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5911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2
本技术涉及混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内腔设置有混合组件,所述机壳的内腔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机壳的顶端左右两侧并分别固定安装有夹板,所述机壳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车轮。该技术通过滑动组件的设置,可使两个夹板同时向机壳的顶端中部滑动,进而使两个夹板将放置在机壳顶端的接料箱夹紧固定在机壳的顶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高密度聚乙烯混料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对接料箱进行固定,导致混料装置在排料时受到碰撞出现接料箱移动的情况,导致物料外漏造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料装置,具体为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1、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白色粉末或颗粒状产品。无毒,无味,结晶度为80%~90%,软化点为125~135℃,使用温度可达100℃;硬度、拉伸强度和蠕变性优于低密度聚乙烯;耐磨性、电绝缘性、韧性及耐寒性较好;化学稳定性好,在室温条件下,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耐酸、碱和各种盐类的腐蚀;薄膜对水蒸气和空气的渗透性小,吸水性低;耐老化性能差,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不如低密度聚乙烯,特别是热氧化作用会使其性能下降,所以树脂中须加入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来改善这方面的不足。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在受力情况下热变形温度较低,应用时要注意。

2、但是现有技术的高密度聚乙烯混料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对接料箱进行固定,导致混料装置在排料时受到碰撞出现接料箱移动的情况,导致物料外漏造成浪费,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内腔设置有混合组件,所述机壳的内腔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机壳的顶端左右两侧并分别固定安装有夹板,所述机壳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车轮。

2、优选的,所述机壳的顶端设置有加料管,所述混合箱的底端中部固定内嵌有出料管,所述加料管以及出料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混合箱的内腔底端由内壁四周向内腔底端中部倾斜。

3、优选的,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旋转柱、旋转杆、气缸、套筒以及桨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混合箱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混合箱的内腔,所述旋转柱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旋转杆固定套接在旋转柱的外壁,两个所述气缸均设置在旋转杆的底端,所述套筒可滑动的套接在旋转杆的外壁,多个所述桨叶均固定套接在套筒的外壁,位于最上方的桨叶与两个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有第二电机、丝杆、滑块、滑道、移动杆以及限位组件,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机壳的右端,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机壳的内腔,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壳的内腔左侧,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螺接在丝杆的外壁左右两侧,所述滑道开设在机壳的顶端,两个所述移动杆均可滑动的内嵌在滑道的内腔,两个所述移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夹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机壳的内腔底端并与两个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丝杆外壁左右两侧螺纹呈相对设置。

6、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限位槽以及限位块,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机壳的内腔底端,两个所述限位块均可滑动的内嵌在限位槽的内腔并分别与两个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的内腔与限位块的外壁相适配合且均呈“t”字形。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8、1、通过滑动组件的设置,可使两个夹板同时向机壳的顶端中部滑动,进而使两个夹板将放置在机壳顶端的接料箱夹紧固定在机壳的顶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高密度聚乙烯混料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对接料箱进行固定,导致混料装置在排料时受到碰撞出现接料箱移动的情况,导致物料外漏造成浪费的问题;

9、2、通过混合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高密度聚乙烯颗粒进行混合的目的,缩短混合时间,提高混合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顶端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顶端设置有混合箱(3),所述混合箱(3)的内腔设置有混合组件,所述机壳(1)的内腔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机壳(1)的顶端左右两侧并分别固定安装有夹板(10),所述机壳(1)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顶端设置有加料管,所述混合箱(3)的底端中部固定内嵌有出料管,所述加料管以及出料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混合箱(3)的内腔底端由内壁四周向内腔底端中部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4)、旋转柱(5)、旋转杆(6)、气缸(7)、套筒(8)以及桨叶(9),所述第一电机(4)设置在混合箱(3)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延伸至混合箱(3)的内腔,所述旋转柱(5)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所述旋转杆(6)固定套接在旋转柱(5)的外壁,两个所述气缸(7)均设置在旋转杆(6)的底端,所述套筒(8)可滑动的套接在旋转杆(6)的外壁,多个所述桨叶(9)均固定套接在套筒(8)的外壁,位于最上方的桨叶(9)与两个气缸(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有第二电机(11)、丝杆(12)、滑块(13)、滑道(14)、移动杆(15)以及限位组件,所述第二电机(11)设置在机壳(1)的右端,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延伸至机壳(1)的内腔,所述丝杆(12)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壳(1)的内腔左侧,所述丝杆(1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13)分别螺接在丝杆(12)的外壁左右两侧,所述滑道(14)开设在机壳(1)的顶端,两个所述移动杆(15)均可滑动的内嵌在滑道(14)的内腔,两个所述移动杆(1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13)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杆(15)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夹板(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机壳(1)的内腔底端并与两个滑块(13)的底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2)外壁左右两侧螺纹呈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限位槽(16)以及限位块(17),所述限位槽(16)开设在机壳(1)的内腔底端,两个所述限位块(17)均可滑动的内嵌在限位槽(16)的内腔并分别与两个滑块(1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16)的内腔与限位块(17)的外壁相适配合且均呈“T”字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顶端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顶端设置有混合箱(3),所述混合箱(3)的内腔设置有混合组件,所述机壳(1)的内腔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机壳(1)的顶端左右两侧并分别固定安装有夹板(10),所述机壳(1)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顶端设置有加料管,所述混合箱(3)的底端中部固定内嵌有出料管,所述加料管以及出料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混合箱(3)的内腔底端由内壁四周向内腔底端中部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颗粒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4)、旋转柱(5)、旋转杆(6)、气缸(7)、套筒(8)以及桨叶(9),所述第一电机(4)设置在混合箱(3)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延伸至混合箱(3)的内腔,所述旋转柱(5)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所述旋转杆(6)固定套接在旋转柱(5)的外壁,两个所述气缸(7)均设置在旋转杆(6)的底端,所述套筒(8)可滑动的套接在旋转杆(6)的外壁,多个所述桨叶(9)均固定套接在套筒(8)的外壁,位于最上方的桨叶(9)与两个气缸(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安宸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鲲泰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