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型材,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
技术介绍
1、铝型材在汽车制造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车身结构、发动机和悬挂系统等方面。首先,由于铝的密度相对较低,使用铝型材可以显著降低汽车的整体重量,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从而提升燃油效率;其次,铝型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制作出各种形状和结构,以满足汽车各个部位的要求;此外,铝型材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使用寿命,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在新能源汽车的悬挂系统中,铝型材一般用于制作减震器和控制臂等部件,提高悬挂系统的舒适性和稳定性。目前的铝合金减震器大多为普通结构设计,其简单的铝型材设计,所带来的的减震性能有待提高,难以满足更高的实际驾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
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包括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三端盖,第二端盖设置在第一端盖与第三端盖之间;
3、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通过第一减震筒连接,第一减震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减震组件,且第一减震筒远离第一端盖的一端滑动穿过第二端盖并安装有限位环;
4、第三端盖与限位环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的活动端滑动延伸至第一减震筒内且与第一减震组件连接。
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减震筒内部的稳定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筒、减震杆、主弹簧,第二减震筒安装在第三端盖靠近第二端盖的一侧中部,减震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减震筒远离第三端盖的一侧中部,减震杆的另一端滑动延伸至第一减震筒内且与挡块连接,主弹簧套装在第二减震筒和减震杆的外围,且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和第三端盖的端面固定连接。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减震杆的内部设置有与稳定杆相适配的空腔,减震杆位于第一减震筒内部的一端具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开口,稳定杆远离第一端盖的一端穿过开口且与空腔滑动连接。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二端盖和第三端盖之间通过多个连杆连接,多个连杆以第二端盖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对称分布。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二端盖上开设有与连杆相适配的通孔,通孔的数量与连杆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连杆的一端与第三端盖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第一减震筒的侧部。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数量与通孔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连杆远离第三端盖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减震筒内且与第一减震筒的内壁滑动连接。
1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当汽车受到震动时,第三端盖带动连杆沿着第二端盖的通孔滑动,使得第二端盖与第三端盖的间距逐渐减小,从而对主弹簧进行挤压,利用主弹簧的弹性形变对外界震动进行吸收,实现初步缓冲减震,与此同时,第三端盖带动第二减震筒和减震杆移动,使得减震杆向第一减震筒内滑动,减震杆带动挡块沿着稳定杆滑动,对副弹簧进行挤压,利用副弹簧的弹性形变对残余震动进行吸收,实现再次缓冲减震,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实现对外界震动的双重缓冲,提高了该铝型材的减震性能,有利于满足更高的实际驾驶需求。
13、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14、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减震筒(4)内部的稳定杆(10)、副弹簧(11)和挡块(12),稳定杆(10)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端盖(1)靠近第二端盖(2)的一侧中部,副弹簧(11)套装在稳定杆(10)的外壁上,挡块(12)滑动套装在稳定杆(10)的另一端,且副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盖(1)和挡块(12)的端面相抵接,当发生震动时,第二减震组件的活动端带动挡块(12)沿着稳定杆(10)滑动,副弹簧(11)发生弹性形变进行减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其特征在于,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筒(7)、减震杆(8)、主弹簧(9),第二减震筒(7)安装在第三端盖(3)靠近第二端盖(2)的一侧中部,减震杆(8)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减震筒(7)远离第三端盖(3)的一侧中部,减震杆(8)的另一端滑动延伸至第一减震筒(4)内且与挡块(12)连接,主弹簧(9)套装在第二减震筒(7)和减震杆(8)的外围,且主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5)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其特征在于,减震杆(8)的内部设置有与稳定杆(10)相适配的空腔,减震杆(8)位于第一减震筒(4)内部的一端具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开口,稳定杆(10)远离第一端盖(1)的一端穿过开口且与空腔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其特征在于,第二端盖(2)和第三端盖(3)之间通过多个连杆(6)连接,多个连杆(6)以第二端盖(2)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其特征在于,第二端盖(2)上开设有与连杆(6)相适配的通孔,通孔的数量与连杆(6)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连杆(6)的一端与第三端盖(3)固定连接,连杆(6)的另一端滑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第一减震筒(4)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其特征在于,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3),连接管(13)的数量与通孔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连杆(6)远离第三端盖(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减震筒(4)内且与第一减震筒(4)的内壁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减震筒(4)内部的稳定杆(10)、副弹簧(11)和挡块(12),稳定杆(10)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端盖(1)靠近第二端盖(2)的一侧中部,副弹簧(11)套装在稳定杆(10)的外壁上,挡块(12)滑动套装在稳定杆(10)的另一端,且副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盖(1)和挡块(12)的端面相抵接,当发生震动时,第二减震组件的活动端带动挡块(12)沿着稳定杆(10)滑动,副弹簧(11)发生弹性形变进行减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用铝型材,其特征在于,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筒(7)、减震杆(8)、主弹簧(9),第二减震筒(7)安装在第三端盖(3)靠近第二端盖(2)的一侧中部,减震杆(8)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减震筒(7)远离第三端盖(3)的一侧中部,减震杆(8)的另一端滑动延伸至第一减震筒(4)内且与挡块(12)连接,主弹簧(9)套装在第二减震筒(7)和减震杆(8)的外围,且主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5)和第三端盖(3)的端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开健,陈未荣,王超,李飞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铂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