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613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搅拌组件、通气管、曝气管、电解组件和通水管,搅拌组件的下端与电解组件内部通过通水管连通,且通水管用于将搅拌组件内的氨氮废水通入电解组件内电解,曝气管位于搅拌组件的内底部,且曝气管的一端与通气管的一端连通,通气管的另一端与电解组件的上端连通,通气管用于将电解组件内产生的未反应完全的氯气经曝气管通入搅拌组件内。本技术能够提高电化学反应效率,使电解法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氯气被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企业废水中氨氮的排放管理更加严格,因此如何高效处理氨氮废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常规的处理方法包括吹脱法、折点氯化法、生物法等,上述防方法由于处理效果以及成本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电化学法由于操作简单、便于控制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2、但目前现有的电化学处理装置处理效率较低,利用电化学装置产生的氯气没有充分利用,有部分产生的氯气逸散,因此还需要对现行的电化学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化学反应效率,使电解法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氯气被充分利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包括搅拌组件、通气管、曝气管、电解组件和通水管,所述搅拌组件的下端与所述电解组件内部通过所述通水管连通,且所述通水管用于将所述搅拌组件内的氨氮废水通入所述电解组件内电解,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搅拌组件的内底部,且所述曝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组件的上端连通,所述通气管用于将所述电解组件内产生的未反应完全的氯气经所述曝气管通入所述搅拌组件内。

4、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外壳、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搅拌外壳内形成搅拌槽,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搅拌外壳的上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搅拌外壳的上端并与所述搅拌桨的上端连接,所述搅拌桨的下端向所述搅拌外壳的内底面延伸。

5、优选的,所述搅拌外壳的侧壁上端设有搅拌进水口,所述搅拌进水口用于向所述搅拌槽内通入氨氮废水,所述搅拌外壳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的搅拌出气口;所述搅拌进水口处设有喷淋处理元件,所述喷淋处理元件包括过滤层和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位于所述搅拌外壳内,所述过滤层靠近外界供水装置设置,并用于对废水过滤。

6、优选的,所述搅拌外壳的侧壁下端还设有搅拌出水口,所述搅拌出水口与所述通水管的一端连通,并用于将氨氮废水通入所述电解组件内。

7、优选的,所述搅拌外壳的下端还设有搅拌进气口,所述搅拌进气口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通气管和所述曝气管。

8、优选的,所述电解组件包括电解外壳、阳极和阴极,所述电解外壳内形成电解槽,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均安装于所述电解槽内并用于对氨氮废水电解。

9、优选的,所述电解外壳的侧壁下端设有电解进水口,所述电解进水口与所述通水管的一端连通。

10、优选的,所述电解外壳的上端还设有电解出气口,所述电解出气口与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连通,并用于将所述电解槽内未反应完全的氯气通入所述曝气管内。

11、优选的,所述电解外壳的侧壁上端设有用于将所述电解槽内电解完成的废水排出的电解出水口。

12、优选的,所述通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搅拌组件内的氨氮废水通入所述电解组件内;所述通气管上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用于将所述电解组件内未反应完全的氯气通入所述搅拌组件内。

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4、本技术提供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搅拌组件的下端与电解组件内部通过通水管连通,且通水管用于将搅拌组件内的氨氮废水通入电解组件内电解,利用碱压浸出-离子交换-蒸发结晶制备仲钨酸铵的钨冶炼企业产生的废水中的氯,电解废水制备氯气,氯气先与电解组件中废水中的氨氮反应,曝气管位于搅拌组件的内底部,且曝气管的一端与通气管的一端连通,通气管的另一端与电解组件的上端连通,通气管用于将电解组件内产生的未反应完全的氯气经曝气管通入搅拌组件内,即未反应完全的余氯经曝气管进入搅拌组件内,通过曝气和搅拌强化余氯与搅拌组件中的废水反应,氧化脱除氨氮,提高电化学反应效率,解决了电解法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氯气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组件、通气管、曝气管、电解组件和通水管,所述搅拌组件的下端与所述电解组件内部通过所述通水管连通,且所述通水管用于将所述搅拌组件内的氨氮废水通入所述电解组件内电解,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搅拌组件的内底部,且所述曝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组件的上端连通,所述通气管用于将所述电解组件内产生的未反应完全的氯气经所述曝气管通入所述搅拌组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外壳、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搅拌外壳内形成搅拌槽,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搅拌外壳的上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搅拌外壳的上端并与所述搅拌桨的上端连接,所述搅拌桨的下端向所述搅拌外壳的内底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外壳的侧壁上端设有搅拌进水口,所述搅拌进水口用于向所述搅拌槽内通入氨氮废水,所述搅拌外壳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的搅拌出气口;所述搅拌进水口处设有喷淋处理元件,所述喷淋处理元件包括过滤层和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位于所述搅拌外壳内,所述过滤层靠近外界供水装置设置,并用于对废水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外壳的侧壁下端还设有搅拌出水口,所述搅拌出水口与所述通水管的一端连通,并用于将氨氮废水通入所述电解组件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外壳的下端还设有搅拌进气口,所述搅拌进气口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通气管和所述曝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组件包括电解外壳、阳极和阴极,所述电解外壳内形成电解槽,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均安装于所述电解槽内并用于对氨氮废水电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外壳的侧壁下端设有电解进水口,所述电解进水口与所述通水管的一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外壳的上端还设有电解出气口,所述电解出气口与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连通,并用于将所述电解槽内未反应完全的氯气通入所述曝气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外壳的侧壁上端设有用于将所述电解槽内电解完成的废水排出的电解出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搅拌组件内的氨氮废水通入所述电解组件内;所述通气管上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用于将所述电解组件内未反应完全的氯气通入所述搅拌组件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组件、通气管、曝气管、电解组件和通水管,所述搅拌组件的下端与所述电解组件内部通过所述通水管连通,且所述通水管用于将所述搅拌组件内的氨氮废水通入所述电解组件内电解,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搅拌组件的内底部,且所述曝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组件的上端连通,所述通气管用于将所述电解组件内产生的未反应完全的氯气经所述曝气管通入所述搅拌组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外壳、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搅拌外壳内形成搅拌槽,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搅拌外壳的上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搅拌外壳的上端并与所述搅拌桨的上端连接,所述搅拌桨的下端向所述搅拌外壳的内底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外壳的侧壁上端设有搅拌进水口,所述搅拌进水口用于向所述搅拌槽内通入氨氮废水,所述搅拌外壳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的搅拌出气口;所述搅拌进水口处设有喷淋处理元件,所述喷淋处理元件包括过滤层和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位于所述搅拌外壳内,所述过滤层靠近外界供水装置设置,并用于对废水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氨氮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外壳的侧壁下端还设有搅拌出水口,所述搅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敏明洪侃徐建兵李忠岐陈后兴钟婷曾鹏梁鑫王明张积锴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