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惠贞专利>正文

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主要包括有一设有开口的培养容器,及一可密合于该培养容器开口的上盖;该培养容器设有应力流集中线缝,并依其应力流集中线缝裂开。从而不仅种苗不受损伤,提高育成率,更避免操作人员无谓的伤害,可提高种苗产业的竞争力。(*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特别是指可安全、轻易撕裂开,无破碎的培养容器。植物组织培养,亦即在无菌的状态下,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容器中进行植物组织的增殖或再生,具有可大量快速繁殖、消除病源、建立健康种苗生产体及标准化规格化生产等优点。此栽植过程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品质齐一的种苗或同形态的植物组织器官,供后续的园艺栽种生产或研究使用,因此,植物组织培养的顺利与否,不仅影响上游的植物生物技术发展,亦影响下游农业栽种成本。现阶段产业上大规模使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来生产种苗,其所使用的容器,仍以玻璃锥形瓶为主,其优点为开口小,无菌状态容易维持,价格低廉;其缺点为当种苗长大育成后,需从瓶内移出进行驯化或定植时,因其瓶口小,且种苗簇生,根互相交缠,导致种苗取出不易,耗费人工,且极易造成种苗的损伤,降低种苗驯化存活率,并影响其日后生长,对种苗育成业的竞争力影响极大。因此,业者为克服种苗损伤的风险,乃在种苗出瓶时,采取击破玻璃瓶的方式,此方式虽可降低种苗的损伤,但是,因击瓶的力量不易控制,仍会导致部份种苗的受损,且玻璃碎片掺杂于种苗及培养基之间,稍一不慎极易使操作人员受伤,影响生产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撕裂式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用以克服上述种苗出瓶时所遭遇的困难,采用先进的设计,以透明树脂为材料,运用树脂村料模造加工技术,设计引导材料于培养瓶模造成形时应力流(stressflow)的分布及走向,使应力流(stress flow)集中于培养瓶的特定部位,该特定部位于施加一定力量时,可撕裂开来,并依其应力流(stress flow)集中线缝裂开,达到可撕裂培养容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主要包括有一设有开口的培养容器,及一可密合于该培养容器开口的上盖;其特征是该培养容器设有应力流集中线缝,并依其应力流集中线缝裂开。该集中线缝设置在容器的外面、或周边侧面、或底面上。该上盖开口在正上方。该培养容器周边侧面上的应力流集中线缝可延伸于培养容器的底面。该培养容器周边侧面、或培养容器底面上的应力流集中线缝数不少于1根。该培养容器周边侧面上的应力流集中线缝与容器底面的狭角为0-90度。该培养容器周边侧面上的应力流集中线缝于培养容器开口处设有一缺口。该培养容器周边侧面、或培养容器底面上的应力流集中线缝为连续式或非连续式。该上盖与容器的盖合以螺丝连接或压合连接。该上盖设有通气孔。该上盖通气孔塞有棉花或聚酯纤维棉。该上盖通气孔贴附气体无菌过滤膜。该上盖通气孔的气体无菌过滤膜为可更换件。该培养容器加染颜色。该培养容器穿透的特定光波波长范围为420nm-720nm。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不仅种苗不受损伤,提高育成率,更避免操作人员无谓的伤害,可提高种苗产业的竞争力。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技术的整体构造、特征及其功效,能做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将本技术的实施情形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图3应力流的一种集中线缝放大断面图。图5为图3应力流的另一种集中线缝放大断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上盖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上盖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上盖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上盖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上盖局部剖视图。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主要由一设有应力流(stress flow)集中线缝20的植物培养容器10,与一可密合上述培养容器的上盖30组合而成。如图2所示,一可撕裂式组织培养容器本体10,其开口外缘可设有搭配上盖的螺纹40,本体特征为该培养容器周边侧面上设有应力流(stress flow)集中的线缝20,应力流(stress flow)线缝20于容器开口处可设有一切口50,以便于撕裂;在此培养容器形状仅以锥形瓶为示范,但实施时亦可为其他几何形状,如方形或圆筒形等等。