部铰接在第一铰接轴上,第二压绳件的中部铰接在第二铰接轴上;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以分别绕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转动,以使第一压绳件下压或松开第一钢丝绳和使第二压绳件下压或松开第二钢丝绳。本技术提供的道岔采用了上面的压绳装置。通过该压绳装置在甩车前通过驱动装置进行压绳,压绳装置将钢丝绳下压至道岔中间连接轨道的绳槽内,从而道岔轨道顺利移动完成变道,同时不影响矿车、平板车的正常通过,达到两种工况下的互不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道岔,具体涉及一种道岔及其压绳装置


技术介绍

1、道岔是轨道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使车辆从一轨道转入另一轨道的线路连接设备。在无极绳连续牵引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根据设备使用的形式分为专用道岔和气动道岔。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需要解决牵引钢丝绳在正常运行时高于轨道顶面,甩道时低于轨道顶面的两种工况都需要能穿过道岔中间连接轨道的问题。

2、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专用道岔直接在轨道上开绳槽,当车辆通过时,车轮可以将牵引钢丝绳压下,其弊端绳槽不能做宽,否则影响车轮正常通过;气动道岔则是尽最大可能减少牵引钢丝绳的张紧力,增大线路中钢丝绳的扰度,从而达到钢丝绳靠重力低于轨道顶面,其弊端是张紧力过小时,设备容易打滑,张紧力过大时,钢丝绳不能低于轨道顶面,需要借助人工将钢丝绳下压,不仅需要增加一名人员来操作,同时增大了安全风险,移动的轨道容易撞击操作人员,造成人员伤害。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自动压绳的压绳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岔及其压绳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道岔钢丝绳切换甩车轨道前需要人工下压钢丝绳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绳装置,包括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在道岔上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之间,

3、所述第一压绳件的中部铰接在第一铰接轴上,所述第二压绳件的中部铰接在第二铰接轴上;所述第一压绳件和所述第二压绳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控制以分别绕所述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压绳件下压或松开所述第一钢丝绳和使所述第二压绳件下压或松开所述第二钢丝绳。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缩件的压绳端设置为弯钩结构,对应钢丝绳下压时设置在所述弯钩结构的凹口内。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单作用油缸或气缸,所述驱动装置的杆体端部与所述第一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所述第一压绳件与第二压绳件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绳件的压绳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单作用油缸或气缸,所述第一压绳件与第二压绳件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所述驱动装置的杆体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连杆在竖直方向移动。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与第二连杆两端铰接的位置处设置为活动腰孔。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双作用油缸或气缸,所述驱动装置的两个杆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道岔的两端的入口和出口位置的架体上分别安装有上述的压绳装置。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甩车轨道包括第一轨道段、第二轨道段和第三轨道段,当需要甩车时,所述第一轨道段的第二端与第二轨道段的第一端,第二轨道段的第二端与第三轨道段的第一端相拼接以构成完整的甩车轨道;所述第一轨道段的第二端与第二轨道段的第一端拼接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穿过的第一绳槽,所述第二轨道段的第二端与第三轨道段的第一端的拼接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钢丝绳穿过的第二绳槽。

11、本技术提供的压绳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同步控制两个压绳件绕支点转动,从而实现压绳。这种压绳结构可很好的解决现有道岔存在的人工压绳的问题。

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道岔,采用了上面的压绳装置,通过该压绳装置在甩车前通过驱动装置进行压绳,压绳装置将钢丝绳下压至道岔中间连接轨道的绳槽内,从而道岔轨道顺利移动完成变道,同时不影响矿车、平板车的正常通过,达到两种工况下的互不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绳装置,包括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在道岔上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缩件的压绳端设置为弯钩结构,对应钢丝绳下压时设置在所述弯钩结构的凹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单作用油缸或气缸,所述驱动装置的杆体端部与所述第一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所述第一压绳件与第二压绳件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绳件的压绳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单作用油缸或气缸,所述第一压绳件与第二压绳件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所述驱动装置的杆体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连杆在竖直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与第二连杆两端铰接的位置处设置为活动腰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双作用油缸或气缸,所述驱动装置的两个杆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

7.一种道岔,用于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的甩车,其特征在于,在道岔的两端的入口和出口位置的架体上分别安装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压绳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其甩车轨道包括第一轨道段、第二轨道段和第三轨道段,当需要甩车时,所述第一轨道段的第二端与第二轨道段的第一端,第二轨道段的第二端与第三轨道段的第一端相拼接以构成完整的甩车轨道;所述第一轨道段的第二端与第二轨道段的第一端拼接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穿过的第一绳槽,所述第二轨道段的第二端与第三轨道段的第一端的拼接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钢丝绳穿过的第二绳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绳装置,包括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在道岔上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缩件的压绳端设置为弯钩结构,对应钢丝绳下压时设置在所述弯钩结构的凹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单作用油缸或气缸,所述驱动装置的杆体端部与所述第一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所述第一压绳件与第二压绳件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绳件的压绳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单作用油缸或气缸,所述第一压绳件与第二压绳件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绳件和第二压绳件的非压绳端铰接,所述驱动装置的杆体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连杆在竖直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坚杨自攀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恒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