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及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4399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及制备方法,属于结型场效应管领域,包括原始硅衬底晶圆片,所述原始硅衬底晶圆片上表面掺杂设有P型隐埋层;P型隐埋层以及原始硅衬底晶圆片的表面外延生长设有N‑外延层;N‑型导电沟道光刻掺杂设有P‑型栅极掺杂区;P型掺杂区光刻掺杂设有P+型背栅掺杂区;P型掺杂区光刻掺杂设有P型隐埋层连接区;沉积氧化硅介质膜刻蚀形成第一金属铝层互连接触窗口;沉积氧化硅‑氮硅复合介质区刻蚀形成第一金属铝层与第二金属铝层间的互连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高输入阻抗、超低的栅极漏电流及极低的栅电极电阻,实现了器件源端极低的寄生电阻,进一步降低背栅电极的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型场效应管领域,具体是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结型场效应管是一种利用pn结电场效应来控制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它是通过改变垂直于导电沟道的电场强度,来控制沟道的导电能力,从而调制通过沟道的电流。现有的结型场效应管结构与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器件主要缺点是:器件栅区pn结电流漏电大;器件栅区电极电阻高;器件源端寄生串联电阻大。这些缺点导致所制备的器件噪声大,输入电阻降低及特征频率下降。

2、现有的结型场效应管结构与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器件主要缺点是:1)器件栅区pn结电流漏电大;2)器件栅区电极电阻高;3)器件源端寄生串联电阻大。


技术实现思路

1、对于现有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及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包括原始硅衬底晶圆片,所述原始硅衬底晶圆片上表面掺杂设有p型隐埋层;

4、p型隐埋层以及原始硅衬底晶圆片的表面外延生长设有n-外延层;

5、n-外延层表面光刻穿透设有p型掺杂区;

6、p型掺杂区掺杂设有n+型源极掺杂区和n+型漏极掺杂区;

7、p型掺杂区掺杂形成n-型导电沟道;

8、n-型导电沟道光刻掺杂设有p-型栅极掺杂区;p型掺杂区光刻掺杂设有p+型背栅掺杂区

9、p型掺杂区光刻掺杂设有p型隐埋层连接区;

10、p型掺杂区、p型隐埋层连接区、n-外延层、n-型导电沟道、p-型栅极掺杂区、n+型源极掺杂区、p+型背栅掺杂区和n+型漏极掺杂区的上表面设有热氧化与沉积复合介质膜;

11、n型多晶硅杂质区光刻掺杂形成源极n+型多晶硅掺杂薄膜和n+型多晶硅掺杂薄膜;p型多晶硅杂质区光刻掺杂形成栅极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和背栅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

12、热氧化与沉积复合介质膜上表面设有沉积氧化硅介质膜;

13、沉积氧化硅介质膜刻蚀形成第一金属铝层互连接触窗口,接触窗口内光溅射形成第一金属铝层;

14、沉积氧化硅介质膜上表面沉积形成沉积氧化硅-氮硅复合介质区;

15、沉积氧化硅-氮硅复合介质区刻蚀形成第一金属铝层与第二金属铝层间的互连孔;互连孔内溅射形成第二金属铝层。

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原始硅衬底晶圆片为n型衬底硅。

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型背栅掺杂区上方设有背栅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

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n+型源极掺杂区上方设有n+型多晶硅掺杂薄膜。

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型栅极掺杂区上方设有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

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n+型漏极掺杂区上方设有n+型多晶硅掺杂薄膜。

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背栅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背栅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和n+型多晶硅掺杂薄膜上方都设有第一金属铝层。

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积氧化硅-氮硅复合介质区为二氧化硅-氮化硅-二氧化硅绝缘介质层。

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制备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24、s1.取原始硅衬底晶圆片,原始硅衬底晶圆片为n型衬底硅,在原始硅衬底晶圆片表面高温生长热二氧化硅膜,透过二氧化硅膜,通过光刻与杂质的注入,在n型衬底硅表面,选择性植入一层硼杂质;硅晶圆在1150度氮气保护下,进行退火与硼杂质的扩散和再分布,在硅晶园表面形成一定深度和杂质分布的p型隐埋层;

25、s2.去除二氧化硅膜,在具有p型隐埋层以及原始硅衬底晶圆片的表面,外延生长一定厚度和电阻率的掺磷n-外延层;

