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34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2
本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包括轿厢,轿底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的底部,连接底座设置在所述轿底的下方,缓冲减震机构设置在所述轿底的底部,用于对轿底进行缓冲减震,通风机构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内部,用于对轿厢的内部进行通风,其中,缓冲减震机构包括第一缓冲组件,设置在轿底的底部,用于对轿底进行缓冲,减震组件设置在轿底的底部,用于对轿底进行减震,第二缓冲组件设置在连接底座的底部,用于对连接底座进行缓冲。该电梯缓冲轿底结构,设置缓冲减震机构,对乘坐人员进行有效的保护,提升了电梯的安全性,设置通风机构,加速轿厢内部的空气流通,保持了电梯内的良好通风,提高了乘坐人员的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具体为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


技术介绍

1、电梯轿厢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的承载部件,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客梯轿厢、货梯轿厢、医用(病床)梯轿厢、矿井梯轿厢以及观光梯轿厢几类,电梯轿厢主要由轿厢架、轿厢体、通风照明装置、称量装置等几部分组成,电梯轿底设置在电梯轿厢的底部,一般设置有缓冲器。

2、当电梯在向上或向下运动中,由于钢丝绳断裂、曳引摩擦力、抱闸制动力不足或者控制系统失灵而超越终端层站底层或顶层时,将由缓冲器起缓冲作用,以避免电梯轿厢或对重直接撞底或冲顶,保护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3、但是,现有的电梯轿底的缓冲保护机构较为简单,对电梯轿厢的缓冲保护效果较差,不能对乘坐人员进行很好的保护,同时电梯轿厢的内部空气流动性较差,不能进行很好的通风,影响乘坐人员的乘坐体验,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

3、(二)技术方案</p>

4、为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3)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吸声孔(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51)包括活动槽(511)、固定杆(512)、活动套(513)、第一缓冲弹簧(514)、第一铰接块(515)、连接杆(516)和第二铰接块(517),所述活动槽(511)开设在连接底座(3)的上方,所述固定杆(512)固定连接在活动槽(511)的内壁,所述活动套(513)和第一缓冲弹簧(514)均活动套设在固定杆(512)的外壁,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3)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吸声孔(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51)包括活动槽(511)、固定杆(512)、活动套(513)、第一缓冲弹簧(514)、第一铰接块(515)、连接杆(516)和第二铰接块(517),所述活动槽(511)开设在连接底座(3)的上方,所述固定杆(512)固定连接在活动槽(511)的内壁,所述活动套(513)和第一缓冲弹簧(514)均活动套设在固定杆(512)的外壁,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14)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槽(511)的内壁和活动套(5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块(515)固定连接在活动套(513)的上方,所述第二铰接块(517)固定连接在轿底(2)的底部,所述连接杆(5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块(515)和第二铰接块(517)铰接,所述第一缓冲组件(51)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设置在轿底(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缓冲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彦勤魏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辛格林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