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222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1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和提手,壳体内设置有安装箱,且安装箱的左右两侧一侧为全开口,一侧开设有用于接线的接线槽,壳体与安装箱左右侧对应的部位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口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有散热网板,安装箱内设置有充电模块,且充电模块从散热口及安装箱的全开口推入到安装箱内,充电模块处于安装箱全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和拉手,且散热器和拉手处于散热口内;通过平推的方式将充电模块安装到安装箱内,能够确保充电模块的散热器处于壳体开设的散热口中,如此可以通过散热器直接将充电模块的热量散发到散热口并散出,进而可以提高整体的散热性能,同样的也能够减少壳体的左右宽度规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双碳及节能减排背景下,电动汽车为未来主流趋势,作为其基础充电设施,充电桩一般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是需要接入交流电源,直流充电桩其内一般会设置有储能电池,一般会将储能电池和电池相关的线路结构及散热器等整合形成充电模块,如此只需要将充电模块安装到壳体内,并通过线束使其与控制等线路板连接即可实现直流充电。

2、现有的充电模块大多都是从上至下放置到壳体内,然后再将充电模块通过螺栓锁紧在壳体内,采用此种结构安装充电模块,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此种结构安装,充电模块与壳体的两侧必然会有间隙,如此充电模块的散热器散发的热量仍然会有一部分散热到壳体内,如此会影响到整体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在壳体内设置安装箱,通过平推的方式将充电模块安装到安装箱内,能够确保充电模块的散热器处于壳体开设的散热口中,如此可以通过散热器直接将充电模块的热量散发到散热口并散出,进而可以提高整体的散热性能,同样的也能够减少壳体的左右宽度规格。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和提手,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安装箱,且安装箱的左右两侧一侧为全开口,一侧开设有用于接线的接线槽,所述的壳体与安装箱左右侧对应的部位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口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有散热网板,所述的安装箱内设置有充电模块,且充电模块从散热口及安装箱的全开口推入到安装箱内,充电模块处于安装箱全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和拉手,且散热器和拉手处于散热口内。

3、优选的,安装箱开设有接线槽的一侧开设有模块锁紧孔,并配合有模块锁紧螺栓实现充电模块的锁紧。

4、优选的,充电模块与散热器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网和定位销,所述的安装箱上开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5、优选的,所述的充电模块的下表面设置有不少于三根胶条,且胶条的摩擦系数低于0.1。

6、优选的,所述的充电模块的上部设置有上部凸起,上部凸起的厚度为0.1-0.3mm。

7、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

8、在壳体内设置安装箱,通过平推的方式将充电模块安装到安装箱内,能够确保充电模块的散热器处于壳体开设的散热口中,如此可以通过散热器直接将充电模块的热量散发到散热口并散出,进而可以提高整体的散热性能,同样的也能够减少壳体的左右宽度规格。

9、在安装箱的侧面开设模块锁紧孔和定位孔,方便对充电模块进行定位和锁紧。

10、胶条的设计,方便以滑动的方式将充电模块推入安装箱,而上部凸起的设计,避免在推入的过程中安装箱磨损到充电模块的上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壳体(1)和提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安装箱(10),且安装箱(10)的左右两侧一侧为全开口,一侧开设有用于接线的接线槽,所述的壳体(1)与安装箱(10)左右侧对应的部位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口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有散热网板(9),所述的安装箱(10)内设置有充电模块(11),且充电模块(11)从散热口及安装箱(10)的全开口推入到安装箱(10)内,充电模块(11)处于安装箱(10)全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13)和拉手(12),且散热器(13)和拉手(12)处于散热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箱(10)开设有接线槽的一侧开设有模块锁紧孔(15),并配合有模块锁紧螺栓实现充电模块的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充电模块(11)与散热器(1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网和定位销(14),所述的安装箱(10)上开设有与定位销(14)配合的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模块(11)的下表面设置有不少于三根胶条(17),且胶条(17)的摩擦系数低于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模块(11)的上部设置有上部凸起(16),上部凸起的厚度为0.1-0.3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壳体(1)和提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安装箱(10),且安装箱(10)的左右两侧一侧为全开口,一侧开设有用于接线的接线槽,所述的壳体(1)与安装箱(10)左右侧对应的部位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口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有散热网板(9),所述的安装箱(10)内设置有充电模块(11),且充电模块(11)从散热口及安装箱(10)的全开口推入到安装箱(10)内,充电模块(11)处于安装箱(10)全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13)和拉手(12),且散热器(13)和拉手(12)处于散热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箱(10)开设有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海李明袁康达陈洁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奥罗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