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735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5
本技术涉及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尾门外板内侧面上的外板盒状结构、设于尾门内板外侧面上的角度调节盒状结构,以及粘胶层;其中尾门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外板件、外板圆角、下外板件,外板盒状结构的顶侧板边缘与外板圆角内侧相连接;并且顶侧板与上外板件之间形成嵌入槽角度调节盒状结构伸入该嵌入槽内,粘胶层设于角度调节盒状结构外壁与上外板件、外板圆角、顶侧板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盒装结构的顶侧板可以根据涂装角度进行相应设计,顶侧板一定要做在外板圆角上,避免缩印。当涂装胶水夹角过小,可以使用胶带和泡棉等对角度要求较小的粘接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涉及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工业在新功能、造型、设计理念方面都在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对造型个性化设计越来越看重,针对于汽车的组装以及运输也越来越重视,汽车尾门总成由尾门内板2及尾门外板1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2、1)如图2所示,复合材料尾门通常由内板和外板通过粘胶连接在一起,粘胶时为了不铲胶,通常要求粘胶角度大于40度。因此通常需要在外板上设计盒状结构(dog house)来增加粘胶角度,见图3,但是一旦在外板设计dog house,会使外板产生缩印;

3、2)汽车尾板上的外凸尾翼等外凸扰流结构,为达到轻量化要求而设计成的凹陷结构,如图4所示,然而由于该凹陷结构的设置易导致尾门外板的静刚度难以满足要求;

4、3)在外板喷漆时会把外板盒状结构连带喷上车身色,造成此处与黑色内板配色不一致,无法满足主机厂精致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以解决尾门外板上设置盒状结构而产生的缩印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尾门外板内侧面上的外板盒状结构、角度调节盒状结构,以及粘胶层;

4、所述的尾门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外板件、外板圆角、下外板件,所述的外板盒状结构的顶侧板边缘与外板圆角内侧相连接;并且顶侧板与上外板件之间形成嵌入槽,所述的角度调节盒状结构伸入该嵌入槽内,所述的粘胶层设于角度调节狗窝结构外壁与上外板件、外板圆角、所述顶侧板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的顶侧板与上外板件之间的夹角小于40°,所述的角度调节盒状结构上位于嵌入槽开口处的外壁,与上外板件之间的夹角不小于40°。其中,40°为粘接角度的一般标准,也可根据自身制造工艺确定。

6、进一步地,所述的角度调节盒状结构为楔形盒状结构。生产时,可将角度调节盒状结构集成于尾门外板非外观区域,避免增加一付狗窝的模具,节省模具成本。

7、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板盒状结构与尾门外板一体成型。

8、进一步地,所述的尾门内板为pp玻纤尾门内板或smc复合材料尾门内板。

9、进一步地,所述的pp玻纤尾门内板为pp gf30尾门内板、pp gf40尾门内板中的一种。

10、进一步地,所述的尾门外板为pp玻纤尾门外板或abs等塑料尾门外板。

11、进一步地,所述的pp玻纤尾门外板为pp t30尾门外板或pp t20尾门外板。

12、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板圆角内侧还设有用于支撑弯角凹陷结构的支架。

13、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板盒状结构分别设于尾门外板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的支架设于外板盒状结构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螺钉连接于外板圆角内侧,或者胶粘于外板圆角内侧。或焊接于外板圆角内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6、1)本技术通过相互对接的外板盒状结构(与外板一体成型)与角度调节盒状结构(集成于外板)形成尾门外板与尾门内板之间的胶粘对接面,一方面可起到对尾门外板上的弯角处进行结构补强,另一方面则可通过设计外板盒状结构的顶侧板倾角,调整其与尾门外板上外板件之间的造型面夹角,使该夹角不低于40°从而避免胶粘对接时,出现铲胶问题;

17、2)对比图11与图12可知,本技术通过将外板盒状结构的顶侧板与尾门外板的连接处调整至尾门外板上的圆角处,利用圆角处不易产生缩印的特点,解决外板缩印问题;

18、3)本技术通过将外板盒状结构与尾门外板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以节省模具成本;再通过将一体成型的外板盒状结构与尾门外板切割分离,分别喷漆上色,再组合安装,以解决外板盒状结构与尾门外板颜色设计差异的生产要求;

19、4)本技术通过设于尾门外板宽度方向两端处的外板盒状结构与角度调节盒状结构,以及设于中间位置的支架结构,以对尾门外板弯角处以及弯角处的中空外凸结构进行补强,使其满足外板静刚度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设于尾门外板(1)与尾门内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尾门外板(1)内侧面上的外板盒状结构(3)、角度调节盒状结构(4),以及粘胶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盒状结构(4)为楔形角度调节盒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盒状结构(3)与尾门外板(1)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门内板(2)为PP玻纤尾门内板或SMC复合材料尾门内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P玻纤尾门内板为PP GF30尾门内板、PP GF40尾门内板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门外板(1)为PP玻纤尾门外板或ABS尾门外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P玻纤尾门外板为PP T30尾门外板或PP T20尾门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圆角(102)内侧还设有用于支撑弯角凹陷结构的支架(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盒状结构(3)分别设于尾门外板(1)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的支架(6)设于外板盒状结构(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6)螺钉连接于外板圆角(102)内侧,或者胶粘于外板圆角(102)内侧,或焊接于外板圆角(102)内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设于尾门外板(1)与尾门内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尾门外板(1)内侧面上的外板盒状结构(3)、角度调节盒状结构(4),以及粘胶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盒状结构(4)为楔形角度调节盒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盒状结构(3)与尾门外板(1)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门内板(2)为pp玻纤尾门内板或smc复合材料尾门内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尾门外板与内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p玻纤尾门内板为pp gf30尾门内板、pp gf40尾门内板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荣华谭丽军纪庆桃诸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沈阳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