其中,培养容器10周边侧面上的应力流(stress flow)集中线缝与容器底面的狭角,可为0一90度。如图3、4所示,为培养容器10周边侧面所设应力流(stress flow)60集中线缝,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此应力流(stress flow)集中线缝的设置与一般的夹模线不同,其应力流(stress flow)集中线缝20的设计参考公式演算及实际测试而得公式6 Fc=(W-a/W)Fty,其中6 Fc表示残余强度,W表示材料厚度,a表示凹陷深度,F ty表示单轴向降伏强度;而Fty=б(a/2r)1/2,其中б表示外加应力,a表示凹陷深度,r=W-a;如图5所示,为培养容器10周边侧面所设应力流(stress flow)集中线缝20。如图6所示,一可密合培养容器10的上盖30,其外缘内侧可设有螺接容器本体40的内螺纹70;如图7、8所示,为上盖30的顶面设有通气孔洞80,洞中可塞有棉花90以为空气流通过滤用;如图9、10所示,为上盖30的上盖顶面通气孔100贴附有一气体过滤膜110,并以垫片120密合,而气体过滤膜在使用一段时间,使可以进行更换,以维持气体的通透性。又培养容器本体上的应力流(stress flow)线缝设置,除如图2所示外,亦可以设于容器本体底部,或采用横向设置而环绕本体一周或以螺旋方式环绕于该容器本体;且设于开口处的切口则可提供一剪力口,以方便撕裂开;而应力流(stress flow)集中线缝的设计,除如图2所示的连续式线缝外,亦可采行非连续式,但可达到相同撕裂功能的设计;而上盖的盖合方式,除采用螺纹与容器本体螺合外,亦可利用压合的方式扣上;而在植物的生长栽培过程中,栽培容器内的气体须与外界有适当的交换,以促进植物的生长,但又须防范污染菌体的侵入,因此,如图7至10所设计的上盖,能达到栽培容器内外气体交换的需要,亦可兼顾组织培养时无菌的要求。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不同的波长光照射,已证实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制作培养容器10上,亦可加染颜色,以限定可穿透培养容器的特定光波长,而其特定的光波长范围以420nm-720nm为宜。如此,当使用本技术的培养容器进行植物栽培,不仅因上盖设有通气口的设计,可健全植物的生长,且持出瓶时因容器设有应力流(stress f1ow)集中的线缝,只要施加一压力便可使该线缝破裂开来,并可依其延伸线缝撕裂开整个容器,使种苗的出瓶程序不会受制于瓶口,且不必采用以往敲击破的危险方式进行,不仅缩短工时,提高种苗的出瓶率,更可避免人员不必要的伤害,当可提升种苗业的竞争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情形,本技术的特征并不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艺所可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均不离本技术的精神与技术范围。综上所述,本技术已充分揭露专利申请的法定要件,达到其技术目的,属于开创性的运用,符合新型专利的法定要件,且先前未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符合于具新颖性的技术,亦符合产业上的利用性与实用性,堪称一理想实用的新型专利。烦请贵委员费心审查并早日赐准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主要包括有一设有开口的培养容器,及一可密合于该培养容器开口的上盖;其特征是:该培养容器设有应力流集中线缝,并依其应力流集中线缝裂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主要包括有一设有开口的培养容器,及一可密合于该培养容器开口的上盖;其特征是该培养容器设有应力流集中线缝,并依其应力流集中线缝裂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是该集中线缝设置在容器的外面、或周边侧面、或底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是该上盖开口在正上方。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是该培养容器周边侧面上的应力流集中线缝可延伸于培养容器的底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是该培养容器周边侧面、或培养容器底面上的应力流集中线缝数不少于1根。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撕裂式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是该培养容器周边侧面上的应力流集中线缝与容器底面的狭角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惠贞王文毅
申请(专利权)人:许惠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