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919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包括:尾桨毂,以及与所述尾桨毂的端部连接的尾桨变距器,所述尾桨变距器的一端与尾减速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尾桨毂的端部连接,尾减速器的尾减速器输出轴贯穿所述尾桨变距器,并与所述尾桨毂连接,所述尾桨变距器与舵机连杆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直升机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响应飞手的操作指令,飞手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直升机的飞行姿态和方向,增强其在低速飞行和复杂环境下的操控性和机动性,由于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灵活地调整尾桨的桨距,因此它可以适应多种任务需求,例如在执行运输、侦察、搜救等任务时,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直升机的位置和方向,提高执行任务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机械,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


技术介绍

1、尾桨是单旋翼直升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安装在直升机的尾部。发动机产生的功率通过传动装置,按需要的转速带动尾桨转动。直升机飞行时,旋翼旋转的反作用扭矩会使直升机向与旋翼旋转的相反方向转动,尾桨产生的拉力可抵消这种转动而实现航向稳定。改变尾桨拉力的大小,便可以操纵航向。

2、20世纪60年代以后多采用金属或复合材料的桨叶。实际应用的尾桨型式有“跷跷板”式、铰接式、万向接头式、无轴承式和涵道风扇式。轻型直升机上常用的双叶尾桨多为跷跷板式。双叶以上的尾桨以铰接式较多,结构与铰接式旋翼类似,不过一般不带垂直铰。个别直升机采用万向接头式尾桨。80年代有些直升机采用全复合材料无轴承式尾桨,结构与无轴承式旋翼类似。此外,少数直升机使用涵道风扇式尾桨,桨叶短而片数多,整个尾桨安装在流线型的环形通道内。这种型式的尾桨尺寸小,使用安全,但悬停及低速飞行时气动效率较低。少数单旋翼直升机不用尾桨,而用尾部侧向喷气或其他方法实现航向稳定和操纵功能。

3、直升机尾桨变距系统主要用于调节直升机的尾桨桨叶的桨距。因为在复杂地形中,如森林、海洋等,直升机的操作会变得十分困难,如何通过尾桨变距系统,改变尾桨的桨距,从而更好的控制直升机的飞行方向、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进而辅助直升机完成在复杂环境中的飞行操作,提高直升机的操作精度和安全性,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专利技术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包括:尾桨毂,以及与所述尾桨毂的端部连接的尾桨变距器,所述尾桨变距器的一端与尾减速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尾桨毂的端部连接,尾减速器的尾减速器输出轴贯穿所述尾桨变距器,并与所述尾桨毂连接,所述尾桨变距器与舵机连杆活动连接。

3、优选的是,所述尾桨毂由设置在尾桨毂壳体内的尾桨毂轴,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尾桨毂壳体侧壁上的尾桨接头组件组成,所述尾桨变距器与所述尾桨毂轴的端部连接,所述尾桨接头组件与所述尾桨毂壳体的侧壁活动连接,并且所述尾桨接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尾桨毂轴侧壁的第一凹槽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尾桨叶连接。

4、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尾桨毂轴的径向设置,并呈圆周状环绕在所述尾桨毂轴的侧壁上。

5、优选的是,所述尾桨接头组件由套设有第一轴承的桨根接头,以及设置在所述桨根接头一端的偏心螺柱组成,所述桨根接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尾桨毂壳体的外部,并与尾桨叶连接,所述桨根接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尾桨毂壳体连接,所述偏心螺柱位于所述尾桨毂壳体内,并与所述尾桨毂轴的第一凹槽活动连接。

6、优选的是,所述桨根接头上设置有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所述第一垫块和所述第二垫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两侧。

7、优选的是,所述偏心螺柱由与所述桨根接头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侧壁上,与所述桨根接头的中心轴线呈偏心设置的偏心柱组成,所述偏心柱与所述第一凹槽活动连接。

8、优选的是,所述尾桨变距器由与所述尾桨毂轴的端部连接的变距器、至少一个与舵机连杆活动连接的变距器角片,以及至少一个与尾减速器连接的变距器插销组成,所述变距器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变距器插销活动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变距器的侧壁沿径向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变距器角片的第二凹槽。

9、优选的是,所述变距器上设置有第二轴承,且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尾桨毂轴的端部,所述变距器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尾桨毂轴连接。

10、优选的是,所述变距器插销一端与尾减速器螺纹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滑槽,并延伸至所述变距器的外部。

11、优选的是,所述变距器插销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变距器的外部,相邻的两个变距器插销之间通过保险丝连接,所述保险丝通过第一通孔与变距器插销连接。