26、s3.在硅晶圆的n-外延层表面,950度干氧氧化生长一定厚度的二氧化硅;在硅晶园的n-外延层表面,用p型区光掩模,通过光刻与杂质的注入,选择性植入一层硼杂质;用lpcvd沉积二氧化硅,硅晶园在1180度氮气保护下,进行退火与硼杂质的扩散和再分布,实现硼杂质的扩散与推进并穿透n-外延层,形成p型掺杂区;

27、s4.湿法腐蚀二氧化硅,1020度干氧氧化,在硅晶园表面生长一定厚度二氧化硅介质膜;用n型管源/漏区光掩模,通过光刻与磷杂质的注入,在p型掺杂区内,形成n+型源极掺杂区和n+型漏极掺杂区;

28、s5.用n型沟道区光掩模,通过光刻与磷杂质的注入,在p型掺杂区,形成n-型导电沟道;

29、s6.通过光刻与磷杂质的注入,在n-型导电沟道,形成p-型栅极掺杂区用于连接栅电极;在p型掺杂区形成p+型背栅掺杂区用于连接背栅电极;

30、s7.在p型掺杂区内,用p型连接区光掩模,通过光刻与硼杂质的注入,形成p型隐埋层连接区;lpcvd沉积一定厚度氮硅膜;在1130度氮气保护下,进行n+型源极掺杂区、n+型漏极掺杂区、n-型导电沟道及p型隐埋层连接区高温退火与再分布;

31、s8.用氮硅预蚀光掩模,去表面的氮硅膜层;用多晶硅栅隐埋区光掩模,通过光刻与杂质注入,形成多晶硅栅隐埋区;用lpcvd沉积多晶硅膜及热氧化与沉积复合介质膜;n型多晶硅杂质区光刻、杂质注入,形成源极n+型多晶硅掺杂薄膜和n+型多晶硅掺杂薄膜;p型多晶硅杂质区光刻、杂质注入,形成栅极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和背栅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用多晶硅光掩模,通过光刻与多晶硅刻蚀,实现多晶硅图形化;源端n+连接区光刻与杂质注入;lpcvd沉积形成沉积氧化硅介质膜并高温下致密;

32、s9.基于jfet管vp测试,提取器件夹断电压vp初始数值,应用高温下栅掺杂区杂质前向扩散推进效应,调节器件n-型导电沟道深度,逐次降低vp,达到vp设计值;

33、s10.用多晶硅接触孔区光掩模,通过光刻、刻蚀与湿法腐蚀,去除沉积氧化硅介质膜的多晶硅接触孔区介质层,形成与第一金属铝层互连接触窗口;用第一金属光掩模,通过光刻与金属刻蚀,实现第一金属铝层的图形化,形成第一金属铝层;pecvd沉积形成沉积氧化硅-氮硅复合介质区;用金属层间互连通孔光掩模,通过光刻与复合介质的等离子刻蚀,形成第一金属铝层与第二金属铝层间的互连孔;溅射沉积第二金属铝;用第二金属铝光掩模,通过光刻与金属刻蚀,实现第二金属铝层的图形化,形成第二金属铝层。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5、本专利技术基于多晶硅膜,设计了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pn结电容p型区,p型栅电极区及p型栅电极金属化结构,实现了高输入阻抗、超低的栅极漏电流及极低的栅电极电阻;基于多晶硅膜,设计了源端连接n型区、源端隐埋接触区、源端n型多晶硅层及源端电极金属化结构,实现了器件源端极低的寄生电阻。

36、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包括原始硅衬底晶圆片(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硅衬底晶圆片(201)上表面掺杂设有P型隐埋层(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硅衬底晶圆片(201)为N型衬底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背栅掺杂区(209)上方设有背栅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源极掺杂区(208)上方设有N+型多晶硅掺杂薄膜(2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栅极掺杂区(207)上方设有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2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栅极掺杂区(207)上方设有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2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栅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214)、背栅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214)、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212)和N+型多晶硅掺杂薄膜(211)上方都设有第一金属铝层(2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氧化硅-氮硅复合介质区(219)为二氧化硅-氮化硅-二氧化硅绝缘介质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一项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步骤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包括原始硅衬底晶圆片(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硅衬底晶圆片(201)上表面掺杂设有p型隐埋层(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硅衬底晶圆片(201)为n型衬底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背栅掺杂区(209)上方设有背栅p+型多晶硅掺杂薄膜(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源极掺杂区(208)上方设有n+型多晶硅掺杂薄膜(2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晶硅膜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栅极掺杂区(207)上方设有p+型多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亿芯链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