1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3、本专利技术可以使直升机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响应飞手的操作指令,飞手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直升机的飞行姿态和方向,增强其在低速飞行和复杂环境下的操控性和机动性,由于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灵活地调整尾桨的桨距,因此它可以适应多种任务需求,例如在执行运输、侦察、搜救等任务时,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直升机的位置和方向,提高执行任务的成功率。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直升机上可以有效地抵消主旋翼产生的扭矩力,减少飞行中的偏航运动,提高飞行稳定性、安全性,减轻直升机的尾部结构承受的应力,从而降低结构损伤的风险,延长直升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直升机的振动和尾桨产生的噪音。

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桨毂(1),以及与所述尾桨毂(1)的端部连接的尾桨变距器(2),所述尾桨变距器(2)的一端与尾减速器(3)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尾桨毂(1)的端部连接,尾减速器(3)的尾减速器输出轴(4)贯穿所述尾桨变距器(2),并与所述尾桨毂(1)连接,所述尾桨变距器(2)与舵机连杆(5)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毂(1)由设置在尾桨毂壳体(11)内的尾桨毂轴(12),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尾桨毂壳体(11)侧壁上的尾桨接头组件(6)组成,所述尾桨变距器(2)与所述尾桨毂轴(12)的端部连接,所述尾桨接头组件(6)与所述尾桨毂壳体(11)的侧壁活动连接,并且所述尾桨接头组件(6)的一端与所述尾桨毂轴(12)侧壁的第一凹槽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尾桨叶(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尾桨毂轴(12)的径向设置,并呈圆周状环绕在所述尾桨毂轴(12)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接头组件(6)由套设有第一轴承(62)的桨根接头(61),以及设置在所述桨根接头(61)一端的偏心螺柱(63)组成,所述桨根接头(6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尾桨毂壳体(11)的外部,并与尾桨叶(7)连接,所述桨根接头(61)通过所述第一轴承(62)与所述尾桨毂壳体(11)连接,所述偏心螺柱(63)位于所述尾桨毂壳体(11)内,并与所述尾桨毂轴(12)的第一凹槽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根接头(61)上设置有第一垫块(64)和第二垫块(65),所述第一垫块(64)和所述第二垫块(6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轴承(62)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螺柱(63)由与所述桨根接头(61)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侧壁上,与所述桨根接头(61)的中心轴线呈偏心设置的偏心柱组成,所述偏心柱与所述第一凹槽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变距器(2)由与所述尾桨毂轴(12)的端部连接的变距器(21)、至少一个与舵机连杆(5)活动连接的变距器角片(22),以及至少一个与尾减速器(3)连接的变距器插销(23)组成,所述变距器(21)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变距器插销(23)活动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变距器(21)的侧壁沿径向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变距器角片(22)的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器(21)上设置有第二轴承(24),且所述第二轴承(24)套设在所述尾桨毂轴(12)的端部,所述变距器(21)通过第二轴承(24)与所述尾桨毂轴(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器插销(23)一端与尾减速器(3)螺纹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滑槽,并延伸至所述变距器(21)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器插销(2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变距器(21)的外部,相邻的两个变距器插销(23)之间通过保险丝(8)连接,所述保险丝(8)通过第一通孔与变距器插销(23)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桨毂(1),以及与所述尾桨毂(1)的端部连接的尾桨变距器(2),所述尾桨变距器(2)的一端与尾减速器(3)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尾桨毂(1)的端部连接,尾减速器(3)的尾减速器输出轴(4)贯穿所述尾桨变距器(2),并与所述尾桨毂(1)连接,所述尾桨变距器(2)与舵机连杆(5)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毂(1)由设置在尾桨毂壳体(11)内的尾桨毂轴(12),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尾桨毂壳体(11)侧壁上的尾桨接头组件(6)组成,所述尾桨变距器(2)与所述尾桨毂轴(12)的端部连接,所述尾桨接头组件(6)与所述尾桨毂壳体(11)的侧壁活动连接,并且所述尾桨接头组件(6)的一端与所述尾桨毂轴(12)侧壁的第一凹槽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尾桨叶(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尾桨毂轴(12)的径向设置,并呈圆周状环绕在所述尾桨毂轴(12)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接头组件(6)由套设有第一轴承(62)的桨根接头(61),以及设置在所述桨根接头(61)一端的偏心螺柱(63)组成,所述桨根接头(6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尾桨毂壳体(11)的外部,并与尾桨叶(7)连接,所述桨根接头(61)通过所述第一轴承(62)与所述尾桨毂壳体(11)连接,所述偏心螺柱(63)位于所述尾桨毂壳体(11)内,并与所述尾桨毂轴(12)的第一凹槽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根接头(6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甲俊洪嘉冯霖付之桥徐建伟朱晖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